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帝喊你来当官

2017-09-11张蠡良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选官孝廉特科

◎张蠡良

武帝喊你来当官

◎张蠡良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朝正式施行了“察举制”作为官吏选拔制度,开始了“举孝廉”。

在汉武帝之前,除了皇帝在急需人才时颁布求贤诏以外,新任官员大多是出自达官显贵之家,或者出自某些很有钱的大地主家。而且真正的求贤令也只有三次,还都是要求各地举荐贤良方正之士,跟“孝廉”基本没什么关系。

其实,初设“孝悌力田(指勤于农事)”的是吕后,她临朝称制的第一年便设置了“孝悌力田”官。不过真正给汉武帝举孝廉带来启示的是汉文帝。公元前168年,汉文帝下诏:“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泱泱天朝大国,居然连个“孝悌力田”的人都举荐不出来?汉文帝很生气,所以重视起了这事。后来汉景帝忙着权力争夺,顾不上别的,倒是汉武帝又重视了起来,并且将其细化,孝廉不再和力田混在一起。

举孝廉属于察举制,察举制又分为常科和特科。汉武帝时期的常科只有一种,那便是孝廉科,“为岁举,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所以更准确地说,汉武帝时期的常科是举孝和举廉两科。

刚开始举孝廉,效果并不好,官员们根本都不当回事,毕竟这不算政绩,而且举荐的人万一犯了错还要连累自己。于是一晃六年过去了,全国也没举荐上来几个孝子或是廉吏。汉武帝又气又急,这时有关部门的官员站出来说话了:“不举孝,那是不奉诏!不奉诏就是对皇帝不敬,当以‘不敬罪’论之;至于不举廉吏,身为当官的都不知道自己属下的德行,那是失职,绝对要给个失职罪罢官。”

汉武帝虽然没完全搞懂那群官员在想什么,但也知道其中必有蹊跷,所以当即同意了这个办法,从此举孝廉这条选官路子才真正变成了“为岁举”。

东汉时期,汉和帝觉得所有地方都用统一标准有点不太公平,又规定:20万以上人口的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10万到20万人口的郡国,每三年举荐孝廉一人;边疆地区虽然人口较少,但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放宽人口限制。

至于察举制度的特科,又分为两类,一种是常见特科,一种是一般特科。在整个西汉时期的常见特科主要是举秀才和举贤良。

举秀才就是单纯看才能,汉武帝增设秀才科,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人才凋零,急需一批新的优秀人才来协助自己治理国家。然后就是举贤良,汉武帝登基之前虽说明面上的诏令只有三次,但是明君对于人才的渴望不亚于吃货在街上觅食的热情,所以通过举贤良这条路入仕的人不在少数。

但像举秀才、举贤良这种特科,看似是条入仕的捷径,其实很难。被举荐上来也不一定能得到皇帝的欣赏,能得到皇帝的欣赏也不一定立马能被任用,最典型的莫过于东方朔了。而且像特科这种入仕途径,也是要过关斩将连闯几关才能成功的。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没有人能想出更好的选官制度,所以自汉武帝之后的700年间,察举制度一直是朝廷选官的主要途径之一。

编 辑 / 子 玉

猜你喜欢

选官孝廉特科
中央特科的三种营救方式
希望不是作秀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浅谈儒家思想对东汉立碑之风的影响
试论西汉察举制的内容特点及对当今选拔的启示
俄副总理辞任世界杯组委会主席
穆特科:俄罗斯体坛的操盘手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俄体育部长晋升副总理
王孝廉的第六种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