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写得最精彩的列传
2017-09-11杉美
◎杉美
《史记》写得最精彩的列传
◎杉美
《史记》中的“列传”,是五类体裁里写得最漂亮的,而“列传”里,《刺客列传》第26,又是写得最为精彩的。究其原因,并非后代没有勇敢的刺客,也并非后代没有妙笔生花的作家,而是黄金时代不在,天赋之笔不在,思想自由不在。
第一,五位刺客都是活跃在战国时代。自春秋开始,华夏民族开始了第一个黄金时代,而这些刺客,活跃在这个黄金时代的尾巴上,有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于是做人做事都是那么孤傲,洒脱。
刺客的价值观不是一剑封喉,不是快意恩仇,更不是个人享受;刺客是具有忍耐、忠诚、仁义等高尚观念的士。此后的时代里,也有刺客,但是声望上不够格,只能充当阴谋家解决敌对的工具而已。无真正意义上的刺客,写再多刺客的故事,也是妄谈。
第二,写传之人是司马迁,是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史学家。
司马迁虽受腐刑,心里却并没有留下任何阴暗面,汉民族在西汉仍然有独立的士人。
注意,这里不用“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近代西方对文化精英阶层的叫法,中国古代的士,比知识分子更关注家国天下,士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知识分子这个词在近代被用滥了,有独立意识的知识分子几近绝迹。再者,有了太史公之绝笔,后人再续,也是无聊。
第三,还没有遭受儒家正统的约束,华夏民族仍然拥有尚武的国民性格和自由的精神归属。
我华夏民族自秦汉以来,国运处于上升期,两汉以后虽分裂近四个世纪,但仍然有隋唐盛世,从秦汉到隋唐,国运蒸蒸日上。至蒙古异族灭南宋,国运才开始走下坡路,日腐一日,遂败亡至民国,汉化的满洲人也只能勉强带来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羁縻藩属的国土。
在思想自由,国运上升的时期,才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
刺客之一:曹沫
曹沫,鲁庄公的将军,打仗败给齐桓公,鲁国割地赔款,两国元首在柯地会盟之时,曹沫用匕首挟持齐桓公,要求齐桓公废除不平等条约,齐桓公为保命勉强答应,曹沫随即丢下匕首,面不改色心不跳,该干嘛干嘛。后来齐桓公反悔,被伟大的管仲成功劝阻了。
曹沫有胆识,他自己三次打仗败给齐国,每次战败都割地赔款,最后挟持齐国国君,废除全部不平等条约,鲁国三次战败割让的土地全都要回来了。
与其说曹沫厉害,不如说管仲伟大,管仲知道和平的宝贵,以齐国的强大,灭鲁是小事一桩,管仲却能不动心,专注于王道而非霸道。此第一位刺客传,彰显的不是曹沫,而是管仲。在华夏族的黄金时代,才会出现有这样气魄的伟大政治家。
刺客之二:专诸
专诸曾通过伍子胥结识了吴公子光。专诸的故事乏善可陈,刺杀吴王僚就是一次宫廷政变,提前把鸿门宴演了一遍。公子光请吴王僚赴宴,宴会期间专诸献鱼给吴王僚,鱼腹里藏有匕首,行刺成功,专诸也当场被杀。然后公子光诛灭吴王僚的亲信,登上王位,是为吴王阖闾,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好歹也算革命成功了。
刺客之三:豫让
豫让,此一为豪杰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便出自这位仁兄之口。豫让是智伯的门客,智伯被赵襄子所杀,随即赵魏韩三家分晋,豫让矢志为智伯报仇。豫让首先是更名改姓,进宫扫厕所,以伺机刺杀,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不但没杀他,还觉得自己很内疚,毕竟他把智伯一家赶尽杀绝了,于是放了豫让一马。
豫让接着自毁容貌,在赵襄子必经之地埋伏,以期复仇,可惜杀气太大,把赵襄子的马都吓得不敢走了。赵襄子一猜就是豫让来复仇,于是将豫让包围了。期间两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推荐各位亲自看看,此处不在赘述。在这里给各位求贤的金主们传一句豫让的原话:“……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待我,我故国士报之。”
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看中的是你对人才的尊重,而不是你的臭钱。豫让自知行刺必不成功,因此要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来,对空刺了三刀,最后伏剑自杀。
刺客之四:聂政
聂政,此为忠孝之人。聂政为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最初,严仲子向聂政示好,知道聂政孝顺母亲,一出手便是黄金百镒,给聂母祝寿。黄金百镒,按购买力计算,大概今天足够在北上广深买一栋住宅楼了。不可谓不厚待聂政。聂政拒绝,继续杀狗卖肉以奉养老母。待老母归天,聂政服丧之后,即为严仲子刺杀侠累。不受千金而以身犯险,此士之精神。
聂政单身行刺,执剑猛冲,当庭刺杀侠累,一连干掉数十人,然后割掉自己的脸皮,剖腹自杀而死。聂政之所以毁容,是担心会连累到自己的姐姐聂荣。后来聂荣不惜一死,为弟弟彰显侠客之名,更令人感叹姐弟情深。
刺客之五:荆轲
荆轲,此可谓最悲壮之人也。荆轲早年经历坎坷,喜欢读书击剑,但貌似又不是很精通,游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与盖聂论剑,又被盖聂瞪了几眼,于是荆轲不好意思地走了。与鲁句践玩博戏,也玩不过别人,被训斥一通,又走了。
直到荆轲在燕国遇到高渐离,才算找到知音。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时而欢乐地开怀大笑,时而悲痛地泪流满面,原来热血青年遇到了音乐家。
后来,太子丹求燕国名士田光为他刺秦王,田光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太子丹何许人?优柔寡断,内心阴暗,妇人之仁。田光何许人?你怀疑我的为人,我就自杀以证清白的士。
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