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力

2017-09-11陈晓芹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小学低段能力

陈晓芹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创新素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着采取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对低段学生更是重中之重。一二年级学生语文创新素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打开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个唤醒过程。只有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了创造性,学生的创新素养就会得到提升。教师教的方法决定着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只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生命的灵性,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中,小树看见两只小狮子中的一只小狮子一天到晚晒太阳,什么都不干,觉得很奇怪,小树就问这只小狮子“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小狮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谁来读读小狮子说的话?(“我才不吃那苦头呢!”)学生争着来读,而且语气都不同,神态也各异,把一只懒狮子读得活灵活现的。笔者接着又问:“谁能把句中的‘才不换成别的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沉默片刻,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生1:我能把“才不”换成“为何”,我为何去吃那苦头呢!生2:可以换成“为啥”,我为啥去吃那苦头呢?生3:可以换成“为什么”,我为什么去吃那苦头呢?生4:还可以换成“何苦”,我何苦去吃那苦头呢!……我知道学生对“才不”这个词的意思已经理解了。听了小狮子的话,大树觉得奇怪,小狮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笔者让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第二次对话(“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它们的地位,我会生活的很好!”),随后让学生感受这只小狮子“懒”的原因。紧接着,笔者提出:这只懒狮子的话被妈妈听见了,狮子妈妈是怎么劝告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们扮演狮子妈妈来劝劝自己的孩子吧!学生们跃跃欲试,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对孩子的那份关怀和爱护。听了妈妈的劝告,你们说这只懒狮子会怎么做呢?生1:我会听妈妈的劝告,认真学习本领的。生2:我再不贪玩了,学做一只勤奋的小狮子。生3:我要勤学滚、扑、撕、咬的能力,做一只真正的狮子……这节课,立足于孩子的个性特点,着眼于多元智能的开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充满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浓烈氛围。

二、充分利用媒体技术,点燃学生创新素养思维

小学生眼中的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一棵大树,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只昆虫,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有思想,能说会道的小精灵。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现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采用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图像、音屏、场景等手段来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直观中学习语文知识,不断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时,笔者紧紧围绕本组单元主题进行教学。本组教材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主题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的美景,又有写夏天的情趣,还有写夏天的气象常识。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词语王国和美文王国,把一个单纯枯燥的复习引入到童话世界,令孩子们轻松愉悦的进行学习。同时,巧妙地利用“国王”的话,并将自己变成带领学生游览词语王国和美文王国的导游,引导学生认读词语、短语,并且拓展说话练习,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词语王国”和“美文王国”里畅游,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了教学目标。在学习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记记”时,一是重點以读为主,读悟结合。二是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同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三是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有不少课文给我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机会。如,教学《狼与小羊》一文,问:“最后狼扑向小羊,羊有生命危险吗?”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羊一闪,狼扑了空,掉进了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这时狼却突然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向狼开了一枪。”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块岩石上撞晕了,小羊趁机逃走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创新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不断改革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时刻铭“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使教育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这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小学低段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