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三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比较
2017-09-13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浙江绍兴312088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 浙江绍兴312088)
会计专业“三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是以“会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为基础的,笔者于2010年提出并构建“三平台、一基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课证训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11年起正式组织实施。通过6年的系统实践与完善,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达近70%,毕业生深受企业赞赏,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理论和实践的标志性成果。
一、会计专业“三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否掌握现代职业活动需要的知识、技术与技能等内容,归根到底还取决于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通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是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每一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既要获得毕业证书,又要获得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解决会计职业岗位入职资格,满足经济社会对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迁移能力培养的问题。
三是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运行实训课堂教学方法,培养会计行业急需的优秀人才,通过诚信教育、企业文化、创新创业与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提升能力培养的问题。
四是职业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保障,通过实践育人平台,扩展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拓展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会计专业“三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会计专业“三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点
(一)创新实践通用能力培养模式——“课训深度融合”平台。通过运行“课训深度融合”平台,打造六种实践教学形式(认知实践、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专业拓展技能实训),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解决会计通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课训深度融合”平台:“2663”实践教学体系
(二)创新实践迁移能力培养模式——“课证深度融合”平台。以知识够用为原则,通过该平台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充分对接”,使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破解了学生考证及实践迁移能力培养难题,具体如表3所示。
(三)创新实践提升能力培养模式——建立并运行东方农商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在学校产业学院模式下创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东方农商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把课堂从企业搬进校园,配备融指导实践操作、育人成长成才为一体的能工巧匠,把教、学、做过程置于全真的职业环境,真账实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诚信教育、企业文化、创新创业与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使专业与职业岗位融合,课程教学内容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培养会计行业急需的优秀人才,破解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矛盾,解决了学生实践提升能力的培养问题。
(四)创新实践拓展能力培养模式——“十个一”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十个一”实践育人平台及11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职业素质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立德树人,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使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发展规划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拓展能力,具体如表4所示。
表3 “课证深度融合”平台
表4 “十个一”实践育人平台
三、会计专业“三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推广及应用效果
(一)人才培养质量社会高度认可。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100%,专业相关度近7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毕业生起薪平均数达3 600多元,毕业三年后70%以上的学生成为业务骨干。
(二)专业教学质量显著。近三年毕业生对教学总体满意度达88%以上,对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82%,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85%,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84%,就业就职服务满意度83%,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三)专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近三年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一类竞赛项目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7项。获市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3项。
(四)教科研成果丰硕。该项目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首届科研成果二等奖,该项目《基础会计》课程平台2015年获绍兴市高等教学成果二等奖,该项目以“十个一”为平台,强化实践育人体系,获绍兴市首届德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完成省新世纪A类课题1项,省部级教改类项目4项,全国供销系统会计特色专业建设1项,绍兴市示范实训基地1项,全国供销系统基础会计精品课程1门,绍兴市精品课程2门,衍生出精品课程9门。出版专著5部,厅级及以上课题26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2篇。
创建并运行11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职业素质培养方案、8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及鉴定标准、专业三项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室设备配置标准等。
(五)政、企、校协作水平明显提升。与绍兴东方税务师事务所合作,创建东方农商会计实训基地,实现真账真做,培训学员10届,550人次。与中兴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创建考证基地,培训考证12个班,1 750人次。建立16个校外实训基地,8个校内实训室,10间理实一体教室。和10多家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出版了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特色校本教材6本。同时通过为农服务平台,培训农产品经纪人会计核算1 200人次。
(六)专家高度评价,辐射效应明显。成果得到浙江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的肯定,在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研讨会及其他院校多次做专题介绍。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会计专业育人经验。成果实施经验和成效在核心期刊、权威出版社等多次发表、出版和获奖。
四、结论
高职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载体,会计专业“三平台、一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通过 “课训深度融合”为平台,“2663”实践教学组织方式为核心,来解决学生实践通用能力培养问题;通过“课证深度融合”平台,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来解决学生实践迁移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建立东方农商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制订并实施专业三项标准,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来解决学生实践提升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十个一”实践育人平台,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来解决学生实践拓展能力培养问题,解决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些典型性的教育困惑。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对于高职教学目标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不断的创新、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