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前置预习的策略

2017-09-11肖杨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前置布置作业

肖杨

前置预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开展的目标明确的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前置性学习;也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进行独立学习新课内容(包括教材和相关学习资料),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前置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一种空间形式,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生本核心理念。

一、前置预习的必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而前置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前置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认知。

前置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探索、掌握知识,增强认知能力。

2.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学生的前置预习为课堂上学生的小组探讨提供了资料和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预习的情况,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读书能力。

通过前置预习作业的有效布置,可以增强学生读书的能力,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学生的预习活动,实际就是教师有目的让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而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活动(勾划、标注、制作、作图、查阅资料等)也是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的读书方法。

(二)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互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前置预习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自主学习,从预习的过程中回忆旧知尝试探索新知的认识过程。

(三)学生的前置预习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学生新知识进行有效预习,可以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课堂上教师只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会的个别同学为其他小组的探讨学习提供学习素材,是教师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有效途径。

(四)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符合教材编者的意图

在教材中的一些解题思路、文章标注、课文图案、以及课文的内容,这些都是编者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提供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关注这些素材去解决新知识的部分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避免了教师把教材当成备课本,学生把教材当成练习册的效果。

(五)提高教学效率

要想建构数学的高效课堂,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前提条件。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教师的检测,才知道知识的难点,学生不懂的要重点学习,重点探讨,交流讨论,教师的教学时间就会缩短,相应的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从而逐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前置预习模式的实施措施

(一)教师布置学生预习作业的方法

1.预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不是单一的布置学生去阅读教材,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动手,在书上进行适当的勾划、标注、解释、作图、编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制作、观察,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学生的操作,留下预习的“痕迹”。

2.预习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同。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太多,太繁琐,就不利于学生的预习。这样做,不但不能够让学生通过预习让掌握知识的,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低年级的预习作业应该以识图、制作、对比、填图、涂色、书写、口头作业等为主要形式。

3.预习作业要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步。

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一定要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把自己的思维放在学生思维能力层面,预习作业要具备可操作性,因此预习作业不能够太笼统,要有预习内容、预习方法两部分。

例如:中高年级的预习作业。

(1)阅读教材。

(2)对重点语句的勾画。(制作实物、作图等)

(3)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4)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5)对预习内容提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在教师有序布置的预习方法中,去认知、去尝试、去归纳、去总结、去寻找所要解决的问题、去感受问题的由来;所以教师提出的预习方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去看懂书上的内容,那么在顺序上、在步骤上面尽可能符合教材的编排顺序,为学生能够有序的阐述预习内容打下基础。

4.预习作业要关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链接。

让学生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去寻找与新知识的连接点,从旧知识过度到新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依据。

5.学生的预习作业尽量呈现在课本上。

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一定要呈现在课本上。因为预习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閱读去初步认识新课的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学习困惑的过程,它就是一个读书活动,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课本。

(二)教师检查学生预习作业的方式

学生预习作业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效果,是能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同时也影响到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所以在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呢?

1.采取个别抽查的方法。

教师在课前首先让学生背着课本说预习的内容,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检查学生在课本上的标注、勾画……等,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检查要有针对性,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2.采取小组检查的方法。

课前或课中,学生在小组中就预习情况进行汇报,分别说对内容的理解,遇到的困难,产生的问题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借机掌握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3.课堂提问检查。

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少量学生,在班上谈一谈自己预习的收获,以及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课堂教学很好的素材,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应该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思路,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探讨,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总之,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要培养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前置布置作业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前置学习任务的设计
核磁共振对妊娠晚期子宫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效果分析
特别号都有了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