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会议述要

2017-09-13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

陈 琦

(1.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 2.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会议述要

陈 琦

(1.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 2.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2016年11月26—27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国际医学史学会中国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图1)。来自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东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名医学史专家参加了会议。

图1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与会者合影

会议由复旦大学的高晞教授主持。与会专家首先听取委员会主任张大庆教授作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要点是:(1)委员会近年来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包括主办中韩医学史系列会议,组织学会成员参加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第12届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会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23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云南丽江举行的“亚洲医学史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第八届国际医学史学术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第45届国际医学史会员代表大会”和在摩洛哥菲斯举办的“第七届国际伊斯兰医学史学会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成员通过会议报告展示了中国医学史界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增进了国际医学史界与科学史界对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了解。此外,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邀请国内外学者发表研究和专题学术讨论,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开阔视野,了解国际学术动态。(2)委员会加入国际医学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ISHM)的历程。国际医学史学会成立于1920年,拥有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会员。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代表中国的学会会员加入国际医学史学会,张大庆教授当选为中国的国家代表和执委会委员,并成功申请到2017年第9届国际医学史学术会议的主办权,这将是该学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学术会议。(3)科学研究方面,委员会组织学会专家参加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卷)》的编写,参加中国科技史学会组织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等。(4)科普工作,委员会承担北京市科协的科普项目“疫苗与疾病防治”展览,在《中华医学论坛报》上刊登系列介绍医学博物馆的文章,举办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及青蒿素发明成就展,撰写“523任务”及青蒿素研发史图书等。最后,张教授从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学术合作等方面提出委员会未来工作的设想。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医学史学科的发展,加强医学史及相关科学史队伍的建设,经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同意,医学史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与会专家听取了换届工作筹备情况及委员会委员人选产生办法的说明,协商讨论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晞(复旦大学)、朱建平(中国中医科学院)、余新忠(南开大学)、张勇安(上海大学),常务委员甄橙(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郑洪(浙江中医药大学)等18位专家,秘书长陈琦(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袁媛(东华大学)。

换届后新一届委员会成员从原来以西医、中医背景为主,扩展到历史学与社会学界,并吸收多位对医学史颇有研究的临床医生。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自己目前的学术工作,并就学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期望学会成为立足本国研究、具备国际视野、增强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学会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筹备将在北京举办的第9届国际医学史大会,以及编写《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卷)》。

D

1673- 1441(2017)01- 0127- 02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