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原因的探索

2017-09-11何恒昌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差异能力教师

何恒昌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差异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原因的探索。

一、初中学生个性差异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学生个性差异现象从身心各方面来看,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在个体的性别、年龄、容貌、体能、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事业上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们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差异?心理学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受遗传、环境、种族文化差别等等的影响。个性差异是也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初中学生个性差异产生的原因

1.学习方法欠佳

初中生个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习不得法,这样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进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后,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也无法挽回。

有不少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是从兴趣出发,随意性和方向性程度大。他们学习一段时间,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知难而退,不思上进,导致成绩直线下降。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难看出,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究“精讲多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讲究“一课多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等环节,复习、作业两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反复记忆和多次重复做练习题获得知识,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繁重的学习负担,强大的学习压力又在拉紧着学生神经,使学生不想学又不得不学的矛盾冲突不断积压,不断膨胀,对其心理发展产生极大的冲击,学生的厌学、恐学情绪持续增长,即使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长时间缺少变化的学习活动同样难以承受。

2.学生智力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某个学生聪明,某个学生迟钝;某个学生记忆力好,某个学生记忆力差;某个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某个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这些评价和描述都是学生在智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表现。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1)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觉类型,有的学生对事物的概括性和整体性强,而分析能力差;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对事物的细节能够清晰地感知,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却差;也有些学生兼有上述两种特点。

(2)记忆类型差异有四种:一是视觉识记效果好,如达·芬奇十几岁就能墨画。二是听觉识记效果好,对音乐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三是运动觉识记效果好,即在运动技能记忆方面有良好表现,如邓亚萍对乒乓球的落点位置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四是混合型,只有运用多种表象时才能有好的识记效果。

(3)言语和思维类型差异:有的学生在言语和思维中有丰富的形象和情绪因素,属于生动的思维言语类型;这类学生比较容易发展艺术活动能力;有的学生善于言语和思维中的概括和逻辑联系,属于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类型,这类学生有利于发展数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还有的学生是这两种类型的综合。

三、预防初中学生个性差异产生的对策

1.培养探究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实施个性化教学对落实纲要精神,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使个性得到张扬、解放,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激扬学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2.进行因材施教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差异组织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原则。作为教师所要做的是发现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天赋、潜质和兴趣特点。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来带动他们原本不感兴趣的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所以一个好的老师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也體现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所教的每个班级都有一大半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大多数都是不识字每天就是忙家务和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有些索性就不做。在沟通中发现他们一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就可以了,还有一部分人表达了他们深深的无奈。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社会需求,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正在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步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不断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继承性的学习转向创新性的学习,教学过程正在由单向控制向双向交流转变。教师要永远走在教学的前面,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最佳结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异能力教师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