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城市功能优化的原则、重点与路径研究
2017-09-12古璇古龙高
古璇+古龙高
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并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城市功能的完善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极为重要。连云港市要加快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发展,必须研究城市功能上的短板与制约,对应找出城市发展要素流失的主要原因,凭借各种优势,吸引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等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从而产生规模聚集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连云港城市功能优化的原则
1、战略性原则
战略性原则是指连云港市在进行功能优化时应具备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将城市的功能优化视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战略阶段,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而不是眼前利益,全局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城市发展战略取向实质上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功能。连云港的城市发展战略取向就是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现代,都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枢纽,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2013年以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将连云港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节点城市和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江苏承接“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最具体的交汇点,江苏“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目前连云港正在按照上述定位,加快交汇点建设,努力实现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实施层面要突出“大战略”:城市集聚带动功能建设要着眼于国家战略,着眼于东中西区域合作深化、亚欧大陆桥发展繁荣、新兴现代产业基地崛起;要紧密结合连云港市发展成为沿海经济带中特大型现代城市和现代化经济重地的前瞻性要求;要抢抓机遇、抢占高地、抢建平台、抢强核心。
2、开放性原则
城市处于区域之中,连云港城市功能优化也需要与区域的发展相协调,无论是规划设计、战略定位、功能建设标准的选用,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充分体现区域的特点与实际,充分借鉴其他城市在功能建设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因此,功能的优化要讲究开放性原则,要做到与区域乃至国家战略整体相协调一致。连云港城市集聚带动功能建設要突出“三大”:“大市场”。城市集聚带动功能建设提升到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完善市场机制的高度;要着眼于服务于东中西区域合作、大陆桥发展、沿海经济带及周边地区协作服务的大市场;强调国际化、开放性、综合性、全面性和体系化。“大商贸”。城市集聚带动功能建设建设既要发展消费者服务业,更要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及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如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金融物流等。消费者服务业推进繁荣,生产者服务业增强动力。“大平台”城市集聚带动功能建设要健全完善商贸服务体系,改善和创新服务机制,依托城市和经济发展的辐射,成为为东中西部区域合作提供商务服务的大平台。
3、阶段性与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功能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功能优化的总体目标确立后,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任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实行分片、分级开发,阶段性推进。连云港在城市功能优化中一定要杜绝急功近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力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发展中,要摒弃重开发、轻保护的掠夺式开发模式,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中,既注重全面培育各项功能,又注重分阶段地突出功能培育的重点。不仅仅注重发展的状态和目标,更注重发展趋势的持久力和耐力,注重未来的发展能力。
4、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功能优化时应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现实可行的功能优化策略。连云港城市功能优化要服从可操作性原则,就是要从城市自身的要素禀赋角度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城市发展阶段。最好的、最优的也一定应该是可操作、可实践的。
二、连云港城市功能优化的重点
1、优化产业功能
产业功能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基础功能。从连云港市的实际出发,关键要抓好以下产业:
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强市,以结构升级为方向,以扩量提质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成为我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要优化工业发展布局,科学规划工业发展空间,按照“三带六片区”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动园区产业集聚、智慧发展。构筑“三三三”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集群化、智能化发展为基本路径,壮大现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构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两化融合”和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落实和完善企业技改财税政策,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向精细化、柔性化发展,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港城制造的品牌价值。
二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政策扶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要依托山海资源,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旅游体制机制建设,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塑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和形象,重点发展现代旅游业。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海洋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体验、山地休闲体验、温泉休闲养生、时尚休闲田园等旅游产品,推动传统旅游产业提质升级。要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将金融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沿海开发的金融创新区,突出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推进省级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创建。着力扩大金融开放,探索本外币、境内外、在岸离岸市场的对接合作路径,拓宽跨境资金融通渠道。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商贸设施、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进一步提高生态、外向、高效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2、优化研发创新功能
