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又光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2017-09-12董姗姗
董姗姗
摘要:涂又光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为高等教育思想领域贡献了很多精辟见解,他的一些思想对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他认为,大学的真谛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科学文明应该实行全球化,而人文文明应该实行本土化;人文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
关键词:涂又光;高等教育思想;学术自由;文明本土化;人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4-0001-04
在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思想成果丰硕的大家,他们的思想至今仍闪烁智慧光彩,涂又光正是这样一位思想大家。涂又光1927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虽然成长于战乱之时,生活难以如和平年代时稳定,但所幸涂又光出身于一个私塾先生家庭,幼时即开始接受父亲的严格教导,且从较难的《论语》《纲鉴略》等民族文化经典学起,这于涂又光一生的发展来说,是极有益的[1-2]。涂又光的国学功底十分深厚,经过学识的积累与人生的历练,他终成一代学贯中西的教育哲学思想大家。涂又光曾说,“在我人生的三个阶段,有三个层面的老师:一个是父亲,一个是社会上的老师,一个是读书的老师。我小时候读的是家塾,第一个老师是父亲。第二个是学校里的老师,代表是冯友兰。社会上的老师,代表是毛泽东。”
涂又光学贯中西,拥有全球视野,对东西方文化都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所以视野开阔,见解深刻。他为高等教育思想领域贡献了很多精辟见解,他的一些思想对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一、大学的真谛与捍卫大学的学术权利
(一)大学的真谛
涂又光认为,大学是有生命的,生命是有真谛的。生命的真谛,是灵魂。他认同朱九思的观点,大学的根本特性是“学术”,正因为大学的根本特性是学术,因而,大学的灵魂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学术领域讲的是自由,即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处于文化的中心地带,赋予学术研究以应有的自由,才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
(二)捍卫大学的学术权利
在大学中,学者最主要的学术权利便是学术自由基本权利。大学的真谛在于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如果丧失了这一灵魂,大学将不再成其为大学。教师组群、学生组群、管理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构成了大学组群。大学各组群在参与大学事务上享有不同权利,其合法性的基础是大学中各组群所拥有的学术专业成就不同,而学术专业正是与大学的目的相符合[3]。应通过法律、制度等形式,对大学的学术权利进行保障,维护学者的学术自由权及大学肩负的时代使命,在时代的洪流中守护大学的灵魂。
二、文明本土化与大学的定位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原先从本土中吸收绝大部分营养的大学,该如何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鱼虾和杂质。涂又光为了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大学的定位问题,便从文明这个根源开始分析。
(一)文明的形成趋向——现代化、全球化、本土化
涂又光指出,文明的范围于“后野蛮”(post-barbarian)的人类全部生活。人类文明进程中存在“彼此同化”和“自身演化”两种形式。本土文化的“彼此同化”和“自身演化”有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即主要是被迫还是自愿。北美初期殖民者对待印第安土著人惨无人道,那是被动同化。元人、清人入住中原后,自愿接受汉文化,这是属于自愿的自身演化。他认为,时至今日,世界各地的文化凡能幸免于今者,就应该免于被同化的命运,而自行演化,这是形成当今世界文明的大势所趋。
目前,世界文明的形成已呈现出最基本的趋向:现代化、全球化、本土化。涂又光认为,现代化是就世界文明总体而言,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就各个本土文明而言,本土文明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统一体。不论是全球化与本土化,都要现代化。
涂又光认为,现代化,在中国的讲法是不同于西方的讲法,中国的讲法,现代化是指日新,比如“日新其德”,虽说日新其德,但依然“未济”,永未完成。所以,现代化是永远的,甚至是永恒的。
(二)人文文明应当本土化
涂又光将社会生活分为三个领域,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并主张物质生活领域实行全球化,精神生活领域实行本土化。社会生活领域可分为国内、国际两个部分,国内部分实行本土化,国际部分实行全球化。他认为,全球化就是实行全球通用的“游戏规则”,本土化就是实行本土通行的“游戏规则”。他指出,一切全球化的规则,尋其出身,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某一本土文化,反过来说,一切本土文化都可能为全球化规则做贡献。他认为甚至可以说,只有文明本土化才有东西为文明全球化做贡献。他还举了不少历史上的例子进行论证,例如公元纪年、阿拉伯数字。用例证更有力地指出,只有文明本土化,才有东西为文明全球化做贡献。
