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学本课堂构建策略
2017-09-12刘敬国
刘敬国
摘要:自从生物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生物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学本课堂教学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教为主体的牢笼,摧毁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从生物教学的本真入手,构建学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本文系统的总结了在构建学本课堂的策略,烦请大家斧正。
关键词:学本课堂;生物 ;构建策略一、用学案提挈教材重点
学案能够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巧妙地设置学案,能够让学生抓住预习的重点,能够让学生将课本的重难点目标一一攻克。
比如为了攻克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我设计的学案里面包含了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这种以学案来衔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把教学的重点从研究教学转移到研究学习,并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显著提升,斧正了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误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巧用探究法夯实学习主体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引导学生自主或者是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探究的过程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养成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养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升他们获取答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
这些探究方法为学生还原了一个兴致盎然的生本学习现场,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与了学生,加强了生物教学的感召力,通过这种探究环节的设置,能够轻松完成了生物课堂的情感教学和难点,也让学生真正从从内心理解并认同了生物课堂学习内容。
三、巧用分层法实现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的法子应该是学生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需怎样教,学得多教的多,学的少教的少,学得快教的快,学得慢教的慢。”生物学本强调将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有效结合,根据学生认知内驱力的实际情况,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我在生物教学中,一直坚持以差异性来协调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创造了“拉手组合”的分层法,鼓励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提高生物课堂学习效率,我的这种分层组合法,区别于传统的好学生带学困生的“帮扶组合”,因为这种传统的分层学习方法,容易造成学困生过分依靠学优生、抄袭其课堂作业而蒙混过关的情况,我另辟蹊径,将成绩相差不多、但是优势互补的学生组成一对,大家在生物课堂上互换位置,重新形成新的同桌,这样虽然每组学生成绩相差不大,但是由于在生物学习上的优势各有千秋,有的学生动口能力强、有的学生识记能力强、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好,有的学生感悟素质高,这样同成绩、同档次但却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能够彼此借鉴,还能调动起学生天生俱来的竞争本能,在学生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
四、巧用演示法深化课堂知识
学生实体演示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在他們演示的过程中,教师的不断地引导和指导,这样学生就学的比较的深刻,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的好。
比如在讲解肺内的气体交换,学生对呼气和吸气总是模糊不清,对具体的生物结构部位也不知道,我就直接叫上班里的一位比较瘦的男同学A,把胸腔、肋骨、膈等部分露出来,边指导A同学吸气,边给学生介绍各个部位的名称,最后给学生以下表的形式表达出来:
吸气呼气膈下降上升膈肌收缩舒张肋骨向上向外扩张向下向内缩小肋骨肌收缩舒张胸廓容积扩大容积缩小肺内容积扩大减小肺内气压减小增大总之,有利于学生生物学习的终身发展。作为一名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生物教师,我从思想上重视学本课堂理念,并以学案法、探究法、分层法、演示法这四种构建策略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学本课堂,使生物学习焕发出原本应该有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双重完善。但是不能否认,学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理念,其在教学中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对学本课堂的理解与实践也仅仅是一家之言,关于学本课堂的构建,需要一线各科老师的在实践中共同研究与优化,以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更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优化策略。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实验学校256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