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城之战
——河南省光山县扶贫攻坚纪实
2017-09-12龚立堂
□ 龚立堂 王 博
河南光山县历史悠久,古称弦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曾在这一带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光山“王大湾会议”实现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性转折。
光山,注定是一个不凡之地!
今天,光山成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别山主战场,是河南明确2017年底脱贫摘帽县的6个国家贫困县之一。
1985年光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又被确定为新一轮开发工作重点县。据统计显示,2011—2014年,光山县有12个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减少58674人。
截至2015年底,全县仍有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57847人。
光山的脱贫攻坚工作,始终牵动着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心。2016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专程到光山考察指导扶贫工作,更加提振了光山干群脱贫攻坚的信心。
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市长尚朝阳等省市领导多次到光山调研指导,察实情,定良策,鼓劲加油。
“只要85万光山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打赢这场消灭贫困的战斗。”光山县委书记刘勇的话掷地有声。
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县的光山县,2016年3月6日和4月29日先后下发两个脱贫攻坚指挥部令,不仅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头等大事,列为1号民生工程,而且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各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实施精准脱贫量化考核的17项具体奖惩办法。
走进光山县,随处可见鏖战激烈的“电子战”“山地战”“联合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战术是关键。全县上下战旗猎猎,众志成城,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一触即发“电子战”
光山县羽绒产业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素以羽绒之乡闻名遐迩,每年有20万人从事充绒和羽绒加工大军遍布全国,以传统方式卖羽绒服装,被业界誉为“光山现象”。
从2013年起,借助电子商务的兴起,光山县开始走上“羽绒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子。2014年,该县成功争取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后,网销羽绒服和防寒服1000多万件,并远销30多个国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羽绒产业担负着全县近半数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过去是“背负千件销一地”,现在是“轻点鼠标卖全球”。
光山县制定了电商扶贫计划,定期召开电商发展例会,举办电商论坛,组建跨境贸易专业军团,光山羽绒“卖全球”战略正步步为营,胜券在握。
在此基础上,去年3月,光山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电商培训和实训基地,至今已举办电商培训班61期、培训学员6500余人次,村点覆盖率达到76%。
其中专门针对贫困人口、残疾人的培训10期700余人次。
光山县“互联网+”风生水起,“电子战”一触即“发”。
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优势,电商和农副产品“十宝”结合、电商和羽绒服装主导产业结合的“电商+扶贫”路子越走越宽广。
如今,全县有47个贫困村、700多户贫困户、2400多名贫困人口从事农副产品线上开发和销售。全县共有各类网店5000多家,网销各类产品100多种,电商带动73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
去年5月,光山县被评为“全国电商消贫十佳县”。
借势发力“山地战”
人在家里躺,钱在山上长。
光山县在产业扶贫上大打“山地战”,茶叶、油茶、旅游观光等传统涉农产业借势发力。
光山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评述“淮南,以光州上”。全县有茶园面积23万亩,年产茶叶8180吨,茶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5000多元。光山县因此成为了全国重点产茶县。
有着“全国油茶重点县”和“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 称号的光山县,县委、县政府把油茶产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的规划,重点发展壮大了25万亩茶叶、15万亩油茶、8万亩苗木花卉。
作为光山油茶产业开发和精准扶贫脱贫中的领军企业,河南联兴油茶产业开发公司目前已流转荒山坡地2万余亩,其中面向贫困村流转贫困户土地5000余亩。不仅解决100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而且对贫困户油茶籽予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人均年增收4000元。
去年10月11日,来自全国油茶专家、省市林业部门领导和全国种植油茶的15个省市代表145人齐集光山,在此研讨学习油茶产业发展技术。
山上擂战鼓,地上鼓声急。
