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认识”教学策略研究

2017-09-12赵宏斌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问题的提出知行合一农村初中

赵宏斌

摘要:结合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情感—认识”的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以北师大教材为蓝本,以语言情感论、视界认知理论为基础,追求“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从“积累—阅读—写作”三个关键要素入手,按照通读、自然生活的追寻、创意演绎、对比思考、细节考究的流程,立足教材,统一情感和认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画面的视觉效应,有效推进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知行合一;情感与认识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语文教材采用的是北师大版本。该版本教材给我最突出的特点是教材板块化,教材透露了一种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博大情怀,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奠基了一种朴素的价值情感。应该来说,北师大版教材在合理的预期目标利用上,有其优势,但同时反映于我校的语文教学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几个问题:一是在教学上,更多采用了一种按部就班的平叙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呆板,缺乏灵动性;二是功利性太强,在课程教学中,很自然地偏向应试的内容,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价值素养的培养;三是不同的“单元”之间缺乏有效的教学串联,导致各单元甚至级段学习孤立,影响了学生有节奏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初中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推崇一种“情感--认识”的教学策略,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把抽象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生活相衔接,从最深邃的情感出发,实现知识学习和精神内在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主动的情感探索。

1.语言情感理论该理论最早见于孟德斯鸠的著作。其主要观点是语言是高级思维的抽象表达方式,在语言的组合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人类情感,这种情感是包蕴和传承的。在特定的环境,采用特定的方式,能够实现这种情感的价值传递,实现普遍的人类情感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传递的就是一种知识内容,其对人的内化作用,往往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内容本身。

2.视界认识理论也称视界认知理论,最早见诸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其认为有关语言的学习方法是无穷尽的,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并没有一种唯一的认识角度,更多地是结合个人的天赋和阅历,形成属于自我的语言观察、表达视角。通俗点来说,就是在情感因素下,自我限定视觉角度和广度,以此自我推动语言学习过程,进一步掌握方法要领,获得语言知识储备,最终形成发乎人伦,适应社会的语言能力(包含表达能力和内涵体悟能力)。

三、教學策略基本内容

1.教学策略目标我们采用“情感—认识”教学策略的目标首先是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追求。透过情感的体悟和认知,让学生徜徉于大自然,品悟人世最平凡的感情,教会学生立身处世的价值,传递一种做人的精神,让学生养成一种博大、向上的胸怀,通过陶冶学生情操,实现高尚人格品德的发展建立;其次,在情感的激荡中,让学生去品味字词句的韵味,去品悟字词句组合所带来的无穷语言魅力,启迪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段章布局能力,在丰富的字词句积累支撑下,实现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2.基本流程我们以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第二单元“斑斓春色”为例,阐述我们的基本教学方法操作流程。

首先,通读。我们可以利用播音带,用最富情感的标准诵读,将文章直对呈学生。在充满磁性的语言氛围中,浸润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不自禁地起出一丝涟漪。

第二,自然生活的追寻。朱自清的《春》描写了春日最富深沉情感的季节环境,整个“春”在其笔下入木三分,给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教学本单元时,恰逢初春,我们要求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春的场景,融合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去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内容和诉求。

第三,创意演绎。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网络平台,融合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等创编了“春”的故事,我们将故事播放给广大学生,在丰富的视觉、听觉效应下,启迪学生去想象与思考。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了原本枯燥乏味的基础教学的推进。这种动态的教学展示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体悟和集聚过程,其对后续学生文章理解能力以及类似文章的写作能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性影响。

第四,对比思考。我们采用的是风格清新,体例自由的散文和意象集中、结构严谨的古诗对比的方式。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两种不同的“春”的表达方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第五,细节考究。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不同文体中的遣词造句技巧,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变化。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技能的重要阶段,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五方面构成了我们“情感—认识”语文教学策略的基本推进流程。

3.核心要点该教学策略核心要点有两个:

一是立足于教材,但不依赖教材。要以教材为基础,发散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高尚的个人价值追求。

二是情感和认识不分家,二者是统一的整体。在阅读中建立情感,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情感氛围,以此陶冶情操,同时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探索行为;认识是阅读的细节目标,目的是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为写作积累知识、经验,这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统一情感和认识,也就完成了学生情感、观点的清晰顺利自我表达。

四、教学评价

客观来说,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收到了一些客观的积极效果的。首先,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对于教材中某些内容的理解相比城市学生,更为深刻。我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朴素情感得以集聚升华,在开阔农村学生视野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次,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的板块脉络更贴近,也更合乎学生的情感成长历程。不过,该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那些个性细腻的孩子,此种教学方式出奇的好,而对那些比较叛逆的学生来说,更多地是一种精神的压抑,在教学中起到了反作用效果,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不过,总的来说,我们的教学方式,为整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建立了一种原则,这种原则发乎情感,落于情感的技巧表达,既陶冶了学生品质,又成长了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整体来看,是次成功的教学探索与尝试。

五、成效与反思

实践范围为七、八、九年级各选两个班,经过三年的时间,并与没有参与此教学策略的班级进行比对,发现此教学策略效果显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也进步很大。因此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认识”教学策略是符合现实地域特点的,对农村薄弱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有关“情感—认识”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上较为模糊,在原则与流程上也没能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推进体系。在方法的推广上比较分散。更为严重的是,在“情感—认识”教学策略的推进上,全文更多强调“分”的因素,而对二者形成合力显得重视不够,也没能提供有效的分项方法指引,所以这也是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作为一个突破点去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

[1]游青明.“知行合一”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J].改革与开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许茂莲.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4]申向阳.元认知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3.05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初级中学730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的提出知行合一农村初中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