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绘画发展中的匠人精神
2017-09-11胡第红
胡第红
【摘 要】当代社会不断追求更高、更快的生产效益,给绘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对匠人精神有重新的定义和重视。其中所体现的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及学无止境的内涵在绘画中需要再次被提及,为我们敲响一记警钟。
【关键词】匠人精神;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177-01
“艺术”一词的内涵在发展过程中被不断的更新和整合,在人类早期,被当成是生产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技术”。“艺术”中的“艺”本意有三个,即技艺、艺术、种植。《孟子·滕文公》有“树艺五谷”。“艺术”中的“术”为技术。可以看出,“艺术”在中国古代是指代任何技艺的,和现在我们谈及的艺术的含义相去甚远。绘画作为艺术这个庞大概念中的一个门类,具有艺术的普遍特征同时也具有艺术中对技艺的追求。
在西方,科林伍德曾讲:“古拉丁语中的ARS,类似希腊语中的技艺,意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它指的是诸如木工、铁匠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就像古代艺术家一样,确实把自己看作是工匠。[1]在繪画发展史中,有许多画家以其高度的专注力和精益求精的绘画态度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达·芬奇,正是因为他的老师费罗基俄严格要求,让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画鸡蛋,培养了达·芬奇眼、 脑、手的协调性,因为1000个蛋总没有两个蛋是完全一样的。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态也不一样。通过画蛋,锻炼了达·芬奇的观察能力,能发现每个蛋之间的微小差别。我们以小见大,在达·芬奇身上体现出的严谨和专注正是绘画中匠人精神的形象体现,专注执着。
正观当下,随着工业的急速发展,生产率加速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与此相对的,面对物质的不断膨胀,我们如何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和对于“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的品质的追求。
现在社会重新呼唤匠人精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而就绘画领域的匠人精神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专注执着。“工匠精神”具有持之以恒、耐心专注、心无旁骛,“十年磨一剑”“终身做好一件事”的内涵特质。绘画是一个长期打磨的过程,从基本功的训练到创作的完成,无一不是苦心经营的结果。第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内涵特质,“不因材贵有寸伪,不为工繁省一刀”。人类的活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构想阶段,第二个是实施阶段。构想阶段是绘画的构思阶段,实施阶段主要是技法的运用,在绘画过程中所体现的技术程序意识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技术的初级表现为技能,是指能够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一定活动的方式,而技巧则是指技术的高级形态,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而达到熟练的技术。绘画技术的学习趋向是由技能向技巧发展,所谓“能工巧匠”正是如此。第三,开拓创新。“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真正的“工匠精神”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艺术是一个在发展和继承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着的,继承是对传统的保护沿袭,而发展则是意味着我们需要立足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为人类的历史做出属于我们时代并能运用于未来的新贡献。正如在美术讨论中,面对西方美术文化思想的来袭,徐悲鸿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生命。第四,学无止境。“工匠精神”具有永不自满的学习、钻研、探索的内涵特质。艺术家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当人怀着工匠之心做事时,创造出来的作品融入创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不仅是传统的工匠精神,也是当代画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质。
以前说到能工巧匠,有“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但现在大多数人都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机器生产使得传统工艺走向末路,甚至绘画这类认为不可替代的形式现在也有了各种数字油画、数字国画等的出现,批量生产的所谓“画作”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由于绘画这一艺术门类的特殊性,如创作者的心境和想法、绘画中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意外之笔都是机器无法复制和自行创造的。
在这个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做工匠的时代,我们需要在绘画中找到匠人精神的新的活力,知行统一的工匠精神同样也应该贯彻于绘画的全过程,使之技艺相通的人才需求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为完整的诠释。
在对绘画中的匠人精神进行重申时,既要有时代的内容,也要有对当下的思考,要根据社会背景来看我们需要的匠人精神是什么,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也要有对各类社会现象的反思,才不会在行动中脱离实际。在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背后,我们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设计,寻找到当代艺术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王充元,陈华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