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螳螂图》和《紫藤图》浅析白石老人工笔草虫风格

2017-09-11勾建东

西部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艺术

勾建东

摘 要:山水之妙,在纸上妙在笔墨精妙,在地上妙在沟壑深邃,在梦里妙在变幻万千,在胸中妙在意趣自如。而白石老人笔下的山水草虫,更是秒在似与不似之间,兼顾笔墨精微和意趣自如,既注重写实,又注重笔情墨趣,雅俗共赏,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在白石老人的众多艺术作品中,他的工笔草虫是最见写实功底的,今天我便挑白石老人早晚两个不同时期的工笔草虫画作简要的浅析。

关键词:山水草虫;墨趣;艺术

此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螳螂,左边用齐白石常用的齐体楷书(金农体)写“无双用意,乃师齐璜课”,应是属于课徒稿。在书法方面,白石老人自己说过:“书法得手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这种齐体楷书,应是白石40岁那年初到北京遇到李瑞荃开始研习魏碑《爨龙颜碑》和《郑文公碑》,在临摹金农画时又吸收了金农的“漆书”,并与颜体楷书相结合,自创的一种拙朴的齐体楷书。从笔形和形式来看,应该是1906年秋天,齐白石为自己的徒弟无双所画的《12开工虫课稿图》中的一页。右下角盖朱文印章“齐璜”。其用笔朴拙,螳螂的明暗感十分强烈,应是受其早年写真人像的影响,走笔还略微有些拘谨。

此幅《紫藤》无年款,从绘画、书法风格与题跋内容看,约作于1920年至1922年间。画上题:“如山宗兄先生曾与余不相识即喜余画,见之于厂肆之画即购之,可谓知余者。此藤人多不喜;如兄独称之,赏鉴至如此,因记之,弟璜。”钤“白石翁(白文)”“三百石印富翁(朱文)”二印。跋中的“如山宗兄”即齐如山(1877-1962年),河北高阳县人,早年在同文馆习外语,后多次旅欧,考察西方戏剧。辛亥革命后致力于中国戏曲的搜集与研究,著作很多,台湾出版有《齐如山全集》。其中为梅兰方编写的剧本就达数十种。《白石老人自传》说,他在1920年9月与梅兰芳相识,第一次见面在南城北庐草园梅家,是齐如山约他同去的。由此可知,齐白石与齐如山相识还要早。齐白石居京是从1917年计算的,他在《自传》中历数1917年所认识的北京文化人,没有提到齐如山。1918年,齐白石全年在家乡,1919年春天才携眷正式定居北京。所以,齐如山认识齐白石应在1919或1920年9月之前。由此推算,《紫藤》一画的题跋不会早于1919年。北京画院藏白石1919年所作《藤萝图》题:“画藤不似木本,惟青藤老人得之,余三过都门,喜画藤,未知观何论。”所谓“三过都门”指的是1919年来京(他1903年第一次到北京,1917年第二次到北京;1919年是第三次到北京,所以称“三过都门”。虽然定居北京了,仍把自己视为北京的过客。)这一年他“喜画藤”,所画又较多,此幅《紫藤》,很有可能作于此年。

就学生近期为论文所搜集的资料来看,所见齐白石早期画藤之作,以此幅《紫藤》为最大。它的纸质近熟,下半幅只画盘曲如龙蟠的老干,而把花叶细枝都集中在上半幅,形成上下的密疏、细粗、嫩老之对比,这在1924年以后的画藤作品中是极少见的。画老干先以渴笔勾皴,然后再以湿笔施中、淡墨,最后染赭石,花青,这种层层积画的方法,也是后期画藤极少见的。藤叶密不透风——这类画法是白石“衰年变法”初期的特殊现象——那时画荔枝、牵牛花、桑葚等,都有过这类“密体”。他初来北京时,以近于八大的简逸画风为主,不受北京卖家欢迎,因此才决定变法,变法实际上是实验、摸索的过程。这时候,他还未学到吴昌硕一路浑厚的笔墨,画面虽然密了,却还是使用徐文长一路锐利恣纵的笔法。他有一首《画藤》诗:“青藤灵舞好思想,百索莫解绪高爽。白石此法从何来,飞蛇舞乱离草莽。”这是说他画藤的方法来于对自然的观察。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实际上,他画藤主要还是从前人那里学来的。大概为了摆脱“冷逸”风格,这两年的作品用色较多,如此幅中藤叶便染了淡绿,藤黄、花青、赭石甚至朱红,但整体上还是淡雅的,并不浓郁鲜艳。总之,《紫藤》体现的是变异过程的风格,虽不成熟,但并不甜俗柔弱。

齐白石一生精彩画作很多,但由于市场的大量需求和商业属性以及身体原因,其中也有很多代笔,下面我简要说说齐白石的代笔问题。

齐白石亲自画工笔"草虫"时间第一个阶段,主要应在他四十至六十五岁间,六十五岁后就不再画了,或画的很少。其属60多岁以后款的工笔"草虫"多是他由家人、门生代笔"草虫"后,在由他添画花卉树草后再补题而成。

第二个阶段,齐白石六十五岁以后,因为年老眼花,再画这种细笔的草虫比较困难,多由就由其第三个儿子齐良琨(号子如)代笔"草虫"部分,如来人取画时由齐白石在亲笔画上几笔并题款。

齐子如(1902年―1955年),齐白石的第三个儿子,其得子如时这年四十岁。他是第一个继承父业绘画的孩子,18岁随父到北京,即齐白石1919年当北漂时就将其带入北京。拜著名画家陈半丁门下,专攻草虫花卉。其画风工笔写意并重,豪放秀雅兼备。1926年齐子如离开北京。应该说从1919年到1926年其间齐白石所绘草虫多由齐子如代笔。

第三个阶段,就是1926年齐子如离开北京后,其工笔草虫由其得意门生王雪涛或入室弟子娄师白代笔,一直到齐白石故去。王雪涛早年曾师从齐白石,齐子如走后他是其草虫的主要代笔人,有一段时间画风酷似乃师,深为齐白石称道,被公认为是齐白石众多弟子中花鸟画最有成就者之一。当时曾有“王为齐代笔,齐1只工虫卖10块银元,给王1块银元”的传闻,可想此事不虚。

娄师白先生,原籍湖南,1918年生于北京,14岁(1932年,齐70岁) 随齐白石学画,16岁(1934年) 正式拜齐白石师学习书画,治印及诗词,跟随齐白石长达25年之久,期间为其代笔多年。

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其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又不刻板僵硬,又非常注重"草虫"的各种动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力。其所画草虫的关节转承处,既符合昆虫的活动规律又不死板僵硬。精细的工筆画,很容易画得腻和板,甚至将生动的"草虫"画成僵死的标本,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在画的过程中带入意笔画的趣味,产生了在精细中求生机,严谨处富变化,如他画蜻蜓翅膀上的网纹,用笔有轻重和浓淡变化,增加了翅膀的动感;画水中草虫的长足,一笔瘦硬的线条即画出了长足的挺拔表现出关节的结构,表现出他深厚的画细线条功力,表现出他数十年的绘画基本功、学识和悟性。正如白石老人所说功夫深处自心明,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腕底鬼神功。如此勤勉,才造就白石老人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一作难以越过的丰碑。

猜你喜欢

艺术
反“艺术”的艺术
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
纸的艺术
艺术足球
艺术足球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