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精神

2017-09-11刘菁

祖国 2017年15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初中学生政治教学

刘菁

摘要:初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期达到让学生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为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初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政治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利用活动探究、教学情境、时事播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政治教学 初中学生 合作精神

作为政治课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期达到让学生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为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体现合作精神的讨论氛围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要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学会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合作精神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讨论中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培養合作精神。学生的讨论可以组内伙伴间讨论,也可以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还可以师生讨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下面这些方式加以践行初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教学要使学生引起讨论的兴趣,使学习生活化,就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剖析,理清思路是关键。教师选用最新最经典的图片、视频和材料,将时事政治与课堂知识有效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时,教师课前利用软件“KK录像机”网上即时录制?水价听证会?的新闻片段,并加以有效编辑,以适应学生的观看实效。在课堂教学时作为时政播报的导入内容,运用视频导入法,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价听证会谈起,贴近社会,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生活的能力,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根据分组原则,进行同伴互助式的合作

教师应提醒学生选取信息的准确性。提醒学生注意:可以选择一个搜索引擎用关键词搜索信息;可以采用即时交流等方式,如微博、微信、QQ等向老师、家长、朋友等进行咨询。此外,国家各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推出了自己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其中的信息更加精准,它们也可以作为同学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注意几方面:

1.搜索信息时,注意查看搜索结果的来源,尽量选取权威网站中的资料。

2.网站浏览时,从官方网站、官方认证微博、官方公众号等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3.搜索资料,多向老师、家长、长辈请教,寻求必要帮助。

(三)注重学生思维特点,利用恰当方式实现师生间的合作

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呈现发散式的片段性特点,并且随著时间的递增,思维关注点以几何速度递减。这就需要政治教师采用恰当方式适时引起学生关注点。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对于涉及到国家制度、治国方略等问题,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直观的感悟体验,我们可以在比如呈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某一具体信息技术中有关遮挡、拖拽、擦除的方式构建网络型结构图,唤起学生的思维触发点,并在视觉感管上做到一目了然。同时也达到了师生间的互动过程,体现着师生间的有效合作。

二、注重评价方式的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更多采用当堂反馈的形式,即时对学生的合作表现予以评价。1.可利用在线学习反馈系统,教师及时关注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学习进度,采用“云数据”统计课堂练习中当堂学生的学习近况。2.也可以利用某一教学软件中的无限克隆设计开展课堂练习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直接或间接反映各个小组的合作效果。例如在讲全国人大行使的具体职权时,教师演示电子文本材料,在小组谈论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对全国人大具体职权内容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正确展示相关信息。这也是体现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有效检验和实践措施。

三、合作精神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身份是指导者,也是合作者。教师参与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应避免出现下列失误。

(一)只注重信息技术,忽视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些课例中,教师为了体现信息技术的某些功能,特意设计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练习反馈,一个很简单的授课内容被无限制地放大,设计的活动明显是为了彰显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教学内容牵强附会,使教学策略出现了偏差,只体现了个体的展现,合作的效果却大打折扣。

(二)合作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呈现,以至于造成教学时间冗长,学生的合作效果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感悟、体验、实践的目的,达不到教学的实际意义。

(三)冗余资源应用表现明显

在资源的选择上,有的教师将教材中的所有资料或是小组合作的成果均呈现在电子屏幕上,以防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由于时间的所限,最终的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学生合作的目的没有适时的得以实现。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当学生的合作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1.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初期,学生可能不会配合,出现冷场;或是讨论问题时,出现冷场,这时要分析冷场原因,帮助他们及时进入状态。

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依赖同伴的帮助,依赖同伴的想法,依赖教师的参与等等,这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小组同学帮助消除其依赖性。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学。

总之,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的竞争意识,同样需要人们的合作意识。在当今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政治教学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努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义兵.美国的“21世纪技能”内涵解读——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05).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初中学生政治教学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