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束缚与心灵的挣扎
2017-09-10王茜
【摘要】:《月下小景》是沈从文先生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中的第一篇,本文将从作者的创作缘由,以及对文中所营造的故事环境和男女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分析入手,浅析传统迷信因素与人物心灵的自我挣扎对《月下小景》悲剧结局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沈从文;故事环境;传统习俗;心理变化
写于1932年的《月下小景》,是作者幻想重新安排人生,以虚幻世界为题材的著名短篇小说。全文以清雅超俗的语言描写了山寨里的古老习俗对相互爱慕的青年男女的桎梏,并且在男女主人公经历了内心的无数次反复挣扎之后,最终抵不过寨子里的传统而双双服毒归西的故事。文章凄美动人,令人惋惜不已。根据作者的创作缘由,以及对小说环境和男女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分析,不难体会传统迷信与人物心灵的自我挣扎是造成《月下小景》悲剧的主要原因。
一、从作者的创作缘由分析小说悲剧的原因
沈从文的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受佛经《法苑珠林》的影响极大。他在题记中也曾说道“我因为教小说史,对于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人白话小说,在形体结构方面如何发生长成加以注意,我曾从《真诰》、《法苑珠林》、《云笈七签》诸书中……觉得这些带有教训意味的佛经故事,篇幅不多,却常在短短篇章中,能组织极其动人的情节。主题所在,用近世眼光看来,与时代潮流未必相合。……”[1]所以在内容和主题上,他摘录了与情爱、智慧和牺牲相关的故事。而且在佛经《法苑珠林》中缺乏一种现世的真实性,具有传奇和虚幻色彩。
另外,《法苑珠林》还劝人舍弃或牺牲,并阐述外在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人必须先倒空自己的身心方能明白真正的佛法。所以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为了纯真的爱情,可以“不要牛,不要马,不要果园,不要田土,不要狐皮褂子同虎皮坐褥。”甚至到最后舍弃自己的生命。从佛法来看,这是佛家所说的不执。
虽然沈从文反复强调“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2]美与悲的融合是沈从文独特的文字境界,本来美能给人愉悦,可沈从文对生命有种悲在心,想起生命便悲哀,他所推崇的是“神圣的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作家写人类痛苦是用微笑来写的。”[3]所以沈从文陶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故事时,却并没有忘记来自生活本身的悲哀和忧伤。
除此以外,沈从文出版《月下小景》时,应杨振声之邀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从一个凤凰城走出的文学青年,而逐渐成长为当时以多产闻名的主流作家。那时的北京聚集起了之后被称之谓京派的作家群,他们不屑于依附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和激进的左翼文化运动保持距离。所以小说中的悲剧结局正是印证了沈从文在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波澜不惊,心如止水的心境。
二、从小说中所营造的故事环境分析小说悲剧的原因
《月下小景》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般的村寨。小说开头便写道:“当这松杉挺茂嘉树四合的山寨,以及寨前大地平原……月光淡淡的洒满了各处,如一首富于光色和谐雅丽的诗歌。”[4]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是极其的淳朴和简单。所以后文中写道:“官道上有马项铃清亮细碎的声音……家中莫不有一个温和的脸儿等候在大门外,厨房中莫不预备得有热腾腾的饭菜与用瓦罐炖热的烧酒。”[5]这些都无不显露出山寨村民朴素,真诚,美好的一面。但小说的真正目的却不是极力赞扬其自然美和人性美,而是在不经意间就揭露掩藏在其美好面纱下的另一面。
小说中人们近乎原始的生活状态,落后的生产力,使得人们的心里抗拒不了迷信,也阻挡不住习俗对人们思想的限制和羁绊。如小说中描写到山寨的古老传说,一个想要追赶日头的人,因为日头的热所烤炙,在西方大泽中就渴死了。并把其归结于神的作用。人们一直信奉着古老的传说,信奉神,也相信有恶魔与诅咒的存在。并且村寨中还存在有这样一个荒谬的习俗:
“女人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许同第二个男子结婚。若违反了这种规矩,常常把女子用一扇小石磨捆到背上,或者沉入潭里,或者抛到地窟窿里。因为本族人认处女为一种有邪气的东西,故由巫师执行初夜的权力。” [6]
由于山寨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其封闭,生活范围也比较狭小。所以与外界缺乏交流与联系,思想就得不到解放与碰撞。于是乎,他们便一心一意地生活在自我构建的精神小世界里,信奉着传统的习气,即使在这样的习气里已经有许多人为之牺牲,但人们却从不去考虑其合理性,而是仍旧固执地认为古法不可更改,传统不可动摇。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環境,使得这些在他们眼中看似“正常”的习俗代代相传,这便形成了山寨村民顽固、保守和愚昧无知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状态渗透进了每一个山寨人的骨子里,就是怀着这样的心理,他们亲手将自己推向悲剧的深渊。
三、从小说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分析小说悲剧的原因
在《月下小景》这篇小说中写男主人公摊佑对着睡梦中的女孩歌唱,写女孩“天真如春风,快乐如小猫”,以及写两人“四只放光的眼睛互相瞅着,各安置一个微笑在嘴角上”。这些都给小说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但这些欢愉都是短暂的,他们最终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对于女孩来说,因为自身是女子,不会忘记违反这习惯的赏罚,所以并未打算到这寨主的独生子会要她同回家去。她在这里就已经放弃了要反抗,要同这魔鬼的习俗作斗争,所以在一开始便选择了与这传统妥协,在小说中她说了一句“爱难道是同世界离开的事吗?”。这可能是她最为大胆的想法了,虽然在这一句中她并没有表明她是想要离开山寨还是人世间,但无论是选择离开何处,她的选择都是逃避,这亘古不变的习俗已经深深地将这样一个女孩套牢了,让她别无他法。
而在此之前摊佑还想要带女孩儿回家,他想试着挣脱传统的捆绑,但却被女孩儿反驳“理智地”反驳了。于是,他们想到了离开村寨,但也只能向东逃跑。可这时候,摊佑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无知信仰又伸了出来,他想起了本村的故事,那就是日头曾炙死了第一个××人的传说。所以在他的心中就只剩下向死而生这一个念头了。
从不敢反抗,到畏惧传说,再到最后信奉向死而生的古老说法。男主人公摊佑并没有挣脱传统的牢笼,也没有打开命运的枷锁,而是和许许多多之前的为之苦恼的山寨人一样,想到通过死亡来求得与爱人的永生。所以最后才在一颗毒药中,结束了自己与女孩的生命。造成这样的悲剧结局,除了山寨不合理的习俗外,还有女孩的妥协,以及摊佑的软弱,两位主人公在灵魂与传统的反复挣扎之后选择了死亡之路,看似出乎意料,但实际上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仍然信奉着这一传统习俗,甚至不惜成为守住这一古法的殉道者。
《月下小景》作为沈从文先生颇为得意的短篇小说之一,文中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当我们沉醉于作者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与美好人性之时,也不要忘记隐藏在小说“美”的背后那发人深省的悲剧结局,通过了解小说的创作缘由,分析小说发生的具体环境,以及深入发掘人物的心理变化。能够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探求小说悲剧结局的原因,并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整篇文章。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月下小景·如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35.
[2]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 沈从文.《废邮存底·给一个写诗的》[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303.
[4] 沈从文.《月下小景·如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37.
[5] 沈从文.《月下小景·如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37.
[6] 沈从文.《月下小景·如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44.
作者簡介:王茜(1996—)生,四川巴中人,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