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姆雷特》的美学与人文意蕴
2017-09-11朱韵霖
朱韵霖
【摘 要】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希腊戏剧是欧洲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古希腊悲剧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戏剧史的开始。本文将浅析戏剧巨匠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从人物性格的转化、戏剧情节的跌宕、蕴含的人文思想等几个方面,解析《哈姆雷特》的美学与人文意义。
【关键词】悲剧;诗学;《哈姆雷特》;崇高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23-02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其享誉世界的悲剧作品。虽然“一千个读者心目当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即《哈姆雷特》是一部伟大的悲剧杰作,其中所塑造的哈姆雷特王子,是永恒的悲剧英雄形象。
一、人物性格转化与现实变迁的关系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就读于德国威登堡大学,浸润在这个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环境中,使得哈姆雷特王子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他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美好期望,怀着对人类的热情与理想,是文艺复兴时期崇高理想的代表。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王子的悲剧开始于命运的突然变化。父亲的突然去世,母亲再婚嫁给了叔叔,王位被篡夺,年轻的哈姆雷特无能为力。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他开始意识到现实与他的理想是相悖的。
“原以为美好的大自然,只是一片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原来理想的天神一般的人类,现在看来,不过是泥土塑成的生命。”
哈姆雷特得知父亲去世的真相后,决定为父报仇。他装痴卖傻,放弃了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流亡英国。他没有失去意志,但内心的矛盾让他的报复之路更加曲折。他与自我抗争,与外界抗争。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哈姆雷特一次次感受到现实的黑暗与自己的力不从心,他开始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对社会的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他冲破了原本的内心,发出了代表着整个时代、整个人类的新的呐喊。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当现实一次次打击着哈姆雷特,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和痛苦中,原本的信念被彻底颠覆。他愤懑、思索、踌躇、茫然,直至最后一击。
“此境乃无人知晓之邦,自古无返者。”
二、情节的跌宕
哈姆雷特的爱情也是跌宕的。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哈姆雷特的命运被改写,他的爱情也卷入了这场复仇中,最终走向悲剧。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的爱情是热烈而纯洁的。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话,可是我的爱永没有变。”
这是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热烈的表白,是当哈姆雷特怀着人本主义纯洁而热烈的思想面对世界时的爱。当命运改变,内心遭受重创,哈姆雷特内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他残酷地伤害了奥菲利亚。
“你贞洁吗?你美丽吗?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顶好不要让你的贞洁跟你的美丽来往。”
“为什么你要生养一群罪人出来呢?……我们都是一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进尼姑庵去吧!”
哈姆雷特的装疯来自命运突变对他的打击,而他对奥菲利亚的态度转变,也是因为其母的不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哈姆雷特的母亲改嫁给其叔,是乱伦的行为,是为哈姆雷特内心所不容的。他将内心的痛苦转换成对奥菲利亚的伤害,而奥菲利亚面对其兄长、父亲的利用,同样无法抗争,成为了牺牲品。这一切使得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爱情最终走向悲剧。
哈姆雷特的复仇是跌宕的。他从一开始以理想的人文主义者出现,直至命运发生转变。哈姆雷特决心为父报仇时,他内心的挣扎与性格的悲剧,错过了复仇的机会。哈姆雷特性格软弱、内心充满理想主义,现实的黑暗与自身力量的弱小,使得他的复仇过程充满了矛盾,内因与外因构造了一个矛盾的哈姆雷特,他不再是一个被塑造的王子,他是莎士比亚笔下一个鲜活的人,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他在挑战旧势力的战斗中痛苦而踌躇,最终,哈姆雷特的复仇并不能算成功,他没能以一己之力战胜黑暗,但仍与黑暗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王子的复仇充满了悲剧,他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悲剧形象。
三、《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意义
所谓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为它本身就是美的东西,所以,即使是悲剧也是一种美的体验;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美的感受。
哈姆雷特是一位具有先进理想和勤奋思想的人文主義者。他的理想和苛刻的现实已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危机的精神、理想的爆发,让他悲伤和愤慨,促使他继续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看到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有很强的责任感,但只相信个人,强调思想的力量,从而使思维多于行动,总是感到郁闷。
哈姆雷特在本可以报仇之际却犹豫不决,被后世称作“延宕的王子”。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对峙强大的封建旧势力,力量显然不足。
最终,他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所笃信的正义没有战胜邪恶,那么这场复仇也以悲剧告终。
哈姆雷特的悲剧代表着人文主义的悲剧。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时,也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剧中哈姆雷特的失败也代表了人文主义精神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与矛盾。
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时,浸润在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环境中,使他成为了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人物。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崇高的,他高贵的品格、崇高的思想,是对旧制度、旧思想、旧势力的抗争,成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珍贵的精神财富。
四、莎士比亚悲剧的探索意义
莎士比亚的创作时期在16-17世纪,当时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后期。贵族与封建统治者试图维系旧思想、旧势力,以保全封建王权。而那个时代思想的先锋围绕着皇室继承制度,站在了旧势力的对立面。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也带来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崛起,莎士比亚通过戏剧表现出对人文的关怀。莎士比亚的作品展现出人性的辉煌,依然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类对人文主义的探索也将继续下去。
以悲剧《哈姆雷特》为例,哈姆雷特王子的悲剧,体现了人文主义对峙旧封建思想的崇高,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思考与赞誉。从黑暗的中世纪到充满曙光的文艺复兴时期,这是整个人类思想进步的阶段,也是莎士比亚探索人类精神有力的抗争。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可以引起观众对情绪的恐惧和同情,也给观众带来美学乐趣,悲剧可以引起观众的美感。”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中,《哈姆雷特》突出体现了主人公的命运和性格悲剧。命运永远是核心的悲剧意图。
参考文献:
[1]朱生豪.莎士比亚微剧集[M].北京:燕京出版社,2000.
[2]亚里士多德.诗学[M].香港商务印刷馆,2005.
[3]邵雪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与后现代的相遇——《哈姆雷特谋杀案》为解读莎剧开辟新思路[J].戏剧文学,2011(3).
[4]夏倩.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J].时代文学(上),2010(3).
[5]刘翼斌.《哈姆雷特》主题之辨[J].贵州社会科学,2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