创新功能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先导功能。研发创新功能要求连云港要拥有一批研发机构,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区域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平台。把创新驱动作为主引擎,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创新节点、江苏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研发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以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加快连云港国家高新区建设,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新政策、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全市创新创业核心区、产业提升引领区、体制机制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强创新型县区、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建设,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激活主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加快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以产业为纽带、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服务联盟,建成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驱动站,打造全国著名的医药创新基地。
构建促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围绕人才链提升服务链,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的对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3、优化国际商贸功能
贸易功能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支撑功能。国际商贸功能要求连云港要拥有一批从事贸易、物流、会展等活动的设施和机构,成为面向世界、服务我国中西部、带动全省协调发展的区域性国际贸易和物流集散中心。
完善国际商贸功能要求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应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区和欧洲的市场范围、资金流通范围、生产网络范围内增强竞争能力,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具有鲜明连云港特色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体系。因此,连云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不能仅满足于传统型诸多要素的具备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加强辐射、流通以及信息等功能塑造,充分发挥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形成一个集功能、规模、综合服务等比较优势为一体,具备集聚力、辐射力和流通力的综合型内外贸平台,并以此带动连云港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得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型。
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会展业、总部经济,推进商务服务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会展业要进一步整合会展资源,引导和鼓励专业市场和企业集团,以各自的产业基础和网络优势,投资组建会展经营公司,培育骨干会展企业,提高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围绕连云港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品牌特色,培育做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展会项目,办成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品牌展会。进一步完善商务环境,促进总部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骨干商贸服务企业。大力支持商贸服务业的大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引导具有服务、技术和市场等优势的商贸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做大规模,共赢发展。加快培育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服务业企业集团。
4、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指具有与区域性贸易和物流集散中心相适应的交通网络,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外溢功能。
總体布局上,要依托“一带一路”航路通道和陆路通道的区位优势,扩大东西双向开放水平,支撑连云港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建设海港、空港及高铁站三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构筑“一横两纵一环”的市域综合交通走廊,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横向以东陇海走廊为主体,包括陇海铁路、徐连高铁、连霍高速、沭新河等,承担国家及区域重要的东西向交通联系功能;纵向以沿海走廊和连临+连淮走廊为主体,包括沿海铁路、连临铁路、连淮扬镇铁路、沈海高速、长深高速、通榆运河等,承担国家东部沿海南北向交通功能,联系周边城市;“一环”为城区过境和疏港环线,包括沿海高速、G204、连霍高速、G311、烧香河等,以承担城区过境交通和主港区疏港交通功能为主。实现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支撑连云港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
要突出打造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围绕打造中西部地区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开辟集装箱远洋干线航线和加密航班,进一步提升连云港港集装箱过境运输能力和效率。积极推进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整合发展,完善服务周边地区及内陆腹地的保税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建设面向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集中采购平台和连接中西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鼓励国外大型企业在示范区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生产、采购配送、商品交易中心,并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分支机构。加强与中西部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支持大陆桥沿线重要城市共建共用连云港港,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健全口岸“大通关”体系,建设具有通关、物流、商务等应用功能的大通关信息平台。
5、优化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凝聚功能。文化功能要求连云港要拥有一批能够举办运动、博览、旅游、会节等文化活动的设施和机构,成为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基地。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实施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效能提升计划,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和购买机制。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广泛开展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活动,深入推进“书香港城”建设。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和文化团队。实施“文艺精品生产提升行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突出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强化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鼓励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行动”,规划、建设、提升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6、优化生活功能
生活功能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社会功能。生活功能要求连云港要具有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社会事业发达,社会管理高效,社会环境和谐,成为适宜居民生活和消费的新城区。
