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举措助力海南挺进“深蓝”时代

2017-09-11张军

今日海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渔港海南海洋

文|张军

三大举措助力海南挺进“深蓝”时代

文|张军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海南地处祖国最南端,把祖国南大门守卫好,政治责任重大。海南要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南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的重要使命”。不久前,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发展壮大海洋产业,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科技兴海步伐”等重要举措。我省海洋与渔业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七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开展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对发展海洋事业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谋划海洋经济布局发展壮大海洋产业

发展壮大海洋产业,首先需以海南为整体,规划好具体产业布局。要在全省经济空间布局框架下,对海洋产业布局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形成“两极两翼两圈层”的海洋经济布局。“两极两翼两圈层”包括“海澄文”海洋经济增长极、“大三亚”海洋旅游经济增长极,琼东滨海特色旅游发展翼、琼西临海临港工业发展翼以及近海海域圈层和三沙海域圈层,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要坚持集约、集群、环保、园区化、高技术的方向,打造具备天清海蓝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的海洋产业集聚群落,培育一批海洋经济强县和海洋经济产业园。今年起,我省开始着手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建的有关工作,海口已入围第二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以海洋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以海洋油气化工为主导产业的东方工业园区正在申报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这些示范城市、园区的申报成功,将得到国家有力支持,同时也将吸引和带动一批重大涉海项目进驻海南,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壮大。

确定发展格局后,必须扎实抓好海洋产业。近两年,我省的年度海洋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省经济总值28%以上,初步形成了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不断优化海洋渔业,全力支持海洋油气业,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业研发转化,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着力海洋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海洋信息产业,提升“互联网+海洋渔业”融合水平,努力开发海洋新能源,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提高海洋装备制造能力。

诸多海洋产业,各有优势,各有潜力,有的也面临一些困难与瓶颈。以海洋渔业为例,面对近海资源几近枯竭、渔船“双控”和海洋资源总量管理等发展难题,如何在全域旅游中做好“海”字文章?对此,我省一方面计划推广设计新能源、标准化大中型钢质或玻璃钢质渔船1000艘,组建外海捕捞生产骨干船队,实现外海常态化、规模化捕捞;另一方面计划制定出台《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推动我省休闲渔业健康发展,打造休闲渔业示范乡镇5个、示范渔村30个,实现渔业转型升级。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海洋工作。在各级努力下,海洋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改扩建海口港、三亚港、洋浦港、八所港和清澜港,建成深水泊位39个、游艇泊位千余个,“四方五港”建设布局基本形成。三亚凤凰港岛邮轮港一期、洋浦小铲滩码头、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一期、三沙永兴岛渔业基地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

近两年,我省渔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儋州白马井中心渔港等一批在建渔港投入使用,临高新盈中心渔港、乐东莺歌海一级渔港正积极推进。“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建设文昌铺前中心渔港,同时将针对部分渔港停靠和服务能力有限问题,开展已建渔港的升级改造,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渔港体系,为渔船和渔民提供停靠、锚泊、避风、渔货交易、加冰加水等综合服务。

海洋蕴藏着丰富资源,也潜藏着诸多未知,在“掘海”“兴海”过程中还需做好“探海”“护海”工作。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海洋基础建设:一是加快“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两基地建设。二是完善三沙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三沙岛屿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三沙综合开发保障能力。三是健全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沿岸和离岸观测、海底观测、海上平台、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海洋灾害立体观测网,组建海洋灾害应急队伍,提升海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能力和南海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四是构建蓝色生态屏障,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在全省“多规合一”统领下,加大海岸线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海岸线岛礁生态修复,实施好陵水、乐东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加快科技兴海步伐

近些年,我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重点产业,实施示范工程,整合优势科研力量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完成了海南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摸清了制约海南省发展的海洋资源、环境问题和我省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制定了系列措施,直接服务于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以科技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关键技术示范与研究”项目、“珊瑚礁生态响应与生态重构”、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海洋珍稀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推动岛礁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东方、乐东建成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商业示范基地,三沙赵述岛淡化工程已建设完成。在科技兴渔方面,开展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和模式的研究、集成和推广示范,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环保高效养殖模式得到普遍推广,临高厚水湾已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商品鱼网箱养殖基地。

当前,我省迎来了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利形势与机遇,并处于实现海洋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融合,引领形成海洋强省建设新局面。下一步,我省将在加强海洋科技研发及能力建设的同时,依托相关科研机构,着力在海洋信息、海洋生态、海洋渔业、深海科学等领域进行科研攻关,以推进全省“智慧海洋”建设。我省还将大力扶持推进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海洋科研院所建设,通过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抓好“百人专项”等工程,培养和引进海洋科技人才,用好“候鸟型”人才,同时完善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基层急需技能人才,以推动海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兴海长效机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5%,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作者系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zy200928@qq.com

猜你喜欢

渔港海南海洋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渔港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渔港
热带宝岛海南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