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9-12罗明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罗明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有了新的要求,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规律。所以,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认知能力,在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的多方面培养。本文则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

要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加以探讨,必须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在小学的众多课程中,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但该阶段的学生由于不成熟的思维和心理特征,很难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这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1]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逐步培养

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其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比如三年级以下的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所采取的方法也应当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来逐步进行培养。学生从进入小学校园开始便接触数学,基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先从基本概念着手,首先训练学生的判断和比较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同一物质的不同大小、长短进行分辨,比如拿出两块大小不一的苹果让学生用肉眼判断它们外形的差异,当学生有了初步数学概念以后,在展开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具备基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其一般在学习加减法以后才能实现。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我们班上有女生23名,男生17名,女生比男生多几名”?在这个问题下,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到其中人数最多是哪个,并从女生多的这里面去减去男生的人数,最终便能得出多的具体人数。通过这种引导性的思维方式,学生能够逐步养成初级逻辑思维能力,并掌握答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2]

二、通过具体形象引导学生展开思维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其很难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现一些问题,这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重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也让学生多看、多听,并通过实践操作获得更加直接的认识。比如:在学习3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加法计算的几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积木或者圆珠等实物将凑十的基本方法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想象如何摆学具,并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学生需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去抽象的模拟出整个操作过程。通过这种形象抽象概况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利于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对提高数学成绩也有很大的作用。[3]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器具进行教学演示

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具有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摆脱数学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思维的成长,这也是对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大考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对课程进行仔细安排外,还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案进行及时的更新,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数学概念,并能对解题和计算的基本技巧加以熟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和图像等,转化数学理论的抽象化,让学生能够对其中存在的关系、规律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并逐步学会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概括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学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事物,包括学生所常见到的生活用品和建筑物等,让学生根据它们的不同形象进行思考,这些图形都存在着怎样的特点,继而引导出各个图形的概念。同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互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用尺子画出两个图形,并对它们边和角的大小进行测量,以主动总结出两者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更加直观,还让学生自己成为了学习中的主体,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采取清晰的条理促进学生的有序思维

小学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到正确的思考方法,能够通过已学知识将抽象转为具体,实现简化复杂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学生“数学搭配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最初级的排列组合来进行思考,即科学枚举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再通过合理的分类一一列举出不同的情况,且避免出现遗漏和重复的计算,养成有序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搭配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比如找出三名同学,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总共需要握几次手,让学生自己来实践,来数一数。这种方法能够利于学生对组合知识及排列知识的抽象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条理的思考以外,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头脑清晰、语言准确的阐述整个过程,以有根据、有理由的完整表达。思维本身离不开语言,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整理和调节,以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所获取的推理、真相、判断等,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全方位的培养目的。[4]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需要教師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当下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主动探索逻辑思维的规律,实现应用逻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维菊.浅议小学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8):147.

[2]赵德山.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8):194.

[3]穆安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9):170.

[4]李鹏,赵丽娜.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