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个电话
2017-09-12李勃衡
文/李勃衡
文化
86个电话
文/李勃衡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2015年寒假,正在上高二的我迎来了高中最后一次社会实践。我心想,既然是最后一次,总不能像之前那样,去社区打扫打扫卫生,或者扫扫雪,摆拍几张照片应付学校,那有什么意思啊!这次我把地点定在了辽宁省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我并不是要在这里给它做广告,只是因为它的规模足够大!一开始我想的真是很简单,就好像把大象装进冰箱分三步,打开冰箱门——和企业联系,把大象装进去——和同学联系,当然在这里不是说同学是大象啊,最后关上冰箱门——解决路线、订车之类的小问题就OK了。以前的社会实践也是这么做的,这次与之前不同的是,我谢绝了家长的帮忙,决心自己去试试,没想到这次的路走得这么艰难、这么漫长。
2015年1月26日中午12:30,我按照牛奶包装上400开头的客服热线打了过去,在听完我的陈述后,那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对不起先生,我们没有接到类似的通知,请您再确认一下。”听到这,我顿时慌了神,难不成我的计划就这样胎死腹中了?不行啊,我再次拨通了那个号码,换了一位工作人员,但还是给了相同的答案,只不过这次又加了一句话:“这样吧,先生,您给集团前台打电话联系一下,看看他们知不知道,还有十分钟才上班,您等一会。”我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感觉是度秒如年,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我幻想着能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紧张是因为我不知道这次是会被转到其他部门还是被直接拒绝。果然,下午1:00,我拨通了电话,在我再次说明情况后,那位工作人员又给了我一个电话,这次是综合办。之后的15分钟里,我与那位综合办的工作人员展开了友好而亲切的交谈,从活动时间、活动目的、活动人数一一确定。此时,我心中犹如刮过一股春风,顿时生机盎然。就在这时,那位工作人员的一句话瞬间把我打回了数九寒冬:“是这样的,先生,我们这边是厂子的综合办,您需要和集团的综合办联系,让他们发函才行。”此时我的心中就犹如那个表情包:“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哦,好的,谢谢您。”
一转眼,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看似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则我的心就犹如随波逐流的小船,不知道会漂向何方,能漂多远。下午2:00,我拨通了集团综合办的电话,在我再一次说明情况后,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给我答复说:“领导去开会了,一会给您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却一直没等到那个电话。此时我也在思考,没有了那些所谓的“资源”怎么就这么难,这也让我加深了对社会的思考。下午5:20,焦虑到极点的我再也等不下去了,电话一通我就质问道:“你们领导回来了吗?”这次换了一位工作人员:“哦,您有什么事就和我说吧,您贵姓啊?”“我姓李”“李老师是吧?”我压住心中的焦急和紧张,冷静地想了想,如果我说我是学生,要组织同学进行社会实践,会不会被再次转到其他的部门,或者直接被拒绝?“对,我是校团委的李老师,要组织高二的优秀学生到贵厂进行社会实践。”终于,下午5:40,我收到了那封梦寐以求的工作联系函,此时距我打第一个电话已经过去了5个多小时,而我还要把“大象装进冰箱”——和同学联系啊。55个同学我打了近80个电话。通过小小的话筒,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人世间冷暖,刚刚是紧张,瞬间就变成了兴奋,下个电话可能就变成了愤怒和无助。这些电话我打了两个多小时。晚上7:40,我拨通了最后一名同学的电话。此时看着漆黑的窗外,我感到了无比的宁静,就像一艘小船终于回到了静谧的港湾。
此后的一周里,我也并没有休息,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的失眠,每天就像放电影一样想着每一个环节。我把班里近三分之二的同学带了出去,还有外班的学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每天都绷着弦,既兴奋又紧张。
2015年2月4日中午12:50,一辆大客车平稳地停在了学校门前,55名同学兴奋地走下车,圆满完成了高中最后一次社会实践。他们兴奋,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牛奶如何从工厂走进千家万户的全过程。此时要是问我有什么收获的话,我想说,我的收获并不是看见了牛奶生产的全过程,也不是后来得到的那张市教育局的奖状,我真正得到的是那86个电话,从一开始看似幻想到最后得以实现,从一开始与企业联系时的紧张焦虑到后来的“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再到最后的仔细思考,数十次重复一句话,面对不同的人都能够静下心来,有话好好说。
在这里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梦想,不要让那些理所当然所绑架、所蒙蔽,真真正正静下心来,让心念一动的梦想成为现实。在这里我想说:“我,做到了!”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