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凝血状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2017-09-12贺晓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预见性妇产科下肢

贺晓梅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产科, 青海 海东, 810500)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凝血状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贺晓梅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产科, 青海 海东, 810500)

预见性护理; 妇产科手术;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产科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微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形成的血栓虽然会自行消失,但不利于早期恢复。严重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较易脱落形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为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本院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特作探究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患者48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65岁,体质量41~73 kg; 合并糖尿病患者93例,高血压88例; 子宫切除术患者55例,卵巢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31例,宫外孕手术患者23例,剖宫产手术患者376例。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行妇产科手术; ②术前评估凝血指标和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 ③ 无恶性高血压患者; ④ 无严重心、肝、肾等方面疾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42例和对照组243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8.5±7.2)岁,体质量指数(27.5±2.6) kg/m2, 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高血压4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9.1±7.4)岁,体质量指数(28.1±2.8) kg/m2, 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高血压患者47例。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四个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入院后仔细对每个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接受能力对其进行争对性的健康知识宣讲,可利用卡片、视频等易于理解的方式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原理、可能引发的不良事件以及预防措施,使患者加强重视; 术前可视患者情况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少用止血药物,严密监视患者各项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手术医生处理; 术后患者转入病房后在其下肢垫一柔软枕头,将床尾抬高30°, 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快速回流,促进血液循环,每2 h协助患者翻1次身体,并且多对双下肢做局部按摩,引导患者做下肢被动舒展牵引活动,保持血液流通; 术后1 d, 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主动进行康复锻炼,包括挤压双下肢,伸屈踝关节、屈膝松腿、交替抬腿、双膝外翻、空中同曲髋膝等下肢功能锻炼,15~25 min/次, 3~5次/d, 连续锻炼7 d;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双下肢肿胀、疼痛难忍、发红发痒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1.3 观察指标

于术后7 d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不良事件情况,分析比较。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PT和APTT高于对照组,Fib、PLT和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 2组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等不良事件均小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深处血液异常凝结情况,一般见于双下肢,主要是血液高度凝聚、流动缓慢以及深静脉壁损伤等原因造成的血栓疾病[4-5]。血栓形成后小部分会自行消融,绝大多数会扩散到整个深静脉管腔内,严重时,部分血栓甚至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肺栓塞、脑栓塞等疾病,病死率高,预后较差。下肢肿胀、疼痛、青肿、浅静脉曲张等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症状,这可能与血栓在静脉管腔内引发炎症、血液循环受阻等有关[6-8]。

女性盆腔周围静脉多,血管壁较薄,术中医疗器械对静脉血管误伤后破损的静脉壁易粘附血小板,同时纤维蛋白原沉降,女性生殖器和膀胱等组织也分布于此,血流缓慢,并且手术切口会激活人体凝血机制,血液处于高度凝聚状态,易形成血栓[9-10]; 另一方面,手术时常需麻醉,术后需要静卧休息,患者下肢长时间不能活动,因此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较为常见,临床报道妇产科术后该病发生率为7%~45%。剖宫产手术也是常见妇产科手术,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产妇更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这可能与产妇术中出血量多,体内凝血机制被激活,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大量释放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时为预防产妇大出血,剖宫产手术中常使用止血药,血液流动缓慢,易形成血栓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也发现,妊娠妇女年龄偏大、瘢痕子宫、肥胖妇女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显著增加。

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情况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加强干预的护理模式,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不同患者情况制定预防性措施,增强功能操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11-13]。本次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PT等值显著延长,而Fib、PLT以及D-D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证实一系列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改变患者凝血状态,促进下肢和盆腔等处静脉血液回流,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避免血栓形成。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进一步证实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有效降低了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穆春华, 宋丽. 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24例病因分析及临床诊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9): 131-133.

[2] 龚桂芳, 胡翠月, 何小倩, 等.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 广东医学, 2012, 33(11): 1688-1690.

[3] 王英.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5): 131-132.

[4] 孙晋洁, 翁卫群.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4): 110-112.

[5] 廖宏兵. 不同麻醉方案对 TKA 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13(1): 72-74.

[6] 徐园, 杨旭, 王晓杰, 等. 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10): 1222-1225.

[7] 杨丹丹, 周夏伶, 滕云, 等. IPC在妇科盆腔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13(3): 127-130.

[8] 赵雪珍, 苗华艳, 谭萍, 等. 妇产科良性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8例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35): 5792-5794.

[9] 李芳梅, 卜妍. 妇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现状[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 32(9): 666-669.

[10] 黄启涛, 宋天蓉, 邓佩瑛, 等.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 2012, 33(11): 1594-1597.

[11] 杨玉真, 赵传印. 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 江苏医药, 2013, 39(15): 1859-1860.

[12] 刘洁, 鲁瑞珍, 葛芳, 等. 预防性护理对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0): 40-42, 63.

[13] 杨晓晴, 刘谆谆, 张兰凤, 等. PICC 置管所致静脉炎预防护理的临床证据及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4): 192-194.

2017-03-15

R 473.71

A

1672-2353(2017)16-202-02

10.7619/jcmp.201716071

猜你喜欢

预见性妇产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