人类全部生活的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表现在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社会生活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物质生活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可以合称为“人文”。文明包括人文和科学技术两方面。涂又光认为,人文应实行本土化,科学技术应实行全球化,即人文应实行本土通行的游戏规则,科学技术应实行全球通行的游戏规则。由此,将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区分的标准只能是人文。因为人文实行的是本土的游戏规则,这是各文明之“异”,而科学技术实行的是全球通行的游戏规则,这是各文明之“同”。只有同质的事物才能比较优劣,异质的事物只存在异同,没有优劣。因此,科学技术可以比较优劣,但人文却只有异同,没有优劣。因此,各个文明内的人文都有存在的资格。虽不分优劣,但各文明内的人文都是趋向现代化。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文明在科学技术上是有差异的,这是同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差异;但各个文明在人文上的差异,是异质过程中的差异,因而成为了各个文明的特色。endprint
(三)大学的特色化发展
个人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着个性化与社会化矛盾的冲突与挑战。按照涂又光的观点,人文只有异同,没有优劣。所以从个人来说,在人文方面应当个性化,“以身观身,以家观家”,“致良知”,但在科技知识、技能等方面,则要社会化,学习被验证为正确的科技知识、技能。他认为,一切社会化的规则,寻其出身,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某一个体文化,反过来说,一切个体文化,都可能为社会规则做贡献。
个人存在个性化与社会化发展的问题,同样,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特色化发展与全球化发展的问题。涂又光的上述论述有助于我们分析大学的特色化发展这一问题。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特色”是指个体意义上的大学自身在生存和发展中积淀形成的独特品质和风貌,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区分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的标准只能是人文,同样,区分一所大学与另一所大学的主要立足点也是在于人文。究其原因,这是由大学的职能所决定的。大学的职能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大学自产生后逐渐被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文明包括人文与科学技术,因此,大学职能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既包括对人文的传承与创新,也包括对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其中,对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可以归于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中。因此,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主要指的是对人文的传承与创新。一所大学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构成了这所大学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忽视了对人文的传承与创新,大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丧失了自己立足的根本,也丧失了自己的特色。
在科学技术上,大学要向最高的山峰攀登,在人文上,大学有义务和责任保存、传承、发展好本土文化,守住文明之根,只有同其他文明相互汲取,才会最终走向现代化。这样,在真正建设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大学才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是“在”中国的一流大学。大学的人文只有本土化,才能有精华可奉献,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人文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何为人文,何为科学。涂又光认为,人文的内容,是人认识自己;科学的内容,是人认识外物。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说中的五帝到清朝末年,是“人文”阶段;清朝末年近百年来引进西学,是“科学”阶段,现在正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人文·科学”阶段的本质特征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涂又光认为,是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没有人文精神的人,是没有灵魂的;缺乏人文精神的人,灵魂是不完整的。人的灵魂一旦造就了,那就像有了一根“定海神针”,则任何外力对他的折腾,他都无动于衷,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完全奈何他不得。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有这样的“定海神针”的人。在人文领域工作的人,须具有人文精神,这毋庸质疑,不需赘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工作的人,同样需要人文精神。原因是在于,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没有方向的科学,就像无头的苍蝇,不知自己要飞向哪去。杜威在《人文学院问题》一文中写到,“为人文学院确定它在民主社会中应有的功能,这个问题,就是为现在社会上需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寻求人道方向的问题。”如果二者结合得好,就不会有
对人类有危害的科技了。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高等教育由“人文”阶段、“科学”阶段向“人文·科学”阶段迈进。在大学兴起以前,是由教会来主持的“人文”阶段,大学兴起之后,是由大学主导的“科学”阶段,现在,西方正处在“人文·科学”阶段。西方的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文,另一部分为科学。其中人文由教会来管,即管灵魂、德育,科学由大学来管,即管智育、知识。
清朝末年,引进西方高等教育,引进的只是其中一半,即“科学”部分,没有引进“人文”,即西方的宗教部分。西方的“科学”在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没有引进西方的“人文”,中国有没有自己的人文?中国的人文在中国本土管理得怎么样?
