经济合理选择搅拌站粉料仓除尘器
2017-09-13王克允靳晓杰焦凡祯李正伟
王克允 靳晓杰 焦凡祯 李正伟
1洛阳佳一机电设备有限公司(471000)2孟津县环境保护局(471000)3洛阳第一高级中学(471000)
经济合理选择搅拌站粉料仓除尘器
王克允1靳晓杰2焦凡祯3李正伟2
1洛阳佳一机电设备有限公司(471000)2孟津县环境保护局(471000)3洛阳第一高级中学(471000)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形势的愈发严峻,整个社会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对环境保护越发重视,混凝土搅拌设备作为基础建设的主力军,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粉尘污染,所以除尘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文章从粉料仓工况条件分析,通过理论计算除尘器所需过滤面积,经济合理选择除尘器。
除尘器;过滤面积;经济合理
0 前言
袋式除尘器因其除尘效率高、运行稳定、适应性强而得到大量应用,是现今除尘设备的主流,约占各类除尘器总量的60%~70%,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除尘正是采用了其中的脉冲袋式除尘器,然而除尘器规格品种繁多,成本高低差别较大,如何经济合理地选择一种除尘器成为不少人的疑惑。
1 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
袋式除尘器通常指利用滤袋进行过滤除尘的一种形式,即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及其他材料织成滤布,再把滤布缝制成各种形状的滤袋,如圆形、扁形、波纹型等。其过滤机理是:让含尘气体通过滤袋,气体通过滤袋纤维层时,与气体分离,再通过不同的清灰方式剥离粉尘,循环工作。
2 除尘器的选型计算
袋式除尘器按其结构形式和清灰形式,分为机械振打袋式除尘器、脉冲袋式除尘器、环隙喷吹袋式除尘器和反吹风袋式除尘器等,但其计算选型的参数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包括处理气量、过滤风速、过滤面积、滤料及设备阻力等。
2.1 处理气量的计算
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除尘的工况是:粉料罐车通过动力源驱动空压机,产生压缩气体经控制管路进入气室使粉料产生流态化现象,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输送到粉料仓内。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来自于空压机产生的气体,并考虑除尘器本身的漏风量,则处理气量可大致认为是空压机产生气量与携带粉料体积的总和。
通过对当前市场上的粉料罐车进行调查,30 m3以下普遍配备7~9 m3/min空气压缩机,30 m3以上的粉料罐车配备10 m3/min空气压缩机,我们取其大值作为计算依据,即每分钟空压机产生气体量为:Q1=10 m3/min。
粉料罐车的卸料速度为1.2 t/min,市场上水泥粉料的比重一般为1 200~1 250 kg/m3,转换为体积大致为Q2=1 m3/min。
由此可知,正常工况条件下,粉料仓仓顶除尘器的每分钟处理气量为:
则除尘器的设计除尘气量Q可计算为:
2.2 过滤风速的选择
过滤风速是除尘器处理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的选择取决于含尘气体的性状、织物(滤袋)的类别以及清灰方式等因素,一般按除尘器样本推荐的数据及使用者的实践经验选取。
按清灰方式看:多数反吹风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为0.6~1.3 m/min;脉冲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在1.2~2 m/min,玻璃纤维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约为0.5~0.8 m/min。
参考粉尘种类与常用过滤风速推荐表,我们需要处理的主要粉尘种类的常用过滤风速为1.4~2 m/min,由此我们可选定处理风速为V=1.5 m/min。
2.3 过滤面积的确定
总过滤面积计算公式为:
式中:S——总过滤面积,m2;S1——滤袋工作部分的过滤面积,m2;S2——滤袋清灰部分的过滤面积,m2;Q——通过除尘器的总气体量,m3/h;V——过滤速度,m/min。
其中的S2根据除尘器的清灰方式及设计的除尘器外形决定,一般清灰面积占滤袋工作面积的20%~40%,具体所占数量应根据实际除尘器决定,这里暂按20%工作面积计算,其他形式另行参照计算。
将公式(1)(3)中结果代入公式(2)可得
3 结论
在除尘器的设计选型过程中,因为除尘器种类繁多,规格各异,设计的选型计算尤其要找准目标。选型不当,设备选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选型过小又会造成难以满足环保要求,维修频繁等诸多问题。
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与环境保护标准规定,在“简化流程、优化结构、高效除尘”的准则基础下,将设备的投资与运行费用综合降低为最佳水准,即除尘设备的“经济适用”目标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方案。
因此,我们在选择除尘器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其能满足环保和使用要求,也没有必要盲目追求“除尘面积越大越好”之类的说法,结合分析计算结果选择经济适用的除尘器,以达到使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协调。
[1]张殿印,张学义.除尘技术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2]姜凤有,等.工业除尘设备-设计、制作、安装与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金国淼,等.除尘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