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09-12敬年华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思维

敬年华

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题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发散思维等.本文在分析了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后,从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组成的角度讨论了其培养策略,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数学题阅读理解能力及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就缺少解决问题的工具,就像用积木搭建房子一样,没有积木又哪来的房子?如这样一道例题,已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之外,其余的内角之和是2000度,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如果学生不知道内角的特性:大于0度,小于180度,学生是没有办法求得这道问题答案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用到什么样的特性,学生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时,让学生多动动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套用那句古诗就是“山穷水盡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让学生动手将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沿着两个对角向它的对边剪垂直线,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都是已知的,那么就可以由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求和,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底×高。再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它主要要求学生用空间的想象能力解决问题。

三、在趣味设疑中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发现数学内在规律,提高数学能力的先决条件。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问题是教材或教师的职责,解题才是学生的任務。学生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面对这种情况,“情境——问题五步教学法”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系统地整理学生的提问,并且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的问题,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即时解决;有些较难的又是教材中非核心的问题,让学生先记下来,以后解决。而学生提出的教材中的“核心问题”就要着重解决。

四、在大胆猜想中研究问题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好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大胆地猜想、推测,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去探究解题思路。猜想活动不是孤立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教材内容与现实中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分析,展开思维活动,在大胆猜想中研究问题。

五、在互助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解决问题,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大胆思考,乐于表达;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学会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共享思维方法和成果,培养良好的品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各自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示及合作学习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记录下来;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讨论,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要虚心倾听,勇于质疑,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切中要点;最后,学生在小组内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公正评价,大胆质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就会充满激情,思维飞扬。

六、在拓展延伸中提升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获取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现实生活情境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升思维。

在这一环节中,强调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自主思维的灵活性,提倡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七、在情感体验中反思问题

数学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愉悦体验,尽享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在反思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学会自我质疑,如:“我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过程合理吗?”“还有其他更简捷的方法吗?”其次,引导学生对所应用的策略进行提炼、概括,产生思维上的迁移。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题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整合,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使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最优化。

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例题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解秋凤.关于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J].教学研究,2012(7):23.

[2]陈金女.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思维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