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2017-09-11张喆

祖国 2017年15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社会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其主要内容,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内核所构建起来的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不断创新的体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对自然的崇拜到人能动的探索自然、在尊重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人造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大生产,不断丰富物质资料的创造与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理论体的与时俱进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社会化 时代价值 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基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中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基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的理解中

对于马在思主义的认识,理论者、社会实践者有针对性的给出了答案。斯大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从语言学角度给出这样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将这两种观点予以分析和考量,从对象入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证科学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基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外延的理解中

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实证的科学的精髓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它只提供探索自然与社会的方法与理论支撑。特别是对社会关系的把握上,没有指出固定发展和实践模式。从外延和广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基础理论,又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与在社会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体现在其内核所构建起来的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不断创新的体系中。在马克思将现实的人赋予历史发展的考量,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散发着人类思想解放的光芒。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是把握马克思主義时代价值的本质内化

(一)现实的个人是历史进化的创造者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的不断进化。这种进化包括人的自然的进化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进化。“《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中,提到“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句话可品读到现实的个人是活生生的人,现实的个人是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的人,这种存在创造了历史,繁殖了人类,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由劳动推动的生产力所承载,由社会关系主要是生产关系所体现。第一个历史前提即是生产生存所需;第二个历史前提是为满足生产而创造的工具;第三个历史前提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繁殖;第四个历史前提是人造自然中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共产党宣言》有这样的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利益的极大分化,使得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前提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并通过以货币为一般等价物的形式即工资的形式为报酬,实现了劳动力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转化为利润,使得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在社会分工不同的占有者进行的商品生产中将抽象劳动转化成商品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工资购买的正是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值,为其实现资本积聚,而资本家赚钱发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阶级斗争的激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领悟中

马克思对于现实的个人的历史唯物史观起点的认识,对于资本积累中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本质的思考,对于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与开放的构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实践提供了时代创新的根据。从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思考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始终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在新常态的社会实践中,提出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系统体系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超越固定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在前人基础之上,集大成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所要建立的是一个公平、正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合理社会。按照这样一种对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思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观点,对基本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从总体战略上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是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是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思路,科学发展。开启了对“中国梦”的构筑与发展。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恩格斯在逝世前告诫后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著,中央编译局编.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盖军,柳建辉.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4]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喆,哲学硕士,中共开原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程、社会技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社会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