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的“慢教育”

2017-09-12李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慢教育实际生活思想方法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放慢脚步,给学生多些等待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张弛有度,慢中求快,这种等待的“慢”将会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关键词:慢教育 思想方法 实际生活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更多的人追求的是快中求快,课堂上的大容量、快节奏受追捧使“慢下来”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卓有成效,是快餐式的教学还是张张弛有度的“慢教学”?如果慢教育是我们需要的,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为慢教育呢?

我所理解的慢教育应该是有思路的有创意的,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谐起来,这个过程是一个挖掘学生智慧思考的过程。在课堂活动中杜绝满堂灌、大容量的课堂,慢教育解放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老师,当我们放慢脚步,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后,你会发现你也会收获很多。譬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时,在给学生们做练习时,往往会忽视一些常见的方法。[1]

例如: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三边均为整数,问可以围成三角形有几种?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直接入手,要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么忽略不说,其实这个时候教师要学会放慢节奏,适时引导,在数学中的分类原则就是“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很重要,仔细分析这个问题,还是有章可循的。我们不妨从最长边入手,最长边的范围是大于等于5小于7.5,因此,最长边只可能是5或者6或者7三种情况了,这样讨论下去答案既全面又不会遗漏。在步步引导中,分类原则和做题方法都有了收获,一节课一道题足矣。

数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在很多习题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往往学数学的人又容易钻牛角尖,善于将问题,知识点系统化,缺乏变通,往往不够灵活,缺乏灵性。例如,我在讲解:“一个三角形周长是11,三边长均为整数,围成的三角形有几种可能性?”这一道题的时候,就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刚开始思考这题的时候,我在想用二分法,再利用三边关系,分类讨论,后来在讲解的过程中就有学生的提出,其实只需要确定最短边即可,11除以3,最短边一定不超过3,那么最短边开始分析,会简单很多了,一共会有三种情况:最短边为3,最短边为2,最短边为1,最終有四种情况:3,4,4;3,5,3;2,4,5;1,5,5。这个时候我没有打断和否定该学生的提法,而是停下来让全班同学都研究这个问题,就有学生建议我们可以跳出常规思维来看问题,把这道题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木工师傅利用一个长11米的木料,做一个三角形,那么有几种做法?大部分的木工师傅都没有系统的学过数学知识,他知道的仅仅是实际经验,细心的人会发现,师傅会将木材比划三等分,然后尽量拼到一起,那好,最短边一定不会超过3,所以,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他的做法符合数学规律,生活需要体会,用心的琢磨,不论是教学还是生活,更需要一定的新鲜血液的注入,生活需要新鲜,教学更需要变通,这节课是学生让我在慢中有所收获。

放松心态,给学生再多些等待的时间和期待的空间。其实这种等待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还记得在初三的教学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铝制三角形框架三条边长分别为24cm,30cm,36cm,要做一个与它相似的铝制三角形框架,现有长为27cm,45cm的两根铝材,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另外两边,截法有几种。在讲解这题的时候,我其实也不太确定最简单的方法,只知道应该用分类讨论思想,应该分成6种情况讨。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请三位学生回答思路和互相补充解决了此题。下课后班级叶同学单独和我交流了另外的解法,非常简便。

本题因为考虑到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就要想将其中一段截成两段,那究竟截哪根呢?能否确定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根据围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们可以知道,只有最短边可以作为第三边,那么只能截45cm的那根了,接着只需要将27cm固定,与原三角形进行对应比较,得出另两边有三种情况,最后验证使得另两边的和不大于45cm.说到这思路,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举手回答呢?他回答说,当时思考时间太短,才想到思路还没完善。

我在想如果再多给点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叶同学大胆展示他的想法,是否更有利于他本人的学习以及课堂效果呢?回答显然是肯定。

于是在另一个班级,我受到在前一个班级教学的启发,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而是先分析了这题,接着拿了两根粉笔问:怎样才能构成三角形?说着,我就截断了一根,展示给学生看,问: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立马反映出,不能!那为什么不能呢 ?“截得那根必须大于另一根长,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脱口而出,好了,这个自然过渡到能确定哪边长,那么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发现不让学生在课堂中思考问题是很大的失败,将会抹杀学生的智慧,我们的孩子需要鼓励和夸奖,千万不能让他们的未来扼杀在我们的快餐式教学中。

学生其实是个很大的资源库,只是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教师真的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要敢于交给他们,即使出错,他们也知道问题在哪,亲身经历才知道为什么。把课堂交给孩子,要做慢教育,必然会有思想的碰撞。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英才,只是我们缺乏等待的耐心和勇气,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琳,1984年6月,女,汉,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教育实际生活思想方法
用德浸润学生心灵,让爱点燃孩子梦想
牵着蜗牛去散步
电气工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静待花开?呼唤慢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