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2017-09-12李芬玉
李芬玉
摘要: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提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意见》,并提出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增加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一种体育精神,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发展。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在于育心,可见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德育渗透使体育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秩序、更加规范。初中生的人格是独立的、完整的,是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关怀学生的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要做到以上这些,初中体育教学必须进行德育有效渗透,挖掘体育学科的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毅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有效研究一、激发爱国热情是德育渗透的基础
目前的初中生以独生子女诸多,他们普遍存在娇气、自私、任性、不能吃苦、抗挫性差等特点,缺乏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体质的锻炼,更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大。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十分重要。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他们的道德品质、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良好习惯大多是在体育活动中形成,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然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体育本身就是一份德育材料,在体育活动中所呈现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合作互助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初中生学习的。我们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体育史上一些体育明星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中蕴含的值得他们学习的精神。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是通过规则的约束,才富有了观赏性和艺术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时,教师严格执法,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就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犯规将会造成被罚下,失去竞争的机会,就此教师应顺势提醒学生纪律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没有纪律性违法违纪的人将会得到社会的排斥和惩罚,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纪律的重要性。纵观我国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体育发展史。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中国体育的近现代史同我国近现代史一样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从旧中国的体育屈人胯下,被称为“东亚病夫”,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中国这一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二、建章立制是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关键
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规章制度,是开展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规章制度的执行中要有弹性,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做到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观点明确,不能让学生感到是说教。教师针对某一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道理。教师与学生谈心、交流,一点一滴启发引导,语音宛转、热情而又不失严肃,教师的谈话要做到入心入脑,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情绪,从而转化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同学的锻炼机会。
1.嚴格课堂纪律、严格考勤制度、严格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和不分组轮换教学在分组和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endprint
例如,一节体育课我安排学生练习25米往返跑,在分组分项目练习之后,我安排学生进行接力往返赛跑的练习。在第一次比赛中,第四组同学在途中跑的往返点没有注意看标识,未到指定点就返回跑了,完成练习后回到自己的队伍中。也正因为该同学的犯规动作,他们小组虽然跑得最快但被老师取消了第一的资格。本组的同学有些沮丧,就在这时,一个同学说:“没关系,这一次输了我们下次赢回来,加油!大家一起加油哦!”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我无比感动,这就是体育渗透德育的魅力。
三、结合教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良好时机。现在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教师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坚韧、顽强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几次反复的要求重做。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的不易,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又如,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再如,球类项目的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通过球类训练,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同伴创造的机会,也难以有所作为。”的道理。
四、榜样导行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的好人好事、书本、网络以及社会的英雄事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必须为人师表、尊重学生,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处处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关心父母、兄弟、他人和自己,让孩子的爱心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面带微笑,语言生动、亲切、感人,使学生有一种温暖,像在家里听父母教诲一样,不断提高学习信心,改掉不良学习习惯,不断获得进步。初中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的思想和个性往往是在耳濡目染的真实事件中形成的,他们容易接受眼前的事物,所以榜样导行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就应时时处处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良好的言行举止,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示范、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对比自我,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2.充分运用社会上的人和事来教育,特别是体育方面现代的中学生不光热爱运动,对运动员也像崇拜的偶像一样。因此教育要善于运用典型和反面进行教育:如我国成功申办奥运这事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又比如运动员成长史,可激发学生不畏艰险,勇于吃苦的精神;而像运动员违纪而被罚的这种反面教材可使学生明白凡事都应有方圆规矩。
3.可在学生之间树立典型,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成为德育的滚动的“教材”教师的一个微笑、鼓励、表扬,学生的心里就会感到无比温暖、友善,他们得到了鼓舞,有了人生的美好追求,就会渐渐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所以,我们老师不要吝啬微笑,不要舍不得我们的表扬,把“甘露”浇到他们的心里,让他们成为一棵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尊重、理解、信任、关爱、表扬是真情的雨露,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只要多给学生一丝微笑,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明天定会出现亮丽的风景。
时代发展了,环境变化了,教育对象不同了,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时,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当代青少年所理解和接受。体育德育的渗透,只有在体育活动中研究学生的思想变化,正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向,真正理解当代学生五彩斑谰的内心世界,体育德育的渗透工作才能通向学生的心灵,才能将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工作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宋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6(5):23.
[2]閆宏微.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9):47.
[3]满文博.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J].读写算,2015(6):35.
[4]吴俊.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4):66.(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资源县第二中学541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