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教学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12田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学点师资办学

田花

摘要:农村教学点是适应我国中西部农村特殊地理状况而广泛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切实为农村偏远地区特别是山区学生上学带来了便利,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而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布局调整的继续推进,大量的农村教学点被撤销撤并,农村教学点处境令人堪忧。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教学点的现状及其困境,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关键词:农村;教学点;困境;未来发展农村教学点是适应农村地区,特别是人口稀少,举止分散的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而设置的以复式教学为主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从目前来看,农村教学点具有区别与一般学校的典型特征:所处位置相对偏僻;学校规模小;复式教学为主;在行政管理上教学点从属于某一中心学校或完全小学,不是完整独立的初等教育形式。农村教学点难道是一种落后的教学形式?应当逐步取消吗?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教学点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又应该怎么看待教学点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在现实中迫切需要解答。在此期间,我利用工作之余,对我所在镇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教师座谈,对官亭镇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调研。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一些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官亭镇教育现状

官亭镇由于人口相对较少,村户居住分散,距离片区完小超过5公里远的村组,允许设立教学点,但只设置1—3年级。”所以官亭镇有5个教学点,设置1-2年级,4—6年级就近在完小或九年制学校就读。五所教学点由于学生数少,因此分别只有一名教师兼任学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其他适龄儿童转到镇中心学校上学,或随亲在外上学。

二、所处困境

官亭镇教学点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处于“撤不了,办学难”的尴尬境地,这种尴尬也正体现着他所存在的困境。

1.办学条件制约着教学点的发展硬件设施建设是学校办学的物质保障。相较于中心学校和完小,教学点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可谓是“一根粉笔打天下”,学生根本享受不到现代化教学。由于教学点学生数少并且有撤并的可能,一般而言,教学点日常运转只能依靠微薄的公用经费,基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教学点仅有少量图书资料,而计算机、科学课设备及实验材料即使是有,几乎是处于闲置状态,教学点虽配有远程教育播放设备,其运行效果很差。音乐、体育、美术器材设施基本为零。因此,教学点与中心小学以及完小的差距越拉越大。硬件设施设备不足严重影响着教学点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系列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教学点的办学。

2.师资匮乏制约着教学点的发展一是师资力量欠缺。官亭镇现有官亭九年制学校和五所完小,四个教学点。尤其教学点教师都是本村“民转公”的老同志。这些教学点都是一个教师教授2个年级的语、数、音、体、美等课程。二是师资水平偏低,教学质量不高。与完小相比,教师在学历、年龄以及实际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教学点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而且常年在偏远地区工作,信息闭塞,缺乏培训机会,观念跟不上,教学方法也很难转变。

3.留守儿童和学前儿童随班就读加大了教学点教师的工作量由于是教学点学生数少,一个年级最多只有几个人,甚至有的年级只有一个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合作伙伴,只能依靠一对一的师生交流来学习。另外,由于教学点的学生大多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这样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

4.教师的无奈在教学点授课教师多为高龄教师,且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虽然这些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新兴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师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他们而言,这些电教设备虽然能丰富他们的教学内容,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但是这些电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花一些时间来学习使用方法。

三、主要原因分析

1.教育需求与当地办学效益之间的矛盾教育需求与当地办学效益之间的矛盾,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产生了一种不良循环。而为了孩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镇完小就读,甚至家长跟随子女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

2.教育财政经费支出与需求间的不平衡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短缺与分配性短缺并存。为了尽快达到“集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有限的财政经费中,部分行政人员更愿意将财政投入到集成效益好的中心学校。这种总量性的短缺分配性短缺不可避免的导致教学点的办学校效益下降和教育教学的相对不公。

3.综合环境问题导致的人才流失由于没有相关明确政策对于农村教师岗位的倾斜,以及教师工资大多和当地生活水平相挂钩,导致大量教师人才向大中城市涌入。很多高校毕业生宁愿在城市企业打工,也不愿到农村学校当教师。即使有部分人考了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则更多的是以此为跳板,寻找时机,获得自己满意的职业岗位。

四、思考和建议

山区农村由于人口稀疏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村教学点点多面广,规模较小。同时,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显现,适龄儿童锐减,而老百姓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优质”生源不断流失,这些因素导致村小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小,一人一校或几人一校的小规模办学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复式班教学也就成了教学点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

1.统筹规划,调整布局区别对待坚持“学校规模与受教育人口相协调、与学校服务区半径相结合,与办学成本相协调”的原则,在学校布局调整中,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对一些生源稳定,班级规模较大,符合布局规划的教学点,则应从长远角度予以重点投入,使之在办学条件和质量上缩小与完小的差距。

2.就教学形式而言,应合理调配师资,尽量减少复式教学教学点服务区内如果人口出生率过低,居住又十分分散,可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减少班级,降低复式教学级数。

3.多措并举加强教学点师资建设一是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生源区域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实际,要合理确定编制标准,保证这些地区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对一些偏远山区在一定时期仍要保留一定数量教学点的实际,适当增加教学点教师的编制。二是有计划地安排好教学点教师培训工作,优化教学点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志愿者到农村教学点支教,增强教学点师资活力。四是建立新教师去农村教育服务制度,将新进教师一律先安排到师资紧缺的教学点进行岗位煅练。

4、完善和加强保留下来的教学点的建设,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对保留下来的,解决好教学点的实际困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尽可能改善教学点教学办公条件,让志愿到教学点任教的教师“住得下”、“能上课”。

五、总结

官亭镇的教学点所处的困境不是个案,它所面临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教学点都可以窥见。一说到教学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潜意识就是“年龄老化、基础薄弱、知识陈旧、观念滞后、课堂技能传统单一”,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无需否认和争辩。可就是这样的一支教学队伍,曾经托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今天,仍然是他们坚守在最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更是他们在真正守护着留守儿童。而此次调研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农村教学点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同时能够唤起社会对教学点教育的关注。而这正是此次调研的目的之所在——加强对农村教学点的关注和重視。(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官亭九年制学校748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点师资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