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

2017-09-13屈梦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帕米帕酮室上性

屈梦颖

100007北京市第六医院

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

屈梦颖

100007北京市第六医院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维拉帕米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更优。

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主要的特点有起病快、发病突然、反复发作,常伴有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者持续不缓解,后引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还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1]。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于病症的诊断主要采用心电图检查。在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口服、药物静脉注射、电除颤等。在急诊抢救时以药物静脉注射为主,所以一定要选择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选择非常重要。我院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急诊就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应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8例,患者都经过心电图检查,心率165~249次/min,符合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32~65岁,平均(37.9±4.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5~78岁,平均(49.3±3.1)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在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对患者用药的禁忌进行了解,患者都要吸氧,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进行常规检查,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基本指标的变化,开放静脉血管通路。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指标变化,以及患者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影响,如果有不良反应发生,要及时给予妥善处理。①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在20 mL的10%的葡萄糖里加入70 mg的普罗帕酮,静脉注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10 min输液完毕,如效果不明显,需要间隔15 min过后再进行重复注射,总量应该<200 mg,然后再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2]。②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在20 mL10%的葡萄糖里加入5 mg的维拉帕米药物,静脉注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10 min输液完毕,如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需要间隔15 min后再进行重复注射,但是总量应该<15mg,然后再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状况,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①有效:患者没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能够正常生活,使用药物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全部都转化为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②无效:患者的心悸、胸痛、胸闷基本上没有得到改善,心电图检查见心律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心率165~180次/min。

结 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比较: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82%,出现口干、胸闷、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而头晕、窦性停搏都没有发生;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27.27%,出现口干4例,胸闷、窦性心动过缓、头晕、窦性停搏者各2例,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位置主要在心房和房室的交界处以及房室之间,是心律失常的类型之一,主要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特别明确[3]。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折返性,有87%的发病原因是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他原因为激动异常或者冲动起源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主要发生在成年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主要发生在儿童。临床实验表明,有33%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都有既往史,并有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过度劳累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患者出现长时间心率增快,不能缓解,严重的就会出现晕厥、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还会出现脏器损坏等严重的后果。所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医护人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发病初期主要采取药物控制等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普罗帕酮是膜抑制性药物,主要作用有膜稳定以及受体阻滞,可以有效缓解心肌兴奋,在临床上可以预防和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异位搏动、预激综合征、电复律后室颤发作等。药物的主要特点是见效快速、作用持久[4]。经临床试用,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作用时间持久,对冠心病、高血压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

维拉帕米是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腹痛、偏头痛、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是近几年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可以抑制心肺细胞钙内流,从而让心脏在舒张期缓解传导,对窦房结起缓冲作用,从而让房室结折返得到改善和消除。维拉帕米可以降低血压,让心率减慢,还可以扩张血管,特别是扩张冠状动脉,让冠脉对心肌供氧功能得到改善,另外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显示,两种药物治疗均有效果,但是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两种药物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都具有临床效果,但普罗帕酮更显著,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都优于维拉帕米,所以普罗帕酮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1]王锦,李倩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2例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2(4):69-71.

[2]吴雪照.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5,21(13):132-133.

[3]刘曦,王丹.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3(4):112-113.

[4]冯春波,王洪彦.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5,7(9):97-98.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pafenone and verapamil in emergency cardioversion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Qu Mengying
The Sixth Hospital of Beijing City 100007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pafenone and verapamil in emergency cardioversion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Methods:88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erapamil,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pafenone.We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ropafenone was superior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ropafenone;Verapamil;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Emergenc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33

猜你喜欢

帕米帕酮室上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维拉帕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盐酸普罗帕酮的核磁共振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