要搞好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序扩大中心城市和县城镇以及临港城镇和产业集中区空间。加强城镇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城镇生态空间。沿岸线建设绿地公园,留出海岸线至内陆的景观及通风廊道,建设竹岛、西连岛、苏马湾风景旅游区。保护岸线原生态,保护动植物的整体生存环境以及迁徙路径。要强化城市在沿海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加快县城镇等中小城市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积极推动东海撤县设市,依托水晶、温泉等资源优势,打造世界水晶之都、宜居宜业的特色湖滨城市。灌云发挥山水资源、人文底蕴优势,打造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灌南突出“亲水融绿”特色,推动商务商贸功能延伸,建设水绿生态、现代宜居城市。按照现代化美丽小城标准,将有条件的重点镇培育成小城市,依托优势展现特色,加强市政配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差异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构建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镇村公交开通全覆盖。
三、连云港城市功能优化的路径
1、强化主导功能
主导功能,指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影响或左右城市的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作为大陆桥沿线城市的窗口城市,连云港城市主导功能定位不仅需要考虑连云港自身的发展,而且必须考虑与大陆桥沿线城市群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据此,商务主导应成为连云港城市主导业态的选择。这个选择以增强东方桥头堡的服务功能为基点,将有利于提升陆桥沿线城市群的高度,有利大陆桥沿线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有利于发挥连云港城市功能的引领、组织和带动效应。
现代服务业发展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商务主导,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城市的功能水平、现代化水平、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影响与控制力水平的总和表现为城市能级水平,而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职能依托于现代服务业。国际商贸中心的基本特征由现代服务业来体现,国际商贸中心经济增长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国际商贸中心的影响与控制力,借助于现代服务业的活动,连云港要建设成为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离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是绝对不行的。另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融并存是城市发展品味、城市功能和城市实力的具体体现,现代服务业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依赖程度最低,在发达国家,除了运输业以外,现代服务业以4%至12%的耗能创造超过60%的GDP量。因此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各類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使服务业本身得到升级,而且有利于直接提高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突出创新功能
城市发展要以创新为动力。一是理念的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培育城市发展新优势。二是载体的创新。以企业国际化为抓手推进城市国际化元素的培育,如打造“国际采购-进口-自营销售”一体化平台,强化贸易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机制,开展双方、多方标准互认。以园区国际化为载体推进提升国际化水平,促进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发展优势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扩区或区划调整;有发展需求的园区申报综合保税区。以口岸功能国际化为引领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三是科技的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档次,形成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有效衔接的机制。增强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依靠创新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四是机制的创新。勇于探索和尝试新制度、新机制。
3、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
研究城市化是产业空间实现方式的关系。城市是现代区域社会经济要素及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城市功能的空间结构优化主要是通过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的。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中,必须伴有相应城市化的发展,因为任何产业都要有自己的空间载体。没有产业空间载体的变换,就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全局高度化。城市即是这个空间载体的主角,而城市化是产业空间实现方式的主要形式。
研究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与升级的动态变化关系。城市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不仅促进城市发展能力的增强,而且是现代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城市化模式、城市地域形态的有序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离不开城市空间扩展、城市新区开发、城市职能体系变化等城市化诸多方面的空间支撑和需求拉动。结合城市实际建设发展需要布置多片的功能板块。海州片区要建设成为集中体现连云港商业氛围和文化特质的综合生活片区;高新区片区要建设成为以研发、行政及旅游服务等为主的科创片区;连云片区要建设成为以国际物流、高端商务、商贸等为主的国际贸易与商务服务片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要建设成为以新医药、新材料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徐圩片区要建设成为城市南部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及国家石化基地;赣榆片区要建设成为以海洋经济、海滨旅游休闲为特色的滨海城区。城市功能系统所承载和赖以发展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扩散作用所形成的产业在城市内的重新分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协调是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
4、完善城市功能支持体系
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包括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基础设施和区位。人力资源是加快连云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关键不只是劳动力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的素质和适合地方需求的教育体系。一个城市的资本融通和控制能力将决定该城市对全球和區域的经济、科技决策和控制能力,决定着产业的集群和优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缺本承载,在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产业集群作用方面,技术性基础设施越来越至关重要。技术性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一个城市产业的水平。区位环境状况影响城市的牛产和交易费用,影响城市对人力等资源要素的吸引,是城市产业集群的重要内容。要素市场是决定着一个城市的辐射强度和对产业集群的吸引强度。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科技、文化以及制度。连云港是国家级创新试点城市,科技永远是我们城市产业集群获取动力和力量的物资源泉。城市文化诱导劳动力需求偏好,影响劳动力的创业冲动,是产业集群的深层诱导力因素。制度安排通过影响交易费用进而影响产业的投入成本。完善的城市功能支持体系是城市功能系统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者简介,古龙高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沿海沿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经济学二级研究员;
古璇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淮海工学院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