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思考者

2017-09-13徐雯

智族GQ 2017年5期
关键词:许知远王锋青山

徐雯

时代剧烈变化,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坚持与思考,看似简单易懂,实则蕴含深厚内涵。在欲望丛生、诱惑交织的当下,厘清自己的社会坐标、将自己从个体的局限中解放、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我们需要信念和智慧。ThinkPad坚持以思考造就经典,在品牌25周年之际,邀请了作家许知远、建筑师青山周平和《智族GO》主编王锋,探讨“坚持与思考”,他们和ThinkPad一样,享受思维乐趣,倡导智性生活,在各自的领域负重前行,远眺四方,从未止步。

许知远 作家、出版人

他写书、采访、演说、创业,是一位以筆为犁、以思想为食的知识分子。

刺破舒适 向上进发

许知远试着把情绪从那些不请自来的柳絮中抽离出来。初夏的炎热和厌倦,令人昏昏欲睡。他把目光集中到眼前×1 Carbon上,指尖触及键盘表面,发出砰砰的敲击声,思考从中诞生。以此前推十几年,许知远发出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砰砰声,回响的声音不少,或赞或谤,更多则像是被石子惊起的水波涟漪,一层推开一层,看起来像是那些最外沿的波澜和石子已经联系不大。

200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微电子专业毕业之后,许知远并未成为互联网工程师,转而成为了一名灵感与思想的传播者。他为多家媒体撰稿,出版畅销一时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成为喧哗时代中一名少见的清醒者。他阅读,思考,将它们视为空气和水。“它们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不想脱氧或脱水致死。”

前一天晚上,他阅读的是两代帝师翁同龢的日记。其中有一段提到,袁世凯给翁展示了欧洲一份报纸上所绘的瓜分中国的地图。那是维新变法即将展开的1898年春天,两位清末要员的讨论一下子把许知远拽回了当时北京城的氛围。许知远说,这是他最近一次获得思维乐趣的体验。

历史、现实、人类文明,这些命题本就勾连着许知远二十年的写作版图。《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转折年代》《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许知远诸多著作的名字,都透露出一种宏伟的意志与忧虑的意识。2016年,许知远四十岁。他开始学习克制自己远离那些宏大的描述方式,而以背后细节、逻辑结构为主要支撑。他特意强调了这个年龄。多年的阅读与思考,让他不断进化、蜕变,他说:“年轻时对世界更为野心勃勃,也更为心虚,所以需要宏大的词汇来拓展并掩饰自己。”年岁渐长,他从激情走向冷静,以谦虚的姿态换取更为准确的表达。

“我尽量不那么大而化之地评论一代人。”许知远说,“就个人感受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智力、审美、道德秩序皆有瓦解的时代,年轻人缺乏对一种更崇高、壮丽事甚至不相信这种事物的存在。”

他了解这个时代的平庸,但也必须直面这种历史的常态。对于年轻人,他永远保持着良好的愿景:“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以更勇敢的姿态来面对现状,愿意刺破眼前的舒适。”

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 建筑师

相信建筑有力量改变社会,喜欢与人分享,喜欢在思考中探索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

青山周平在中国12年,说中文时不疾不徐,遇到不擅长发的音要很重地咬一下字,像敲一块砖头。

人们知道青山周平是从《梦想改造家》开始的:与日本明星小栗旬几分相似的外表,随和的性格,以及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才能。在这之前,青山周平的童年里隐藏着关于城市和建筑的秘密——他喜欢在从家到学校的十几分钟路程里探索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缝隙,任凭快乐从缝隙里膨胀开来,布满家乡广岛的围墙。于是他又时常在这些快乐的围墙上走,吹着海风,“这让他感觉那上上下下的空间都是属于他的。”

“我对自己最大的否定可能是我放弃‘正常人的生活’。”青山周平在采访中说。日本社会与中国社会不同,绝大部分的人选择在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工作,安稳平和,因而当25岁的青山周平放弃在日本的工作选择来到北京时,一种极大的不安包裹了他。那时他整天思考的问题就是:我来北京工作这个选择到底对不对?我为什么来中国做建筑设计的工作?我在这里可以做什么?

