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台新闻采写几点建议的探讨
2017-09-12杜阳
杜阳
一、电视台新闻采写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新闻报道较少
在电视台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有关基层新闻的报道很少,而且缺乏详细的内容。由于记者下到基层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再要深入进去还得花一段时间,使得基层新闻不容易被记者发现,再加上基层采写环境比较差,这也减少了基层新闻被报道的次数。
其次,基层新闻不同于一些报道或者活动,在传播上往往存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而且还经常滞后,导致基层新闻曝光率不高,电视台记者需要主动去寻找新闻动向,甚至要深入到一线去挖新闻,并且即使到达基层后,记者和基层人员也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也给基层新闻的采写带来了不便。
(二)新闻内容深度不够
长期以来,电视台新闻采写一直按照紧跟领导的方式进行采编报道,报道内容习惯于突出政府政策的出台和制定,而较少将视线转向广大市民和群众。
在对市民群众的采写报道中,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多以市井中的奇闻异事为主要对象,加上一些违法犯罪案例或者一些民众突发事件,而经常忽视了对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需求和难点问题进行关注,也不过问百姓的具体诉求。
(三)新闻报道形式单一
电视台新闻报道内容和顺序很大程度上由电视台领导决定,这就造成了新闻报道中结构相对固定,模式也基本一致,对新闻一般采取逐条播报的形式,有些地区条件有限,在配音和画面上不能体现新闻采写的重点,因而造成可看性比较差。
另一方面,由于电视台记者在采写之前没有对新闻对象作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资料上了解的不够细致,因此在后期编写报道的时候只能针对事件进行表面上的肤浅写作,导致新闻内容形式化严重,达不到深刻报道的效果。
二、电视台新闻采写的对策分析
(一)电视台新闻采写需要突出新意
在电视台新闻报道中,不仅要体现在新闻报道出现在第一时间,以及事件热点的当前性,还需要在题材和构思上突出新意,在采写的过程中,一个有异于传统的新题材很容易吸引大众的关注度,然后通过新奇的构思,以及特别的表达手法,给观众带去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有效扩大收视率,电视台新闻工作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以发散性思维为前提,找寻新闻中的蛛丝马迹,吸引观众的同时,发挥出新闻与众不同的价值。
深度挖掘,持续追踪能够实现新闻新意的表达。深度挖掘体现在对新闻线索循序渐进地跟进,以采访一个公司发展为例,在对公司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后,可以首先通过对公司创始人的个人经历开始,从他开始创业,到一点点的成长,以及怎样带领公司一次次度过难关,再对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后期不断发展壮大进行采访,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推进,最后通过总结分析,实现内容上的深刻性。持续追踪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有效采写方式,因为一件社会热点事件往往时间较长,这时候不仅需要对事件过程、内容进行报道外,还需要持续地跟进,使报道得到延续性和足够的反馈。
另外,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也能体现出新闻的新意,逆向思维一般具有反常性,在电视台新闻报道中,报道不能始终一成不变,需要突出电视台的特色和台风,还必须时常更换思维方式,以满足观众的对不寻常事物的好奇心,在题材上充分运用逆向思维的形式,例如,“北大才子放弃高薪工作摆摊创业”这种逆向思维的运用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二)电视台新闻采写要实现本土化
在整个媒介系统的快发展下,省市级以上的电视台发展迅速,而县级以下的电视台受资源和设备的影响,逐渐和上级拉开了较大差距,但是这一类比较基层的电视也有诸多自身的优势,比如更容易贴近群众生活[4]。
因此,基层电视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既要兼顾上级对政府工作的报道外,更需要时刻关注当地民生新闻和百姓身边的事件。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家长里短的诉求要比联合国以及外国总统更有看头,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切实需求。因此贴近生活的采写,实现新闻的本土化對电视台新闻工作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也渐渐增强了对电视台新闻的关注,这就需要我国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以广大观众的视角出发,提高新闻采写能力,要促进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參考文献:
[1]王红.县级电视台栏目规范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5(07).
[2]梁俊杰.浅谈融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借势突围[J].西部广播电视,2015(10).
[3]巫南昌.办好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策略探讨[J].新闻传播,2014(03).
[4]唐兵兵,韦浩峰.试论如何做好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J].新闻传播,2014(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