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提高高校航海类青年教师航海技能教学能力

2017-09-12邹熙康戴树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邹熙康+戴树龙

摘 要:针对高校航海类青年教师航海技能教学能力不足的现状,结合国际公约对于航海技能培训的要求以及航海类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我国高校航海类青年教师在航海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提高其航海技能教学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航海技能 实践教学能力 履约能力 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信息库

引言

高校航海教育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航海类人才的基础。高素质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其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航海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及实现航海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建设一支既有扎实的航海理论专业知识又能通过丰富的航海经验运用专业技能,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航海类教师队伍。然而,我国当前的高校航海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难以满足航海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因此,航海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1]航海技能,作为船员实践技能的一部分,是指船员甲板工作的实际操作技巧与能力,以及有关船舶消防、求生、救生等安全方面的应变技巧与动手能力,它对海员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心理素质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提高航海类青年教师的航海技能教学能力来为航海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一种可行的方式。[1]

一、相关公约法规关于航海技能教学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航海技能教学的内容与STCW公约对于海员的要求相一致,它是我国航海教育进行全面履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STCW公约对于海员航海技能的相关要求

(1)第A-II/4节 组成航行值班部分的普通船员的最低适任标准

(2)第A-II/5节 作为高级值班水手的普通船员的最低适任标准

(3)第A-VI/1节 对所有海员的安全熟悉、基本培训和训练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4)第A-VI/2节 对签发救生艇筏、救助艇和快速救助艇培训合格证书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5)第A-VI/3节 高级消防培训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6)第A-VI/4节 医疗急救和医护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2.航海技能教学特点

[1]航海技能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

(1)以STCW公约为基础,既要满足公约要求又要结合我国航海教育的实际情况;

(2)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航海技能要求较高;

(4)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学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青年教师航海技能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航海技能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动手操作、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理解与交往、教研与科研等综合能力。航海类本科院校承担航海技能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对航海基础理论知识都经过专业的系统学习,对专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由于青年教师都是从院校直接留校任教,对在校大学生的许多观念和心理都能够很好把握,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观点和言论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其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便于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令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并且效果良好。

2.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理解不足

绝大多数航海类青年教师没有师范类学校学习的经历,没有接受过师范类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仅在新入职时,学校进行过统一的岗前培训,对教育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仅是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授,青年教师对于这些内容缺乏系统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授知识的方法过于单一,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过于枯燥,重点、难点把握不准确,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2]

(2)对国际公约不熟悉

目前我国航海类高校的航海技能教学是遵循STCW公约的相关要求制定的履约培训内容,它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我国海员培训的实际情况,又要满足国际公约对于海员素质、海上安全的培训要求。教学人员在备课期间,不仅要熟练的掌握现行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而且也要熟悉国际公约的要求和相关条款出台的背景,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航海技能教学的重点和内涵,才能正确的把握教学大纲来指导学生进行航海技能的学习以达到履约培训的目的。很多青年教师因不熟悉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公约对于相关培训的要求,而将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混为一谈,抓不住教学的重点,使教学的方向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如防火与灭火课程和高级消防课程中都有对于船舶消防系统的教学内容,很多青年教师在教学时就会出现教学内容的混淆,在不同的课程中对于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分不清重点。其实,STCW公约上对于这两门课程有明确要求,防火与灭火课程是要求受训者能够掌握系统的位置已经能够使用操作,而高级消防课程是要求其能够对设备进行检查好保养,教学重点是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管理的注意事项。

(3)生产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航海类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由应届毕业生直接留到院校中来,可以说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除去本科阶段在船上进行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外,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进入到教师岗位之前,没有任何在船上進行实际任职的工作经验,对航海技能相关知识的理解缺乏实际工作进行验证的环节,对船舶工作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将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与船舶生产实际相结合。例如在绳结教学中知道某一个绳结怎么打,但是具体在船舶上的使用方法仅仅是通过书本或老教师的口中进行了解没有亲身的体验,很难为进行学生准确、声动的讲解。

(4)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系统,针对性不足endprint

很多高校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形式过于单一,大多都是在入职时进行岗前培训,以及入职后的一些零散、临时的短期培训,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而且很多培训在完成之后也没有对应培训效果的追踪调查及反馈,使培训更多的流于形式,随意性太强。[2]学校在教学评价制度上缺乏有效性,考核体系和方法过于陈旧,使考核结果的有效性不足,很多都流于形式。没有有效的监督、监管,更没有良好的支持和服务,这就使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能力变得举步维艰。

