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兴趣的培养
2017-09-12吴坤雷
吴坤雷
摘要:中学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前,引导学生多阅读报刊、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写作中,教师写下水作文,具体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在写作后,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发现作文中亮点。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兴趣;培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新模式, 它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可谓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课堂阅读教学以及培养学生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语文的教学模式都只是背课文讲课文,这种陈旧的课堂方式根本不重视作文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语文考试时产生怕作文心理。所以,如何寻求更好的途徑来解决学生们这种怕作文、畏惧作文的心理,让学生由“被作文”转变成“想作文”是当务之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具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必要条件。“至圣先师”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素养方面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以下是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提出关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意见,希望给予批评指正。
一、认识写作价值,启趣
着眼于当今写作时代,可以发现作为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写作会给人类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诸如社会文化功能;心理调节功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促进思维活动;砥砺思维品质;提高智力及心理素质;形成生活、工作和科研的基本能力等等。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一个青年人必须有三大基础:思想基础、科学基础、语文基础。”在“语文基础”中写作的分足可想而知。然后通过作文理论讲授,引导学生兴趣讲座,使之认识到21世纪对写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更广,进而体会到:人才未必有写作才能,有写作才能一定是人才。提高了对写作价值的认识,就解决了“求好”与“畏难”的心理矛盾,激发了写作的自觉性。一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其实,作文就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但怎样组合却是一门艺术,看来,这里面大有学问,需要认真学习、研究。”
二、指导写作环节,导趣
1.培养写作写日记的习惯作文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有趣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会让人深受启发。当学生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看到作文就会头疼,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观察的眼睛,不注意身边发生之事就比如我们从出生之时就与母亲形影不离,但遇到描写母亲的作文很多人都会一片空白,无从谈起。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事物是培养其写作兴趣的前提。老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迈出写作文的第一步,比如可与学生一起观察周边事物,慢慢引导着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借助集体活动之时,通过调查的形式,写出自己所见所闻;写作业是学生的天职,老师可以适时布置学生观察的作业,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观察日记,老师进行检查。老师由量变向质变的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提高阅读范文能力这里的阅读是指为作文积累素材的研究性阅读。这类阅读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科学的选择,同时一改学生“只动眼不动脑,凡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坏习惯”(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在所阅读的书籍上做圈点批注或做文摘卡片。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需要反反复复的咀嚼,再缓缓吃下去,通过自身的消化作用吸收其营养,然后把残肢断叶倒出来,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感受其中之味。”(张志公《说“透”》) 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学生就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汲取营养,从而提高自身写作修养。
3.做好作文题目的命名命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命题之坏否,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正如我国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所说:“成功的命题作文是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窗户,让学生的记忆如洪水般滔滔不绝,眼界也得到开阔,从而对作文爱不释手。” 但现在老师对作文命题时往往忽略学生,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所出题目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套路的题目,让学生越来越无法书写,逼着学生进行胡编乱造,抄袭他人。虽然这样也可以写的出好文章,但缺乏学生的真情实感,作文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命题作业就是要激发写作文的兴趣,重点就是要掌握住学生的思想,捉住他们所思所想,才能够出到他们感兴趣之题。如《中学生追求美之我见》,《跨世纪的我们准备什么》,《假如我是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作文题,这些都是属于具有时代色彩的作文,可以激起学生们的欲望,大胆进行想象,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4.写好评改的批语吕叔湘先生曾说:“很多学生拿到作文的第一眼便是看分数,之后或许眼睛会扫描到底下的评语,这些看完之后,随便一放就完事了。老师精心修改的作文就这样被丢弃了,完全就是在做无用功。”(《吕叔湘论语文教育》)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老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么太过于平凡,要么就是太概念化。所以,老师要正确把握评语的价值,评语的目的就在于对学生真情实感的理解。
例如:某位学生写的作文内容是关于自己收养了一只孤独无助的小喵咪,自己是如何的照顾它,帮助它成长的,表达出一种对小动物的同情。在文章最后我给予这样的评语:“无家可归的小猫很可怜,它在雨中冻得瑟瑟发抖也没有妈妈保护它,只有自己凄惨的叫声,我也深深感到难过。不过它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我很替它欣慰。” 这样理解学生的评语才可以被学生所接受,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作文的价值所在,感受到写作的兴趣。但很多老师都是把作文当成判决书,既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也削减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三、课外积极扶植,激趣
教学有方法,需要我们自己琢磨。只一味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感到无趣,自己也会教到想吐。变换多样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其反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达到寓教于乐。
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写作能力是促其在“共振”中达到合格;而课外活动,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延伸其独创性。为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建了“星星草”文学社,并创办了社刊“星星草”。学生从写作到组稿、编辑、排印、评论等,都在老师导引下自己完成,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作文登上小报,老师再写上几句评语,这样对学生无疑是极大鼓舞。
另外,我们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开阔社会视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大语文观”也需要“大书写观”,也就是走出家门,迈向自然。不能固守斗室,冥思苦想,寻章摘句,而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为此,我们把学习写作的课堂搬到了农田,山边,城镇……在活动中,学生增广了见闻,增长了见识,使他们对时代脉搏和社会现实的理解把握更准确,更具体,兴趣亦更浓。
综上所述,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要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培养,让学生打破“面壁十年图破壁”式的“苦写”取而代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作者单位:湖南省花垣县猫儿乡九年一贯制学校416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