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脂种属鉴别法检验掺假植物油

2017-09-11杰丁肇炜王晓卉赵志东徐金伦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甘油酯芝麻油棕榈

乔 杰丁肇炜王晓卉赵志东徐金伦

(1 河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河南 郑州 450046;2 铁道警察学院治安系 河南 郑州 450053;3 贵州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贵州 贵阳 550005;4 贵州警察学院实验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5;5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 上海市 200083)

油脂种属鉴别法检验掺假植物油

乔 杰1丁肇炜2王晓卉3赵志东4徐金伦5

(1 河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河南 郑州 450046;2 铁道警察学院治安系 河南 郑州 450053;3 贵州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贵州 贵阳 550005;4 贵州警察学院实验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5;5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 上海市 20008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通过甘油三酯的组成分析大豆油、花生油、米糠油、橄榄油、芝麻油的种属差异,从而进行模拟掺假植物油的鉴别。将5种常见植物油混合后模拟掺假油脂,采用丙酮提取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保持柱温35℃,使植物油中的各种甘油三酯分离,对比处理各种谱图数据。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的谱图数据特征性强,能够使其相互区分开来;可以确定涉假植物油中是否掺入其他植物油。采用植物油脂种属鉴别方法能够对掺入大豆油、米糠油、花生油的涉假橄榄油和芝麻油进行检验和判断。

甘油三酯 植物油 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

1 引言

植物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必需品,由于植物油(如橄榄油、芝麻油等)价格不菲,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通过制假、掺假等手段以次充好,涉假油脂的出现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而且危害食品安全。在打击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检测手段滞后而形成证据不足、无法进入司法审理程序,最终只能罚款了事。为解决在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涉假动植物油脂的检验问题,本文在对植物油脂种属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对大豆油、花生油、米糠油、橄榄油、芝麻油5种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组成及其特征谱图进行分析和比较,不仅可以对植物油脂种属进行鉴别,而且可以判断涉假植物油中是否掺入廉价油脂,为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科学鉴定依据[1]。

2 材料和方法

2.1 食用油样品

市售食用植物油样品5份(见表1)。

表1 植物油样品一览表

2.2 甘油三酯标准品

月桂酸甘油酯(LaLaLa)、1,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LLP)、1,2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LLO)、1,2-豆蔻酸-3-棕榈酸甘油酯(MMP)、油酸甘油三酯(OOO)、1,2-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OOP)、1,3-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OPO)、1,2-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OOSt)、1,3-油酸-2-硬脂酸甘油酯(OStO)、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POL)、1,2-棕榈酸-3-油酸甘油酯(PPO)、1,3-棕榈酸-2-油酸甘油酯(POP)、1-棕榈酸-2-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PLSt)、1-硬脂酸-2-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POSt)、1,2-棕榈酸-3-硬脂酸甘油酯(PPSt)、1-硬脂酸-2-棕榈酸-3-油酸甘油酯(StPO)、1,2-硬脂酸-3-油酸甘油酯(StStO)、1,3-硬脂酸-2-棕榈酸甘油酯(StPSt)、硬脂酸甘油酯(StStSt)[2]401。

2.3 样品溶液和甘油三酯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19种标准品各2.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丙酮溶解、定容,配制成甘油三酯标准溶液,检测时分别取等量混合制成混合标准样品溶液,待测。

分别取5种食用油样品1μL溶解于1mL丙酮中,配成样品溶液,待测。

模拟混合样品采用1:1的比例把大豆油、花生油、米糠油分别与芝麻油、橄榄油进行混合,之后再取混合后样品1μL溶解于1mL丙酮中,配成样品溶液,待测。

2.4 仪器及条件

美国Agilent 1100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C18柱(150mm×3.9mm,4μm);柱温:30℃;流动相:二氯甲烷-乙腈-冰乙酸(30:70:0.2V/V/V);流速:1.0mL/min;蒸发光散射监测器(Model 1400ELSD);漂移管温度:70℃;雾化管温度:30℃;光学池温度:80℃;排气管温度:60℃;GAS:45~55P;柱温箱温度:35℃[2]401-402。

3 结果与讨论

3.1 常见植物油特征谱图的分析

实验对大豆油、花生油、米糠油、橄榄油、芝麻油5种植物油样品的甘油三酯特征谱图进行了分析[3-6](如图1~5所示),5种植物油的HPLC-ELSD谱图经过与标准品比对,能够确定出植物油中所含的甘油三酯种类,可以利用这5种植物中的甘油三酯的组成特征进行相互区分,各样品中甘油三酯相对含量如表2所示。

