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研究
2017-09-12武传凯
武传凯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问题解决”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问题解决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根据自己掌握的能力和知识,来解决数学学科当中的问题以及生产实际当中的数学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课程改革当中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希望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解决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研究者们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同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提倡培养学生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明确的要求了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们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及注意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问题资源,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展示,这样一来,教师在选材时更加丰富,可用信息数据更多。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问题资源的重要性,采用合适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景,将学生们带到情景当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进行解决。此外,在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研究时,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利用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来提升自己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原则:
1.可行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小仔细研究数学教材,结合学生特点设计问题,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2.渐进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难以程度,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需要逐步深入,逐渐意识到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
3.应用性原则。随着数学的发展,应用范围逐渐增加,教育研究者开始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这同时也成为了现在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2]
比如,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材当中有一部分是分数的学习,在开展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前,教材利用苹果平分的问题进行讲解,将数学问题放到学生们实际生活当中见到的问题来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分数的内容。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进行分数教学时,一般就是按照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进行讲解,这样虽然可以将分数的内容讲解清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创新性,同时和生活之间没有联系,很难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这样并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实,我们在生活上经常用到分数的概念,只是大家并没有意识这个问题。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可以真正的意识到分数的意义。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们分数的表示形式,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分数的表示符号,然后再对学生们的创新符号进行总结,之后再提出分数的表示形式,和学生们创新的分数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教材当中的分数表示形式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二、将问题解决观念和实践相结合
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问题解决”法已经得到的广泛的应用,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还很难将“问题解决”教学方法转化成实际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难以真正的落实。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虽然认可“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的数学“问题解决”法还是比较理想化,和实际的教学存在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发展起来仍然比较困难。实际上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其理论知识的表现形式主要包含两种:①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这种表现形式的教师容易被外界知识所影响,形成新的变化;②在教学实践当中获得,这种教学知识可以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容易被外界变化影响,只能被自己所影响。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觉得,只要人可以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方法,就会主动将这些应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在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当中所起的作用,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能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指导工作,确保小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时,能够时刻具备正确的学习方向,积极提升自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引导工作。[4]
三、重视创造问题情境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但需要全面的掌握教材当中的内容,哈需要创造积极向上的数学课堂氛围。按照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在开展“问题解决”课题研究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造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趣味、紧密联系生活的问题情景。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相比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未发展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缺乏判断力和逐渐,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当中扮演协助和指导角色。教师在引导时需要注意合理性,尽可能的做到恰到好處。[5]
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按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学习。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结合自己对数学的认知情况以及现有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研究时,需要培养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正视小学生们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其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指通过自身学习,获得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之上,重新思考、理解、体验和感悟新的知识。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是在数学学习时逐渐形成的,并不能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来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一来,小学生在开展数学课程学习时,不但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提升了小学生的各项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研究时,将问题解决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问题解决法的应用,需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在课程改革中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研究,不但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探索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登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5,04:182.
[2]高蕾.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60.
[3] 陈奎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青 年 与 社 会 ,2012(2).
[4] 陈小丽 .关注差异 ,进行多元评价 [J].教育 教 学 论 坛 ,2012( 23):263-264.
[5] 赵艺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卞动探究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2 0 7 - 2 0 9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