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开展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活动

2017-09-11冯志诚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思想品德探索

冯志诚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学习。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探索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更高要求。而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本文就思想品德课中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谈谈笔者的体会。

1利用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把教学内容渗透到参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中,使理论知识通过行为实践真正内化,把教师的理论说教转化为学生的切身感受。例如:教师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人生的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到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疑山舜帝陵参观学习。同学们通过观看“舜帝美德图片展”,听讲解员讲解舜帝的美德:舜帝作为中华民族先祖和中华道德文化创始人,是早期社会公仆的代表。舜曾耕于历山,但他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但他把经营好的渔场让给他人。他谦恭礼让、与人方便、诚信待人的社会道德,人们都有愿与之相处。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可见其德行的魅力。舜是德的化身,舜不顾高龄,“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通过参观舜帝陵,真正使教学内容中“高尚的道德要求、重要作用和怎样塑造良好的道德”的理论知识升华为学生行为实践的强大动力。舜帝“以德服人,以德感人”的优秀道德品质,为苍生而葬身疑山荒野的献身精神成为了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青少年学生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除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外,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本领造福于人类苍生,从而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来开展实践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社会调查的活动内容很多,作为教师在开展这一活动时,一定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着力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在初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课题时,结合教学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调查学校附近的水泥厂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建议。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上交学校政工处。活动一展开,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水泥厂去了解机器设备、防尘设施等情况;走访周围生活区居民听取反映;察看周围树木树叶上的烟尘污染和受腐蚀的建筑物;嗅闻烟尘气味;观察烟尘排放浓度,对空气的污染程度等细节进行调查研究。在上交的调查报告中,许多学生对水泥厂的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学校选送有代表性的几篇报告到县环保局,受到了好评,建议受到高度重视。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调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的意识。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写影评观后感

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热情而踊跃。作为政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有观而感、有感而发,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课题时,对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等理论性较强的观点时,为了避免教师的理论说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影片。围绕“资本主义道路为何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前途为何是社会主义?”等问题写出观后感。通过观看影片,很多学生写出了观后的新认识。其中有个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到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向何处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以走资本主义道路来拯救中国,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假如还有人用这条道路来拯救中国,也一定会失败。这就证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民主的生活。因此,中国的前途为何是社会主义也就不难理解了。”通过观看影片,了解历史,解决了教学中较难解决的理论认识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利用演讲比赛,来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教师首先要精心准备,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好演讲稿。其次,教师要善于驾驭,及时对学生演讲进行针对性评价,发现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这一活动课题时,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教师要求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上网查找信息资料,查阅史书、报刊、杂志,搜集下列内容:“司马迁、张衡、李白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业迹”;“《论语》《孙子兵法》等作品的主要成就”;“万里长城、赵州桥的历史价值”。搜集并写成演讲稿,进行演讲比赛。比赛一开始,各小组代表争先恐后地发表演讲,其中有一同学对司马迁的业迹的搜集演讲颇具创意:“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不朽的历史巨著。他的父亲是西汉的太史令,父亲去世后,他继承父志,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这一巨著时,因在朝廷上为兵败而投降的李陵辩护,被汉武帝打入狱中,受了宫刑。但他忍辱负重,发愤继续写作,在他五十四岁时,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司马迁,是我崇拜的偶像,他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实事求是的写作风格,忍辱负重的豁达胸怀,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永遠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老师的较高评价,他对知识的探究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此,通过演讲比赛,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课堂教学中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旭.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再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王立辉.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张亮.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陆向红.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文课堂”研究[D].苏州大学,2012.

[5]韦星.论“第二人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思想品德探索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