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模式在显微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7-09-12薛东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全程器械手术室

孙 丽, 孔 慧, 薛东方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 手术室, 山东 青岛, 266011)

全程护理模式在显微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孙 丽, 孔 慧, 薛东方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 手术室, 山东 青岛, 266011)

目的 探讨显微颅内肿瘤手术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颅内肿瘤患者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1 d与麻醉前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麻醉前,研究组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 低于对照组的17.31%(P<0.05)。结论 显微颅内肿瘤手术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全程护理

颅内肿瘤又称颅脑肿瘤、脑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神经上皮、脑膜、颗粒细胞与蝶鞍区颅咽管)的肿瘤及转移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切除性手术是治疗颅内肿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显微颅内肿瘤切除术也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相较于传统手术,显微颅内肿瘤切除术可有效完成裸眼下无法实施的手术,如颅底、脑深部等重要功能区肿瘤,使原有手术禁区的肿瘤切除操作变为可能[1]。然而,由于显微颅内肿瘤手术操作精细、难度大,加之手术区域深、视野小、无菌要求高、应用设备与仪器多,这就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2]。本研究对显微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应用全程护理模式,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纳入标准: 由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经病理检查证实; 原发性颅内肿瘤; 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 已发生远处转移; 有麻醉过敏史。对照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5~75岁,平均(50.5±6.3)岁,疾病类型为垂体瘤20例、脑膜瘤20例、胶质瘤10例、神经鞘瘤2例; 研究组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50.3±6.2)岁,疾病类型为垂体瘤22例、脑膜瘤20例、胶质瘤8例、神经鞘瘤2例。2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2组均采用显微颅内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按照脑CT检查结果定位肿瘤部位,之后做20 cm马蹄形切口。头皮切开后,在与右枕部中线距离2 cm处钻2个孔,与右侧近中线距离6 cm处钻2个孔,将颅骨切开保留骨瓣,以环状将硬脑膜切开,待肿瘤显现后,在显微成象系统下切开肿瘤,之后捣碎,以吸引器将部分瘤质吸出,切除部分脑膜后以双极电凝烧灼止血。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充分止血后进行减张缝合。分层缝合头皮组织,留置引流管。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认真检查设备与器械的准备情况与工作性能,配合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完成术中护理,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

1.3 全程护理干预

1.3.1 术前准备: ① 术前讨论。针对复杂与新开展的颅内肿瘤手术,手术室相关护士与护士长应参与术前讨论,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方案以及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与防护措施。针对每例患者制定出个体化护理方案,准备相应仪器与物品,保证手术安全性。② 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可通过自制宣传手册向患者直观且形象地讲解术前注意事项,访视过程中,在了解患者病情与病史的基础上,还应认真评估其意识、皮肤、精神、血管及心理情况,并耐心沟通,向患者与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以缓解其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手术治疗。③ 术前配备。成立专项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与护士组成,术前与手术操作医师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特点、手术方案、入路方法、步骤以及所需要的物品、器械、仪器等,提前制定出手术护理计划,确保手术配合质量。

1.3.2 巡回护士术中配合: ①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专职护士进行环境介绍与术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感,缓解不良情绪。② 手术室护士应熟悉各项仪器的安装、拆卸与性能,仪器摆放以便于手术操作为原则,显微镜安置在患者头侧,并以无菌套套封。协助麻醉师合理摆放患者体位,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应在患者身体下放置凝胶垫,骨突处放置减压贴,避免因长时间受压而形成压疮或损伤神经血管。③ 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

1.3.3 器械护士术中配合: ① 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预知下一步操作中所需用的器械,并将器械准确、快速地传递给手术医师。传递过程中,注意不可敲打手术医师掌心,不得碰撞手术者,不得触及显微镜,避免发生危险。② 器械护士应认真监督无菌操作,提示手术医师在打开硬脑膜前重新建立无菌区,及时更换可能被污染或已经污染的器械与物品[3]。

1.3.4 术后回访: ① 妥善处理患者,有效固定并标记好引流管后,与麻醉师共同将患者送至神经外科ICU室,护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携带急救用物,注意保护好各类导管,避免脱落或打折。② 定点放置显微镜,移动时避免碰撞,以免发生损坏; 定期检查气动开颅设备,保证功能良好与氮气充足; 每半年维护保养仪器1次,确保使用安全性。③ 术后3 d对患者进行回访,掌握其意识、精神状态,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认真记录后制定相应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