图1 大豆油HPLC-ELSD分析谱图

图2 花生油HPLC-ELSD分析谱图

图3 米糠油HPLC-ELSD分析谱图

图4 橄榄油HPLC-ELSD分析谱图

图5 芝麻油HPLC-ELSD分析谱图

表2 各样品中甘油三酯相对含量

3.2 橄榄油、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的样品分析

大豆油和橄榄油的混合样品融合了两种植物油的特征性,相对橄榄油,大豆油所含甘油三酯特征峰的数目较多,其中1号月桂酸甘油酯(LaLaLa)峰及2,3,4号三种未知甘油脂峰是橄榄油中不含的,而在混样中会出现这4种甘油酯特征峰;在橄榄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1,2-肉豆蔻酸-3-棕榈酸甘油酯(MMP)、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POL)、油酸甘油三酯(OOO)、1,3-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OPO)/1,2-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OOP),掺入花生油后,相对含量降低;因此,掺入大豆油的橄榄油样品相对纯橄榄油的特征峰变化很大,更趋向于大豆油的色谱特征(如图6所示)。同样,大豆油和芝麻油的混合样品融合了两种植物油的甘油三脂组成特征,混样中出现了芝麻油中并不含有的月桂酸甘油酯(LaLaLa)及一种未知的甘油酯两种甘油酯特征峰,芝麻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1,2-肉豆蔻酸-3-棕榈酸甘油酯(MMP)、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POL)两种甘油酯在混样中相对含量降低,混合之后的样品相对芝麻油的纯品特征峰变化很大,趋向于大豆油的色谱特征(如图7所示)。

图6 大豆油和橄榄油混合前后的HPLC-ELSD分析谱图

图7 大豆油和芝麻油混合前后的HPLC-ELSD分析谱图

3.3 橄榄油、芝麻油中掺入花生油的样品分析

花生油和橄榄油的混合样品融合了两种植物油的特征性,相对于橄榄油的甘油三酯成分,花生油所含甘油三酯特征峰的数目较多,最明显的是花生油中含有一个甘油三酯成分(未知峰),此成分是橄榄油中不存在的甘油三酯。另外,在花生油中1,2-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LLO)、1,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LLP)成分的相对含量高于橄榄油,因此,掺入花生油的橄榄油相对于橄榄油纯品的甘油三酯特征峰变化很大,总体特征更趋近花生油(如图8所示)。同样,花生油和芝麻油的混合样品融合了两种植物油的特征性,两种植物油所含特征峰种类相近,但各个甘油三酯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掺入花生油的芝麻油趋近花生油的甘油三酯组成特征(如图9所示)。

图8 花生油和橄榄油混合前后的HPLC-ELSD分析谱图

图9 花生油与芝麻油混合前后的HPLC-ELSD分析谱图

3.4 橄榄油、芝麻油中掺入米糠油的样品分析

米糠油所含甘油三酯特征峰的数目较多,在芝麻油中掺入米糠油后,出现了之前不含有的1号色谱峰所对应甘油三酯成分(未知),此外还有2号1,2-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LLO)峰、3号1,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LLP)峰相对含量高于橄榄油纯品,因此,掺入米糠油的橄榄油样品相对纯橄榄油色谱特征峰变化很大,趋近于米糠油的甘油三酯特征(如图10所示)。同样,米糠油和芝麻油的混合样品融合了两种植物油的特征性,两种植物油所含特征峰种类差不多,但各个峰的相对含量并不相同,混合之后的样品相对芝麻油的纯品特征峰变化较大,趋向于米糠油的特征(如图11所示)。

4 结论

通过对植物油掺假前后甘油三酯组成和色谱特征的比对分析,向橄榄油、芝麻油中掺入相对廉价的大豆油、花生油、米糠油后,原本植物油的特征谱图变化明显,普遍趋向于含甘油三酯种类较多的大豆油、花生油、米糠油的色谱特征,能够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是否为掺假植物油。因此,采用植物油脂种属鉴别方法能够对植物油中掺入廉价植物油脂的制假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图10 米糠油和橄榄油混合前后的HPLC-ELSD分析谱图

图11 米糠油和芝麻油混合前后的HPLC-ELSD分析谱图

[1]丁军凯,闫福宁,喻晓光,等.同时裂解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别人体脂肪及动植物油脂[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8(4):227-230.

[2]乔杰,赵鹏程,许英健,等.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分析油脂物证种属特征[J].刑事技术,2015(5):400-403.

[3]王继芬,姚琳桃,张桂霞.痕量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分检验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11):1514-1519.

[4]刘涛,尹春华,谭天伟.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脂肪酸和甘油酯的含量[J].中国油脂,2005(9):50-53.

[5]史晓凡,周欣欣,王磊,等.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分析人和动物油脂种属[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2):116-118.

[6]王国强,张婷,孙桂进,等.分散固相萃取净化-GPC-GC/ MS快速分析鱼塘水中21种农药[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6(3):74-76.

(责任编辑:孟凡骞)

DF918.93

A

2095-7939(2017)04-0088-04

10.14060/j.issn.2095-7939.2017.04.017

2017-03-14

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2YYCXXJXY128)。

乔杰(1991-),女,河南周口人,河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助教,主要从事微量物证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甘油酯芝麻油棕榈
GC-FID 法和HPLC-ELSD 法分析爆珠溶剂辛癸酸甘油酯的主要化学成分
中链脂肪酸及其酯对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勾兑的散装芝麻油损害健康
芝麻油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KDF2 滤棒成型机甘油酯自动供给防溢流装置的设计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干咳不止,试试芝麻油炒鸡蛋
水酶法芝麻油与其他工艺芝麻油品质差异研究
棕榈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