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卡》看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
2017-09-11张宏兵
张宏兵
【摘 要】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而说到电影《唐卡》很多人都不了解,因为作为一部小众电影,电影本身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对于描写西藏民族文化的电影并不在少数,但是由于宗教、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很多关于西藏文化的题材并没有通过影视的手法表现出来,更多的是通过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从侧面体现西藏的民族文化。哈斯朝鲁这位蒙古族导演则选择了唐卡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载体去体现真实的藏族文化。
【关键词】《唐卡》;西藏影像;西藏文化;民族化;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130-01
一、与意识形态叙事的决裂
其实对于记录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这个具有宗教文化民族的电影并不在少数,但回顾近几十年的少数民族电影,我们的记忆仿佛只能停留在《五朵金花》《刘三姐》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电影里。而这些电影无一例外不在体现国家意志,或者说是意识形态,这也跟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各民族的团结,这样的电影也符合了当时的语境。
虽然意识形态叙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它显然不应该是西藏电影等少数民族叙事的唯一模式。而更多的是向观众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要区别于以往的少数民族电影,通过对藏族文化的深度解析来表达西藏民族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而《唐卡》可以说几乎完全摒弃了这样具有意识形态烙印的叙事手法,而更多的是聚焦在人性、传统、继承上。
二、民族记忆唤醒文化的自觉性
《唐卡》首先在镜头语言上返璞归真,以极具民族原生态景观把观众带到了藏族人民世代生活、劳作、栖息的地方。影片拍摄不单单只是将镜头聚焦在人物身上,而是利用美妙绝伦的风景配合以人物的表现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大山高耸入云,大地白雪皑皑,一望无际,把观众置身于一个清澈、澄明而富有神秘感的纯洁新世界。《唐卡》為了力求表达藏族文化的真实性和生命力,体现了一种近乎于倔强的文化坚守。
就《唐卡》而言它不仅将藏传佛教的唐卡一一呈现,更是将这一文化遗产通过影视作品的方式将它呈现在观众眼前,更将学习唐卡这门艺术的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影片的镜头铺叙下,唐卡、师徒、传承等这些我们特有的民族记忆在不断被唤醒,我们也可以看出,藏传佛教在藏民精神领地的分量。而正是通过这一点的表述,那曾经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性也正在渐渐苏醒。
三、民族宗教化的叙事彰显文化自信
哈斯朝鲁的电影往往解构一个静态、封闭和神圣的西藏,与之相反,他想呈现的是本质化的西藏。这个西藏处于现代化变革之中,日常且琐碎,而不是“他者化”中能抵御一切时间侵蚀和外界影响的,在多种现实境遇下的西藏充满张力,不断变化。
《唐卡》中直接切入真实存在的人的精神状态,将人物情感“凝神”处理,人物的精神被描绘成最纯粹、最集中的状态,这种极简的叙事手法更是将宗教融入这部影片,僧袍经文和转经筒这些西藏与生俱来的精神符号也将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唐卡》这样的新的西藏影片,与过去的西藏影视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正在全力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和商业市场逻辑的限制,同时竭尽全力去表达人性、品质,表达出人们对于西藏作为心灵圣地的向往,就像你永远想象不到一个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去做唐卡传承人,但是艺术和文化并不是只靠工具、技法等,还要靠心。而这正是哈斯朝鲁所想表现出以及希望建构的一个更加真实而立体的西藏。
影片中人物不谙世事的淳朴,符合了受众对民族地区人们的典型想象,同时因为电影人物没有过多的叙述环节和环境互动,也才显得人物被塑造成集中的状态,质朴与含蓄相结合,语言与动作相统一,在极简与凝神中达到统一。同时电影《唐卡》另辟蹊径,选择要表达的并不是地标性的建筑,也不是雄壮的自然景观,而是选择承载着数千年藏族文明且宗教色彩鲜明的唐卡,通过传承这样一种传统技艺,在师徒关系的发展、对话中,让人感受到我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需要心灵的力量。
影片处处洋溢着藏族独有的文化,故事的主线唐卡也是藏族人文化的缩影。壮丽秀美的广角镜头,让我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而这一点,对于当今的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李晓灵.和谐西藏建构中西藏电影的文化境遇[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5):35-38.
[2]胡谱忠.藏语电影的生产背景与文化传播[J].电影新作,2014(3).
[3]尕藏加洋.藏族题材电影和藏族电影中的文化反思[J].西藏艺术研究,2007(2).
[4]满却顿智.论藏族题材电影的困境[J].青藏高原论坛,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