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是为了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灯从寒门到清华园

2017-09-12符遥

党员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清华计划

符遥

“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这曾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晋军通过多年来在自己课堂上的随机调查,描绘出的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

这样的观点被媒体报道后,曾一度引发热议。人们开始讨论,是不是只有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才能考上北大清华?面对越来越窄的上升通道,寒门学子们还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吗?

难忘的开学典礼

韩储银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在开学典礼上发生的那一幕。

2015年8月20日,面对着清华大学2015级3300多名本科新生,校长邱勇正在致辞。在这场题为《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的演讲中,他以“老学长”梁思成为例,勉励同学们要记住清华人刚健自强的精神气质,培养行胜于言的实干作风。

突然,韩储银听到自己的名字从主席台上传来:“昨天在新生报到的现场,我见到了来自甘肃的韩储银同学。他出生在农村家庭,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小学时,他每天上学要翻两座山、蹚一条水沟;初中时,冬天夜里在没有暖气的宿舍里冻得睡不着,他就去操场上读书;高中入校时,他被毕业生光荣榜上‘清华大学四个鲜红的大字吸引,从此立下上清华的志向。今年他入选清华‘自强计划,并在高考中获得全省理科第三名……”

“太惊喜了!完全没想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韩储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眉宇间依然难掩兴奋。那一年,作为清华第四届“自强计划”入选学生,他获得了50分的加分,以总分724分的成绩,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

自2011年清华大学公布了专门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的“自强计划”,6年来,已有300多名和韩储银一样来自农村的优秀学生受益于此。在国家和高校的扶持下,他们得以走出穷乡僻壤,来到一線城市,进入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从此也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生旅程。

一手拔尖,一手公平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这一年,清华启动了一项名为“新百年计划”的自主招生“新政”:该计划由“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部分组成,旨在对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拔。

根据方案,“领军计划”的选才目标是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通才”;“拔尖计划”要选拔的则是具有学术理想和潜质,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才华的“天才”“专才”。而最引人注意的还要属“自强计划”——面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选拔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应届毕业生。

与普通的自主招生不同,在设立之初,“自强计划”在常规的考核之外,还加入了实地考察的环节。

2012年,来自重庆万州龚家湾村的张华峰从全国1500多名申请“自强计划”的农村学生中脱颖而出,被认定具备获得60分加分的资格。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重庆招生组成员彭凌与时任重庆招生组组长的邓景康以及一位校纪委监察组的老师立刻组成了专家组,前往张华峰的家乡进行“暗访”。

张华峰家所在的村子在大山深处,当时尚不通车,沿着泥泞的山路要走上40分钟。他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母亲卧病多年,一个弟弟还在读初中。当专家组一行与同行的央视记者一路跋涉来到他家,眼前的场景令人心酸:一家四口连自家的房子都没有,只能住在别人家的柴房里,土墙上还留着一个原本为窗户预留的洞,“呼呼”地透着风。“没有钱做窗户,连塑料布都没有,更别说玻璃了。一个树墩子就是凳子,一条长椅子就当桌子了,两个孩子就在那儿学习,家庭确实非常贫困”。

一个没获过竞赛大奖、没有文体特长的农村孩子,却获得了60分的最高加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但老师们确确实实被张华峰优异的成绩、在艰难处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打动了。后来,得益于这60分,张华峰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成为镇上60年来第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

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通知,号召高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此后,许多知名高校也相继推出了专门针对农村学生的自主招生项目,如北京大学的“筑梦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

名校能为寒门学子

带来什么?

2015年,清华大学招生办曾对第一届“自强计划”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7%的学生成绩排名在本院系的前20%,56%的学生成绩排名在本院系的前50%,24%的学生则排名在本院系的后20%。由此可见,虽然“自强计划”学生入学平均分要低于学校高考录取平均分30分左右,但入学后的发展整体情况不错。虽然基础教育阶段所受教育比较薄弱,但并未影响他们其大学阶段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这也是老师们普遍的感觉。“这些学生存在差距,很多是因为先天获得的教育资源不足,并非能力的问题。当他获得(与城里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时,可能会表现出比常人更大的潜力。”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说。

韩储银说,入学两年来,自己经历了“信心被彻底击碎,然后又重新塑造起来的过程”。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社团工作的推进,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说:“如果说过去的自信只是来自于成绩好,现在建立起的自信是种更牢固的东西。”

和韩储银具有同样经历的王超,除了本专业的课程,还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让他不必为生活费发愁。今年暑假,他申请到了去美国某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公费交流项目,跟随美国教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课题研究。未来,他希望能继续深造,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

韩储银也很忙。一路走来,家境贫寒的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这让他对投身公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一暑假,他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静宁,到小学支教,为中学修建羽毛球场,到县里做“三农调研”……大二那年,他又成为学校公益社团“雁行清华”的社长,组织社员们进行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就在今年“五一”,得知山西平遥一些村庄的饮用水中砷和氟的含量严重超标,他和小伙伴们又一起去了那里,帮助村民搭建净水装置、普及卫生知识……

韩储银坦言,到北京两年来,他对这个城市依然“不是很熟悉”,但他已经看向了更远的远方,向往着一个更大的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清华计划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清华,北大,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