对于前两个问题,涂又光给出了回答。中国当然有自己的人文。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文”阶段,传授的就是人文知识,培养的就是学子的人文精神。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人文传承,这已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老子、庄子、墨子、孔子,这些思想家及其传人留下的思想就是中国的人文,管中国的“德育”“灵魂”。管得怎么样呢?他认为,至少不比西方教会管得差。所以他认为,不搬西方的教会模式,是对的。
但令人叹息的是,近百年来,中国的人文,尤其是人文精神被中国人批判,没有与科学同步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阶段,科学是发展有序,硕果累累,但是人文的发展却滞后。
在中國高等教育领域内,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本可一脉相传,自然延续下去。在“科学”阶段,人文这条血脉被人为割断了,导致中国高等教育供血不足。认识到人文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把人文这条血脉再连接起来,让人文和科学再次融合在一起,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营养,使它生机勃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了使高等教育恢复它本应拥有的面貌,当代人义不容辞。
(三)人文教育
如何完成人文与科学再度融合的使命?则需进行人文教育。前文已说,人文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开办人文课程、办人文讲座等,可以增加人的人文知识,但这只涉及到一个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为学”,人文精神是“为道”;人文知识是“知道”,人文精神是“体道”。二者的区别是“知”与“行”的区别。“知道”者与“道”为二,“体道”者与“道”为一。所以,人文的本质是人文精神,不是人文知识。涂又光指出,人文精神可从洒水扫地做起。禅宗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这里的“妙道”,指的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极高明的程度,是由主客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是处理天人关系、人我关系时的最佳精神状态,可以为运用科学解决涉及天人关系、人我关系的实际问题提供最佳方向。人文精神在于行,却也离不开人文知识。关于增进人文知识的方法,涂又光主张精读经典。endprint
(四)高校的人文教育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修养的问题[4]。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具有令人震惊的人文教育水平。例如,加州理工学院有80个院士,其中人文学科的院士有18个。凡一流大学,必有一流人文教育。如果人的地位提高了,人文科学的地位必定随着提高。反之亦然[5]。欧洲经济的复兴源于人文的带动。美国零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科学技术之所以发达,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上天,很重要的原因是,苏联的艺术较之于美国发达,苏联的艺术哺育了一代科学家[5]。人文教育不但可以改变人的思维结构,而且还改善着人的价值结构,对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意欲办一流大学,必需有一流人文教育。大学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鼓励学生践行人文精神,使人人心中有一根“定海神针”,使人文精神为科技发展指引方向。
四、结语
何为大学的真谛,为何我们要尊重捍卫学术自由;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背景下,大学当以何种姿态自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大学高度重视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人文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士正在苦苦思索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涂又光的见解为我们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参考文献:
[1 ] 雷洪德. 涂又光先生的幸运与遗憾[J]. 高教發展与评估,2015(2):54.
[2] 许健. 超越生死的人——怀念父亲涂又光先生[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47.
[3]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M].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
[4]侯丽君. 大学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 ]张楚廷.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3.
Abstract:TU Youguang is a famous educator and philosopher in China, providing a lot of useful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me of his ideas o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still have a good guidance. Professor TU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university is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pursuit of truth. Scientific civilization should be globalized, and human civilization should be localized. Humanities including humanistic knowledge and humanistic spirit, the essence of humanities lies in humanistic spirit.
Keywords: TU Youguang; higher education thought; academic freedom; civilized localization; humanity
(编辑 欧阳雪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