1.4 观察指标

① 2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② 2组术前1 d与麻醉前心率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③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压疮、低体温、感染、颅内出血、脑水肿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前1 d、麻醉前心率与血压

术前1 d时, 2组间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前,研究组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2组术前1 d与麻醉前心率与血压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颅内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现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4-5]。然而,由于颅内肿瘤类型较多,且手术具有风险大、技术要求高、时间长、患者病情变化快、应用器械与仪器多等特点,对手术室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6-7]。

全程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尽可能通过护理服务保证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的身心需求。手术是损伤性操作,多数患者会因惧怕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继而加重手术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操作的进展。同时,由于颅内肿瘤属于占位性病变,部分患者伴有意识及神经系统症状,所以强化术前访视工作十分必要[8-10]。有学者[11]认为,良好的术前访视能够改善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并减轻因不良情绪状态所导致的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研究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全程护理中,手术室护士全程参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术前进行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不仅有效纠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还令患者掌握如何配合护士、医生进行各项操作,使其对术中与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了清楚认识,继而提高依从性与配合度,降低应激反应,保证了生命体征的稳定性。从手术指标来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由于显微颅内肿瘤手术操作具有复杂、精细及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业务技能与责任心[12-15]。全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手术步骤与相关器械的用途、性能,继而提高术中配合默契度,快速准确地传递器械,缩短手术时间。此外,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程护理能够完善术中细节,如术中保温、合理体位预防压疮、强化无菌操作等,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16-17]。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模式在显微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佳,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术前访视,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实施相应心理护理,做好术前仪器与物品准备工作,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手术步骤,熟悉各类器械的性能与用途,快速准确传递器械,缩短手术时间,保证预后效果。

[1] 李英. 学科协作治疗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与并发症观察[J]. 激光杂志, 2013, 34(1): 86-87.

[2] 柴玉珍, 柴玉青. 颅咽管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0): 909-910.

[3] 孟蕾蕾. 内镜经鼻前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预防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6): 1485-1486.

[4] Strom R G, Shvartsbeyn M, Rosenblum M K, et al. Melanocytic tumor with GNA11 p. Q209L mutation mimicking a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J].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2, 114(8): 1197-1200.

[5] 陈才奋, 谢燕梅, 李彩玉, 等. 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8): 4552-4554.

[6] 宗少晖, 高太行, 李兵, 等. 显微镜手术与非显微镜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卫生经济学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33): 3988-3990.

[7] 周雪松, 陈松, 张丽伟, 等. 护理程序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8): 158-160.

[8] 张璐, 郎黎薇, 金煜峰, 等. 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5): 539-542.

[9] 赵海琴, 褚峥慧. 麻醉前认知干预对降低颅内肿瘤术后全麻躁动发生率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 92-94.

[10] Amy R D, Seunggu J H, Michael E S, et al. Awake far lateral craniotomy for resection of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 in a patient with tenuous motor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ts[J]. J Clin Neurosci, 2011, 18(9): 1254-1256.

[11] 张亚辉, 孔侠, 姜俊芝, 等. 颅底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安徽医学, 2012, 33(3): 361-362.

[12] 邹东奇, 钟鸣谷, 何杏勤. 颅内占位切除术联合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7): 664-665.

[13] 钟竹青, 王芳, 李亮明, 等. 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26(20): 926-928.

[14] 任琳, 郎黎薇, 殷志雯. 增加吞咽功能筛查频次对减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手术后吸入性肺炎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3): 284-286.

[15] 孟祥惠, 徐芳, 郭杰.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 50-51.

[16] 凌文远. 颅内肿瘤术后静脉闭塞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7): 165-166.

[17] 赵海琴, 褚峥慧. 麻醉前认知干预对降低颅内肿瘤术后全麻躁动发生率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 92-94.

Application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microscopic intracranial tumor surgery

SUN Li, KONG Hui, XUE Dongfang

(QingdaoMunicip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Qingdao,Shandong, 266011)

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microscopic surgery of intracranial tumor. Methods A total of 104 intracranial tumo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52) and control group (n=52).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changes of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and before anesthesi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heart rat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esthesia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3.85%, which was lower than 17.31%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whole nursing model in microscopic intracranial tumor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the vital signs, and reduc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o it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icrosurgery; intracranial tumor; whole nursing

2017-03-27

孔慧, E-mail: 1900799167@qq.com

R 472.3

A

1672-2353(2017)16-046-04

10.7619/jcmp.201716015

猜你喜欢

全程器械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