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夹瘀型粉刺100例

2017-09-12陈桂铭

福建中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补体茯苓痤疮

陈桂铭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夹瘀型粉刺100例

陈桂铭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目的观察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夹瘀型粉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粉刺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加减桂枝茯苓丸口服,对照组予维生素A酸乳膏外用涂抹患处和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口服。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疗效及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92.7%,对照组分别为15%、72.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IgG、补体C3均明显改善(P<0.01),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夹瘀型粉刺效果显著。

粉刺;湿热夹瘀;加减桂枝茯苓丸

粉刺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见丘疹顶端如刺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因其顶端如针刺凸起而得名,以青春期男女多见,又名“青春痘”[1]。严重粉刺患者可出现心理健康障碍,表现为焦虑、易怒和不自信,甚至干扰了他们的生活,部分患者认为粉刺会影响择业[2]。笔者近5 a来应用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夹瘀型粉刺10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湿热夹瘀型粉刺患者1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平均(23.24±3.99)岁,病程平均(2.49± 1.40)a;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平均(24.57± 4.15)岁,病程平均(2.02±1.38)a。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皮肤病性病学治疗学》[3]中寻常粉刺的诊断标准:①皮损初起时内含有淡黄色皮脂栓,为与毛囊一致的正常肤色卵锥形丘疹,即粉刺。毛囊开口不明显,顶端呈黄白色小点,不易挤出,称白头粉刺;若毛囊开口,皮脂栓塞顶端氧化、污染、干燥呈黑色,用手挤压可挤出头部黑色,体部为半透明黄白色的脂栓,称黑头粉刺;皮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炎性丘疹、脓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一系列损害。②患者多无自觉症状,炎性反应强烈者自觉疼痛或触痛。③常伴有面部出油多,脂溢,毛孔扩大,头皮屑多,头发光泽油亮。④多糖、多脂及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皮损。⑤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颜面部,尤其是前额、颏部、颊部,其次是肩胛间部和胸背部,多成对称性分布。

1.3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4]辨为湿热夹瘀型粉刺,症见:疮处色暗,皮肤粗糙,皮下有散状瘀点,皮损局部或痒或痛,溃破后愈合时间较长,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舌苔黄腻,脉滑或弦滑。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原发性皮疹;③1个月内未服用与本病相关的治疗药物和(或)1周内未使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品。

1.5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下,65周岁以上;③不能按时用药、定期随诊者及兼用其他药物、影响疗效判定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⑥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药物成分过敏者。

1.6 剔除标准①不能坚持治疗而中途脱落者;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法继续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予以加减桂枝茯苓丸内服,处方:桂枝9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桃仁9 g,白芍15 g,赤芍15 g,皂角刺6 g,栀子12 g。每天1剂,由我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煎药室采用自动煎药机制成200 mL/袋密封药液,每次1袋,1 d 2次口服。②对照组予维生素A酸乳膏(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外用涂抹患处,每晚1次;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0 mg,1 d 2次口服。2组均治疗30 d后统计疗效。其中治疗组100例患者脱落3例,1例失访,对照组无1例脱落。

2.2 观察指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

2.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评判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①治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者;②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严重程度减低2级以上;③有效:皮损消退30%~70%,或严重程度减低1级以上,仍有新皮损出现者;④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或加重者。采用Pillsbury分类法[6]进行严重程度分级,I级(轻):皮疹部位为面部,为炎症性皮疹,黑头呈散发性或多发性;Ⅱ级(中):皮疹部位为面部,满足I级条件,皮疹数目增多,且存在浅在的脓疱;Ⅲ级(重):皮疹部位为面部、颈部、背部、胸部,程度较Ⅱ级加深;Ⅳ级(重度):皮疹部位为上半身,满足Ⅲ级条件,存在囊肿,且容易形成瘢痕。

3.22 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32 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补体C3、补体C4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补体C3、补体C4变化比较(x±s)g/L

4 讨论

粉刺,现代医学称为痤疮,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感染、内分泌、免疫及遗传等是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1]。西医目前治疗以口服抗生素和外用维生素A类药物为主,该疗法治疗周期长[7]、耗费高、毒副作用大、易复发、根治难、多数患者不愿意治疗。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关于粉刺的记载,《外科启玄·粉花疮裙边疮》云:“妇女,面生窠,作痒,名曰粉花疮,乃肺受风热,或绞面感风,致生粉刺,盖受湿热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就有关于粉刺病因病机的描述,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有内因、外因。内因:①素体阳热偏盛,肺经受热,上蒸于颜面部;②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痰湿内生,郁而化热,炼液为痰,湿热蕴蒸,发为粉刺。外因:①饮食失宜,嗜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湿热互结于肠道,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而肺经蕴结湿热,熏蒸颜面而发;②素体湿热体质,肺经蕴热,复感风邪,亦可导致。总的来说,“湿、热、瘀”这三个病理因素和产物是粉刺的重要病因病机。本人针对湿热夹瘀型粉刺患者,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采用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正如《经方例释》云:“治酒刺,刺亦瘀血所生,酒中湿热也。”《外科启玄·肺风疮齄鼻疱》提出治本病“宜清肺消风活血药治之,外上搽药消之。”

加减桂枝茯苓丸采用活血化瘀中药,使瘀去则血脉通,再兼以健脾渗利水湿药及清热消肿排脓药,全方起到标本兼顾的作用。且中药制成密封药液,患者服用方便,解决了熬药麻烦,改善了患者依从性。

现代研究发现寻常性痤疮患者存在着特异性免疫反应,外周血中存在着IgG和sIL-2R水平的显著增高[8]。随着皮疹加重,IgG、IgM和补体C3的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痤疮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活化现象。体液免疫在痤疮患者,特别是瘢痕体质患者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提示体液免疫是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过度的免疫应答[9]。有学者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可以通过非内分泌系统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逐渐降低患者的自身抗体[10]。本研究结果也提示:粉刺患者经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后IgG和补体C3明显下降。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粉刺是否还有其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6.

[2]吴艳,毛越苹,郑捷,等.寻常痤疮对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6):536-538.

[3]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性病学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4]朱文锋,王永炎,陈土奎,等.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4.

[6]DOSHI A,ZAHEER A,STILLER M J.A comparison of current acne grading systems and proposal of anovel system[J].Int J Dermatol,1997,36(6):416-418.

[7]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S].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8]吴小红,刘瓦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寻常性痤疮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1):915-917.

[9]王慧,吴艳敏,王琪,等.体液免疫因素在痤疮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4):205-206,209.

[10]张丽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组织特异性B细胞活化状态及桂枝茯苓丸的免疫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22(3):159-160.

R758.733

B

1000-338X(2017)04-0017-02

2017-05-23

陈桂铭(1963—),男,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外科临床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补体茯苓痤疮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