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问题

2017-09-11郭丽君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审美探索

郭丽君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审美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近年来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能让学生通过音乐得到审美的愉悦感,陶冶情操使心灵得到净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评价和鉴赏能力,提高专业知识。而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的方向性问题,学生音乐价值观的形成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何种审美价值有直接关系,学生在未来音乐道路上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越来越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教育的价值取向已出现偏差,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取向价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道路上迷失自我,忘记了学习音乐的初衷。本文通过研究高校音乐取向价值问题,明确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探寻如何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今后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校音乐;审美;方向性价值;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旨在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通过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成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如果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感,无法从音乐学习中得到美的愉悦感,无法通过音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那么音乐教育将失去其作为社会基础的审美功能,失去它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在当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就出现了审美价值的偏差,音乐教学不再单纯体现其艺术功能,更多的参杂了社会性等其他元素,这种“异化现象”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识和态度,长远来说并不利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现状

(一)重技能学习,忽视了音乐的人文内涵

学校之间为了生源的抢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纷纷打出“音乐特色牌”,以学校开展的音乐特色课程为招生噱头,给学生教授乐器技能,一时间音乐教室俨然成为了乐器培训班,把音乐教育视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教育,而忽略了音乐的人文内涵。所谓学习艺术应该是艺技双修,只有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技能学习,充分感受、理解音乐的内涵美,将技能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称之为音乐艺术,如果学习音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技能的展示,而缺乏一定的音乐修养,演奏出来的音乐也是缺乏灵魂,无法直击人们的心灵,沦为“技能的展示”,而不能称之为艺术。

(二)把音乐教育等同于娱乐消遣活动

人们对音乐的观念认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认为音乐并非生活的必需品,充其量是一种兴趣爱好,把音乐视为生活的调味剂,娱乐消遣的活动之一,这种对音乐的看法是很肤浅的,人们应该对音乐学习有更深的认识也理解。高校音乐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音乐学习所涉及的学科广而深,音乐课程的设置不仅包含音乐史、音乐创作、音乐批判等课堂内容,同时还会涉及到历史学、人类学、现代科学技术等学科内容,音乐学习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艺术修养,更是全方位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音乐教育存在德育化的倾向

在我国,音乐教育往往渗透了一定的道德教化,把音乐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固然,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操和修养,但音乐中体现的德育功能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审美,而不是为了德育效应强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审美能力是道德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审美能力,他的心灵自然会接收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接受与美相关联的道德观念,音乐教育中的道德功能是如此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靠强行的道德灌输。

二、高校音乐教育审美价值取向的着眼点

高校音樂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活动的开展必须以美育的方式进行实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一)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音乐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授,音乐教育更能体现出人文色彩,欣赏和创新是音乐学习的真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的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教学,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心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因材施教,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审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感官、认知、情感上都能获得更深刻的美的体验。

(二)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在应试教育之下,学校以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作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为学生安排“最合适”的音乐学习,全然不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同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固化的思维模式,对音乐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是操作方式皆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展现和保持自己的个性,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要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敢于对音乐作品提出科学的批判,只有敢于质疑、批判和创新,学生的音乐经验才能得到积累,音乐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三)关注时代发展,改革音乐教育模式,接受先进的课程理念

时代在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外来优秀的音乐教育模式和审美价值取向,将值得学习的外国教育模式转化创新为适合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优化音乐课程,加强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整体的鉴赏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完成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华丽转身。

总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审美价值取向已跟不上新时代对学生音乐发展的要求,学校要认真审视自身的问题,清楚认识到旧有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弊端和对学生音乐发展的阻碍,在音乐教学的改革中着眼于改变不合时宜的审美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发现音乐美、欣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 洋, 陈 捷.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J] .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2] 吕欣鑫. 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发展历程及建设思路[ J] .科技与出版, 2013(11).

[3]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方法思考[J]. 孙南航. 戏剧之家. 2016(17)

[4]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李旭开. 戏剧之家. 2016(18)

[5]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颜音子. 大众文艺. 2014(15)

[6]浅谈高校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袁彬. 音乐时空. 2015(03)

[7]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 田歌. 大舞台. 2015(05)

[8]浅谈高校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郭一鸣. 音乐时空. 2015(2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审美探索
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创新学分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