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2017-09-11李金梅

西部论丛 2017年1期

李金梅

摘 要: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有效的群众文化工作,能够对带动国内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概况来讲,群众文化事业是由人民群众自主且资源参与的一种组织活动,将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与日常生活当作工作宗旨。把文娱活动当作具体工作形式,为培养和增强人们思想道德提供理想条件,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完善活动体系与创新理念,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工作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文化理论;文化活动形式

1加大文化理论建设力度

文化发展的本质是满足群众精神层面、业务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其发展效应和人民群众支持程度紧密相关。文化部门需要认真展开社会调研,全方位了解群众对于文化工作的看法与需求,科学分析与整理群众意见,从而为文化工作提供参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群众当作服务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站在群众角度来设计与组织文化活动,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处于新时期背景下,国家以及地方文化机构颁布一系列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制度与规定。但是,结合相关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新政策理论阐述与研究有限,较多课题并没有及时列入到专业研究范围。当前没有并没有公开发行国家级的群众文化刊物,比如《中国文化报》仅仅是设置群众文化专有版面,可因为报纸局限性,很少会刊登专业性理论文章。针对这种情况,要求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必须给予群众文化学习建设与理论高度关注,制定有效措施,加大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考核、标准化建设以及行业规范等专业方面的建设,突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困境。县级以上文化管理部门开设常规化理论学习组织,帮助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系统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提升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从而对具体工作发挥出导向性作用。

2建设专业化群众文化团队

站在队伍建设角度而言,增强后备力量与各层级在职人员培训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教育部门、文化部门需要对文化院校的相关资源进行重组、整合,高等院校开设文化管理、群众文化的研究生班。对于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拓宽思路,比如:合理借鉴和学习戏曲学院中青年京剧演员的研究生班教育经验,经由学校方承办,面向群众文化、图书馆系统等专业人才创设长期性文化管理研究生班。同时,文艺人才评价不能够局限在学历、职称标准,结合业绩与业务技能综合性评价,建立多渠道使用和评价人才的社会氛围与行业规范。此外,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机制,第一,建立领导机制。高效率、高质量管理团队,是文化工作正常推进和及时开展的基础条件;第二,改革文化体制。群众文化的发展工作,核心内容是鼓励群众自主自发的经营文化,而这需要及时创新和变革文化体制,从而为组织文化社团、文化经济体以及文化单位提供机制保障和行动指导。

3拓宽群众文化参与渠道

社会运作中应该实现文化事业共建与文化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上挖掘文化潜在力量,保障社会机构、专业性文艺团体以及民间文艺社团能够积极参与,采取多元化手段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群众文化事业。第一,鼓励境外资金、非公有经济以及非文化机构投入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因为群众是基层文化活动主体,更是社会化运作不可取代的动力来源。而专业文艺团队与民间文艺团队,分别属于基层群众文化事业重要外援与核心力量。另外,积极邀请专家学者、高校、学术界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团队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和建议,也是扩宽社会参与的有效方式;第二,建立特色化活动试点,增强工作效果。按照地区文化特色与现实条件,在文化站中建立文化宣传基地,比如:芜湖市繁昌县设置麒麟灯传习基地和繁昌民歌等非遗传基地,充分发扬和保持了当地文化韵味与乡镇优势。因为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凸显文化特征,及时更新和变革文化活动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通过开展多元化交流活动,增强群众对当地文化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力度。创新筹资渠道,政府机构给予基层文化工作更多关注,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增设专项财政拨款。社区积极开展自筹活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优惠,社会群众进行集资以及吸纳社会企事业公司的赞助资金,为有效执行社区群众文化工作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基于物质条件的前提上重点改造与新建老旧群众活动场所,加大硬件设备建设,合理购置文体器材,满足群众个性化活动需求。此外,群众也应该爱护与保护文化场所的各种公共设备,使得更多人群能够享受文化建设提供的服务。

4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形式

落实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催化剂。加大党政方针的宣传力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需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把国家政策制度及时传递到百姓生活中。要求文化活动必须以民俗民间艺术表演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文化辅导、法制讲座、卫生保健常识、使用技术等作为主要内容,保障文化活動切合实际生活与生产。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严格清扫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推进专业人员送卫生、送科技、送电影的输出活动,结合信念教育、社会主义理念教育,将基层好人好事作为活动素材,借助于群众参与、文化团体活动等自主娱乐获得教育和启发。处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中,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应该加强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力度,把文化工作的开展由实际场所延伸至网络平台,形成立体化基层群众文化的网络体系。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发挥出较强的推动优势,促使基层建设工作顺利完成。由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分析,其开展情况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与管理部门推进文化工作时,应该以帮助群众树立文化意识、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方面为着手点,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欧文坚.关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发展措施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10):78-78.

[2]张梦,张爱平.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中国文艺家,2017(5):114-114.

[3]彭启文.关于做好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实践探索[J].长江丛刊,2017(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