否定伴生的不确定性迫使他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又不断地制造否定,往复循环。后来,他的思考慢慢变成了“我在这里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设计师的工作是被动的,《梦想改造家》中的两个小型住宅改造项目使人们相信,青山周平是擅长做小空间改造的设计师,但是他并不希望有这样的标签。在他的理解中,屋子不仅仅是屋子,它们还是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体验和新的交流方式的场所。对于青山来说,设计的好看与否不是主要问题,更多的是它具有改变人与人关系的能量——这是他思维的起点,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建筑师的特质。

青山造宅,更是通过完整的建筑来传播他的理念价值观,思考建筑承担的社会功能,“因为我还相信建筑设计有力量改变城市,改变社会。”青山说。他把自己归结为一个理生的人,他相信美的实物背后有逻辑,也相信思考能使他获得更多的灵感,从而进化成一个更具有社会意识的建筑师。

从居住的胡同到国贸附近的工作室,近半小时的路上,他会仔细观察这个城市的各种氛围、变化,将对城市的思考与灵感在随身携带的X1 Yoga上描绘下来——这是建筑师的理性和人类的感性贴合最紧密的时刻,是青山周平专注思考的时刻,也是他最接近自由与平静的时刻。

王锋《智族GQ》主编

见证了中国杂志沉浮嬗变的最好时光,从纸张到屏幕,不变的是高远格局、精神性和物质性,最终都收归于人性

砥砺前行

几年前,有位叫Lesie的读者曾写信给《智族GQ》,有关自由、时间与生命,内容不长,寥寥几行。主编王锋的回信却很长,要翻几页才能读完。他诚挚地写:“人生进入中年,已经不容易被—些具体事物所困,世事乱相,日渐明晰,很多人很多事,高与低,成与败,荣与辱,基本都能做到进退有据。但是时间,生死,本源与自我,这样一些原先无力思考无暇厩及的问题,越来越多浮上心头。”

从《三联生活周刊》到《男士健康》、《时尚先生Esquire》,再到《智族GQ》,王锋从杂志行业最繁盛的年代走来。随着纸媒行业逐渐落寞,王锋身边不断有记者、编辑转行。他承认这是他必须面对的巨大窘境,称“这样的坚持越来越艰难”,但他说他并不悲伤:“接受这个行业的衰落,与当年跟随他一起成长一样,都是我们生命中让人怀想的旅程。”对于他个人而言,生活依旧是表层浮浪之下的深流,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流向。他甚至乐于见到GQ培养的人们走上其他舞台,因为他“看到—些变化和结果,不是所谓成功,而是思想和人格的讥观”。

8年前,《GQ》中国版尚未面世,王锋就在一次编辑会议上说:“希望我们能用三五年的时间,让《GQ》以时尚媒体的身份,赢得中国真正的主流媒体们的尊重。”他对杂志寄予了良好愿望:有智识、有情怀、格局开阔、懂得美和欲望、有修养的阅读和写作、体面的物質感以及对人性本身有不可妥协的尊重。他不断思考和重建时尚杂志在媒体行业的定位,也以自身的实嘣专递坚守的信念。刚入行时,他觉得才华是一个门槛儿,后来觉得勤奋是一个门槛,及至年岁渐长,才发现有了勤奋和才华通通不够。要获得进步,得有安静的、坚持的力量才行。“一件事,你坚持得久了,坚守了够长的时间,总会有所得,这种得,不在乎名利,也不在乎到底做了多少事,而是你知道自己所成,也知道了传记的本分和局限。”王锋说。2016年,王锋出版了首部文集《愿你道路漫长》,这是他过去7年卷首语的合辑。在他眼中,卷首是门帘,是吆喝,是杂志腔调和气质的定星盘,它的视野和格局,直接延伸,影响到一本杂志的品格和肌理。而在那篇传播甚广的同名文章中,王锌同样探讨了两个重要的人生命题——同行与抵达。作为个体而言,他曾与作家许知远、蔡崇达并肩而行,也因各自的思考与坚持,收获灵魂的滋养,完成自我成长。“没有什么是终极神圣的,除去你心灵的完整,唯一的错误是违背它,唯一的ZEUS是尊崇他。”少年时,王锋就读过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这段话。他将之视为一生的砥砺并实践于此后人生。

猜你喜欢

许知远王锋青山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彰显平移性质
一道课本习题的探索与拓展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天使大爱
游荡者许知远
游荡者许知远
招聘教师
踢馆
我来挺一把许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