文殊乡东岳村成立文殊寺油茶专业合作社,流转村内荒山荒地3500亩,建设2000亩茶园、1500亩苗木花卉基地,带动群众脱贫。河南蓝天集团油茶公司与文殊乡方洼村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优先务工,带动村内70余人就近转移就业。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光山县近年来重点培育了羽绒加工、茶叶、油茶、苗木花卉等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以东方心典、阳光、富邦、布鲁哈、白鲨为代表的纺织服装及羽毛(绒)加工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主导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已具雏形,产业扶贫合力不断增强。
截至去年底,光山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94家,从业人员35985人,同比增长75.5%。仅羽绒加工户发展到3万家10余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占20%。种植茶叶22.8万亩,油茶16.7万亩,苗木花卉7.8万亩,2万多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千军万马“联合战”
如果说“电子战”是科技战术,“山地战”是特种战术, 那么“联合战”则是立体战术。
光山县在脱贫攻坚“联合战”中,首先从组织建设上得到保证。中央、省、市、县四级派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分别进驻该县106个贫困村定点帮扶,其中县直88个单位派驻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115名。
与此同时,该县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参战,开展“百企帮百村”“千名干部帮千户”“干部进万家,真情帮脱贫”等活动。仅县直单位就组织1210名机关党员干部与179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为让更多的企业投身脱贫攻坚大战场,光山县发动境内176家企业结对帮扶106个贫困村,建档立册,挂账销账,点对点、人帮人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南向店籍企业家发起“牵手对接贫困户”活动,90家企业对接713户贫困户、1031名贫困群众,变贫困群众适应就业岗位为就业岗位适应贫困群众。
内生有动力,外联有活力。
蓝天集团今年初捐资1000万元,支持光山扶贫事业。
卢氏茶叶集团总经理卢文全回到家乡承诺“两个100”:个人出资100余万元,打造南向店乡黄畈村美丽乡村,吸纳100余名贫困人口在公司务工,并提供免费食宿。
砖桥镇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魏均昌,回乡投资1.6亿元创办桦昌农业生态园,流转两个乡镇土地2.3万亩,村民变社员,解决了629个贫困户、2244名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原来在广州开服装厂的返乡农民工甘平安,流转土地6500亩,种植苗木花卉、油茶。
……
就这样,一大批民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成功人士,主动参与脱贫工作,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600多个,帮扶贫困户3200户,社会各界已形成攻坚帮扶的合力。
运筹帷幄,仗仗精彩。
停运10年的光山火车站客运业务去年5月20日开通,开通列车21对。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光山县贫困户中的2746名在校生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资助。
装机容量100万KW、工程总投资55亿元的河南新华五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去年5月5日正式签约。
光山县成为河南“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5个试点县之一
……
世上无难事,攻坚不畏难。
光山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县57847名贫困群众2017年全面脱贫这一任务,倒排工期,只争朝夕。
光山县县长王建平充满信心地告诉笔者:“老区人民攻坚不畏难,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
评论
艰苦细致出成效
“精准”脱贫需要工作细致。只有思路细、方法细、步骤细,才能见真情、见真功、见真效。
在精准识别上,光山县实行“五个一定要见”“望闻问切”和“三看三听”工作法,规范“一户九表”,建立县、乡、驻村工作队、村四级精准扶贫台账,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账、县有档,达到“五清”,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光山县精准识别的扶贫做法,被河南省委办公厅在全省推广。
在精准施策上,光山县把“两茶一药、一游一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和主导产业,实施人均“1亩茶、1亩油茶、1亩果蔬、1亩中草药”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积极推广“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科学有效增加收入。每一项的落实都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精准”脱贫需要具体到位。只有具体项目、具体资金、具体到位,才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到。一年来,光山县一批重点扶贫项目进展顺利。
“精准”脱贫需要艰苦的工作,只有不怕苦、吃得苦、甘于苦,才能脚踏实地,为民造福。光山县委书记刘勇对此深有体会:“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只有真正做到更艰苦、更细致、更具体,才能达到‘精准’二字的要求,才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