三、提高青年教师航海技能教学能力的措施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技能培训

对航海类青年教师而言,加强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是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航海技能教学属于实践教学范畴,它和理论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其所教授的内容对教学设备和动手能力要求較高,通过言传身教,能够让学生掌握具体技能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航海技能教学课程更强调教师对于课程的设计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器材,设计出让学生易于理解并符合应用要求的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编排使学生能够在上课过程中高效的完成学习内容。

想要提高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分段强化培养来实现。首先,通过 “师带徒”的模式以及组织专门的教学能力培训等传统方法,让青年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技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次,通过试讲和教学交流来对实践教学技能进行巩固和检验;再次,通过采取教学技能专项评比的方式来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自身的潜力来完善自身,例如:通过高级消防实操课程的消防综合演练环节来专门评比青年教师的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通过绳结实操课程来评比动手操作能力等。最后,再通过传统的教学比赛将各种能力进行综合,通过这样的专项比赛,可以使青年教师的各项教学技能都得到强化和提高,从而真正达到掌握实践教学技能的目的。

2.提升履约能力

国际公约是航海教育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提升航海类教师履约能力能够帮助其把握航海技能教学的方向和高度,提升教学效果和水平。STCW公约第A-II/4、A-II/5以及A-VI章对海员相关能力的适任要求与我国航海技能教学目的相一致,SOLAS、MARPOL、ISM规则等国际公约是航海技能教学内容的依据。因此,航海类青年教师在进行航海技能教学时,必须要对现行的国际海事公约有足够的了解,加强自身的履约能力,保证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能够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从而达到履约培训的目的。

对于履约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首先,要熟读公约的相关条款,不仅要看中文版本,还要能够理解英文原版内容;其次,要随时关注国际海事组织的动态,如大会决议,通函等,能够时刻了解航运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技术、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通过邀请主管机构的官员对于我国航海技能的履约要求进行解读,并组织热点问题的研讨会,让青年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使其能够充分理解我国航海技能教学的相关要求,并能够把握住国际公约和我国对于航海技能教学要求的法规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航海技能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3.企业实践锻炼

航海技能教学要求教学人员必须通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现场指导的能力,将很多在船上实际动手操作的内容在脱离船舶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准确地教授给学生,并能够针对学生在实际操作演练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纠正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学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船舶工作经验。各个船公司对于船员上船任职的要求都比较严格,既要求其连续性,又要求其专一性。这对于非职业船员的高校航海类持证教师来说,想要通过自己联系船东进行面试上船的难度非常大,而且仅上单一种类的船舶也不利于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航海类持证的青年教师,因其几乎没有任何船舶工作资历,想要上船锻炼更是难上加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与各航运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航海类持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合理的实践锻炼平台,例如:可以每年定期选派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送往各船公司的“高、新、特”船舶上进行短期(不超过三个月)访问学习,使其有机会接触到目前国际上各种先进的船舶和最前沿的应用技术,而且不影响船上的正常工作,对企业的管理也不会产生较大冲击。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为青年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今后自身上船任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建立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信息库

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其自身水平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能力的高低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仅从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三方面来着手培养青年教师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对其心理素质、师德素养、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地提高。可以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其职业的发展过程,学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建立长期、系统性的培养机制。

结合岗前培训考核结果,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集中备课,定期组织阶段性试讲,为每位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其提高教学能力,并每年进行一次年终试讲考核,作为青年教师年终教学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外部压力来督促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各教学单位应根据学校的岗位职责和各自的实际情况,拟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在岗前培训之后为每位青年教师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具体的合理化建议,让每位青年教师都能有一个符合学校和自己单位功能要求的发展方向。

从青年教师入职开始,建立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信息库,记录内容包括:

1.入职前的学习、工作以及接受过的任何形式的职业培训经历;

2.入职后接受过的所有在职培训、学历晋升学习和上船实践锻炼等能力提升经历;

3.从入职开始到晋升高级职称之前每年的工作成果业绩、教学考核结果和相关评审专家的考评意见(包括试讲意见、听课意见、参加的教学比赛点评意见等)。

对青年教师每年的教学能力提升情况、学历晋升情况、上船实践情况和其他职业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并按照总体发展要求,对每位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进行打分,作为青年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

结语

航海技能作为航海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上船后及时适应船上工作非常重要。作为航海技能教学的实施者,高校航海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从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与锻炼方面不断完善自身,努力提升航海技能教学的教学效果。高校也应充分认识到航海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从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提升履约能力、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建立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数据库几方面,为青年教师的发展保驾护航,努力培养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员队伍和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书平,赵闯.谈高校中的航海技能教学.2001航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集.2001-06-30

[2] 易元红.平衡计分卡,-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有效方式.[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0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