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观察
2017-09-11贾冬清冀玉苓
贾冬清+冀玉苓
【摘要】目的:分析对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临床规范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我院確诊接收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按照38例/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以及6个月后随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幽门杆菌转阴36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71.1%;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对照组7例,以上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临床规范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提高Hp转阴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215-01
前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作萎缩性胃炎,多表现出胃黏膜上皮与腺体的萎缩或减少,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多为腹部隐痛和胀满、贫血等。当患者病情严重时,尿蛋白与血浆白蛋白会明显下降。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若不能及时治疗,病变成胃癌机率高达25%以上。可见,只有加强临床规范,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遵循自愿原则,以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我院确诊接收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按照38例/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胃颗粒治疗。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44.12±4.23)岁;轻度萎缩11例,中度萎缩17例,重度萎缩1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3.97±4.55)岁;轻度萎缩12例,中度萎缩17例,重度萎缩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可以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应用常规方法治疗,根据患者HP感染程度,取果胶铋/奥美拉唑、克林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三联抗菌治疗7d;反酸者给予20mg奥美拉唑,用药方法为口服,每晚服用1次,嗳气、腹胀者餐前半小时服用20mg潘立酮,3次/d。
1.2.2 观察组
(1)基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有吸烟、暴饮暴食及食用过度辛辣刺激食物,所以,一旦确诊病情,医生就要嘱咐患者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护胃黏膜。治疗期停止红霉素与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应用。
(2)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发生感染也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大部分患者都会合并幽门螺杆菌。所以,一旦确诊,医生就要为患者采取抗幽门螺杆菌方面的治疗。多以羟氨苄青霉素(3次/d,500mg/次口服)与三钾三橼络合铋(3次/d,120mg/次口服)治疗。
(3)弱酸治疗胃酸如果分泌不足也会使慢性萎缩性胃炎迁延不愈。所以,要对患者采用弱酸进行治疗。医生嘱咐患者每日早晨空腹口服米醋,服用量为匙。如果患者未有胃酸症状,可以把每日米醋的服用量加至3次,2匙/次。也可以和稀盐酸及胃蛋白酶合剂联合治疗。
(4)胃黏膜保护医生要为患者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本院消化科采用合欢香叶酯治疗,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胃黏膜,还能提高患者胃黏膜的再生能力。用药3次/d,50mg/次。
1.2.3 胆汁反流抑制胆汁反流是常见并发症,医生多应用硫糖铝(3次/d,500mg/次)与胃复安(3次/d,5mg/次)来抑制胆汁的反流。
1.3 评价标准:
Hp根除标准:尿素酶试验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显示阴性。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除,胃黏膜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大部分消除,胃黏膜炎症面积缩小、糜烂消除;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没有变化,胃黏膜炎症面积没有缩小甚至更大。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幽门杆菌转阴情况对比:观察组幽门杆菌转阴36例,占94.7%;对照组27例,占71.1%,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疗效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复发率对比: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2.6%;对照组出现7例复发,复发率为18.4%,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幽门杆菌感染使得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无法控制胃酸的侵袭,造成胃部出现局部的损伤,最终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胃粘膜出现萎缩,并且存在大小不宜的颗粒状物质,有些甚至还可以病变为结节,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除幽门杆菌感染,提高黏膜屏障功能是关键。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胃脘痛”的范畴,由于肝胃湿热、肝胃不和造成,有着明显的脾虚血瘀以及湿热瘀结证,而养胃颗粒主要成为分白芍、山药、甘草、香附、黄芪、乌梅、陈皮以及党参等,可以有效的理气止痛、和胃健脾、和中生津,刺激患者的食欲,还对逆转胃粘膜肠化以及异性增生有着显著的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局限性、广泛性的固有腺萎缩,同时会出现炎性反应、伴发肠上皮化生。
该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Hp感染是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Hp分布在胃内的情况与胃内炎症分布基本相同,同时动脉硬化、饮食不当、环境、胃部血流量不足也是致病因素,所以治疗的目的应该是消除Hp感染。本研究对患者进行规范性治疗,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复病变部位萎缩腺体得到一定恢复,使病情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最终达到治愈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养胃颗粒治疗是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方法,其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亚洲.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规范治疗方案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227一228
[2] 崔平澎 凤梅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l(5):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