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宫》:中国的科恩兄弟
2017-09-11朱金成
朱金成
【摘 要】丑陋的荒山,污脏的河水,破败的街道,一碗碗凉水里焦黄发黑的牙齿,于平静的绝望中生活的人们乱哄哄地挤在镜头里。这样空洞而巨大的灰色地带,就是忻钰坤在《心迷宫》里努力还原的中国乡村。影片用上帝视角万花筒般向我们讲出了人性深处的故事,带我们挖掘了艳丽的大国崛起背景下中国农村的种种黑色现实,以及造成这一切背后的深刻肇因。
【关键词】《心迷宫》;忻钰坤;乡村想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134-01
《心迷宫》的故事原型取自平顶山叶县。二十几年前,叶县某村里发现了一具无名尸体。短短几天内,竟有几家人争抢认尸,棺材被来回倒转,迟迟不得入土。这样的怪异行为与农村的社会背景相联系自然而然有了解释的余地——村落閉塞、农民犯罪、治安未健、技术手段落后、南下打工潮……
忻钰坤要培植这颗种子,有自己的影像考量。自其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地方电视台专门拍摄反映乡土民情的“生活栏目剧”。可以推想,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使他得以接触到许多乡村故事,为他打开了通往中国社会深处的窗口。对一个对剧变的中国有表达欲望的导演来说,乡镇是整体意义上中国转型期最好的缩影。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未曾粉饰,更麻木、更异化、更残忍、更隐秘、更荒诞、更具中国气息。他把这颗种子埋进乡村和县城,要在这片荒凉冷硬的土壤上种出一株真实的花朵。
如果仅仅是为了用镜头展现中国乡镇令人嫌恶的景象,忻钰坤会同绝大多数观影者决裂。正如影评人所说,《心迷宫》没有任何卖相。没明星、没特效、甚至没有美术、灯光、置景和服化道,穷得只剩下了故事。不错,但我们没有料到这个故事会被讲述得如此内敛又惊心动魄,直触国人的心理暗礁。当你看到村子里的无名焦尸和片头乡镇公路上那幕预谋杀人的诡异景象时,你可能会找到希区柯克的影子;当你看到非线性叙事结构把电影拆解得千头万绪时,你也许又会回想起科恩兄弟、诺兰。你以为这会是中国版的《心灵碎片》《血迷宫》,是新锐导演对西学的模仿之作。但这就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心迷宫》,它的讲述形式也许有所继承,但骨血和内核全然发于中国乡村,无可质疑。
你我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基调下,《心迷宫》的写实程度堪比纪录片。它忠实甚至有些残忍地还原了乡村的种种阴暗和丑陋。电影中的芸芸众生,面孔粗糙呆滞,衣着鲜亮廉价,骑着电动车或开着一辆面包车,在狭仄肮脏的村镇中奔驰,热切而又悲观地思考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透过那些摇晃的肩扛的摄影画面,你看得到中国式日常的丑陋,是那种处在都市的人们想要逃离不去承认的丑陋。灰暗而沉闷的气氛,始终包裹着乡村的一呼一吸。
丑陋背后,你看到的,是赤裸裸的人性。正如电影里充满隐喻色彩的《动物世界》一样,乡民社会的动物性也被渲染得不留余地,几近残忍。从最初良家少女黄欢的一个谎言开始,人性的阴暗在一点点传递、一次次放大,变成了一枚枚真正可以杀死人生的子弹。到了不可收拾的结尾,再回过头看每个人不可示人的荒唐行为,就会明白什么叫无常。为了一己私欲,大壮对瘸子动了杀心;瘸子在妻子和情人间胡作非为;儿子瞒着父母和村里的姑娘厮混;村长为了保住儿子,扯出弥天大谎收拾残局……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困囿在谎言、自私和欲望中不能自拔。他们无法脱离自己的命运,也对自己的处境始终在麻木中。即便他们发笑,你也会觉得那份快乐是如此浑浊,你看不到他们内心世界的阳光。
在这之后,你还能看到所有人精神的溃散。无论是看似权威的村长,还是不幸的寡妇,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生活之于他们,也许早就不存在意义,只是如何消磨几十年时间而已。年轻人如宗耀,看似如寻求自由、反抗父权的新人,在经历人事动荡后在精神世界依旧只能依赖父亲,寻求庇护,不让自己垮掉。铺陈在故事中的那些情感和情欲,是如此绝望。无法见光的爱,不可断绝的恨,充斥着扭曲和腐败的气味,将一切搅得混沌。
你可以将忻钰坤想表达和质疑的,归结于人性的阴暗。但在这部充满黑色气息的影片中,人性也许只是一个脆薄的外壳,它辐射、扩散、牵连着一个更加沉重的“内核”。一个村庄、一群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影片中,你看到了城乡间巨大的价值分野、思想差距。观影者大多来自城市,看到的都是都市化快节奏高水平的生活状态,可能想象不到这些差距,直到被那些攀附不上时代的乡镇直击双眼。北上广从来只是中国的幻象,而那些乡镇才是中国的真相。从这个意义来讲,《心迷宫》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参考文献:
[1]胡克,张建勇,陈默.中国电影美学:1999[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胡克,张卫,胡智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