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图示中拍点的落点变化
2017-09-10苗超渊
【摘要】:指挥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挥图示和拍点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线条和点的展示,它告知人们:不论是初学者还是达到一定娴熟程度的指挥者,都要认真学会并把握这个基本图示,并且在指挥线条流动过程中,遵循图示规定进行运作。无论从什么角度讲,任何一位指挥者在指挥时总得要给观众以姿势美、线条美的感觉。指挥时,拍点的清晰度、拍点的连接处、线条的柔与刚,整个形体的协调活动等都要把握一个“度”,这是指挥中线条和拍点处理的核心。
【关键词】:指挥图示;拍点;变化规则;落点设计;个性处理
在合唱指挥艺术中,指挥的图示以及图示中拍点的不同落点变化,代表着指挥对于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具体处理方式,其中指挥图示中的落点变化就包括了点线的变化、左右宽窄的变化以及位置高低的变化;而在落点变化中,速度与力度也是变化中影响很大的因素,不同的速度及力度的变化,体现出作品中不断变化的情绪;指挥面对不同的合唱作品可以做出不同的指挥落点设计以及个性化的将作品细化处理。
一、指挥图式中落点的变化种类
在合唱指挥的落点图示中,可以分为“点”与“线”的变化,即在歌曲所需的指挥图示中只需要以点为主的击拍还是需要有线条性的对作品内容的形象表达。并且按图示中落点位置的高低有高位置与低位置之分,高位置就是作品需要指挥用高落点来提醒合唱队员用强或者次强的强弱关系来演唱,低位置则在指挥图示中则寓意着指挥需要以弱或者渐弱的变化来处理。最后一种落点变化则是在指挥图示中左右宽窄的变化,在左右宽窄的变化中,指挥手势动作幅度大小的变化会影响到合唱队和乐队的力度变化,从宽与窄的落点变化之间体现出合唱作品的各种变化需要。
(一)点与线的变化
“点”与“线”的变化是指挥图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落点变化,指挥每挥完一拍都包含了点前运动、拍点、点后运动三个部分”[1](p4),根据物理运动理论来讲,点前运动是匀加速,点后运动则是匀减速。指挥图示中的点是节奏和音乐的骨架,而线是音乐的旋律和灵魂,无论手中的图示千变万化,一定要做到“点”的准确,“线”的层次分明,音乐才能生动感人。一般点的动作以腕为主,线的动作以大臂,小臂和腕为主相互协调。快以直线为主,慢以曲线为主,主导作用在点。
(二)位置的高低与前后的变化
在指挥图示中,指挥者挥拍位置的高与低以及前后的变化也是合唱指挥学习以及实践练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位置高就提示合唱队成员需要有力度以及高位置的和声演唱,而低位置相反则需要合唱队员根据指挥图示中落点的低位置而相应的弱唱或者音量对比下的渐弱。
总之,要用要用精彩的落点位置变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要用上多余的,与音乐所表现内容毫不相关的动作去哗众取宠。有的人认为指挥图示中在提醒队员位置高低时,动作要做的大而夸张,图示要加点花才显得大方好看。其实这是一种糊涂的表现,因为在评价一个指挥图示所给到的位置高低变化的优劣汰,并非只是看他动作是否好看,主要是看指挥对作品的了解以及表现的深度如何,是否通过指挥所訓练的合唱队正确的塑造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绪,形象的意境。
(三)左右宽窄的变化
在合唱指挥的图示中,左右之间宽窄的变化是指根据作品各个段落强弱变换以及时值长短而做的一些明显的变化,“指挥动作左右宽窄的变化幅度主要取决于音乐力度和速度的风格”。[2](p6)在横向变化中,最宽时手臂打开不可僵直,全臂微曲,聚拢时双臂不要交叉,要与两肩的宽度相等。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音乐风格的要求来加以适当的灵活运用。
二、指挥图示中落点变化的规则
指挥图示中落点变化的规则中包括了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音乐进行的速度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速度,即乐曲要求的基本速度,或者是大段比较使用的速度,对于这种速度的控制,指挥者在指挥图示中需要匀速控制好合唱队员的整体速度与气息。
速度和力度都是指挥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只要能抓住作品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很好的变现音乐,从而塑造出准确的音乐形象。
(一)速度的变化
“速度,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中速度与速度的变化是由音乐特定内容与需要所决定的,是音乐情绪与形象的体现”。[3](p64)速度的快与慢反映在往往是慢速度的图示大一些,快速度的图示小一些。身为指挥最重要的一个责任之一,就是对速度正确的处理,为了保证音乐速度的准确,指挥心中也应该有音乐的分拍节奏”。[4](p128)指挥者对速度的处理可以看出他对此作品了解之程度。但有些确实例外,某些内在力度的音乐作品虽然是慢速度,图示并不大,主要用手势的力度来表现。
(二)力度的变化
“充分的注意到力度变化并合理的运用它的相对性,是提高合唱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手段”。[5](p6)在指挥落点力度的变化中,指挥对力度的处理首先表现在指挥动作的力量上,有力的击拍则表示强奏,松弛乏力的击拍则表示弱奏。表示弱奏,整个手臂的动作应以小范围以及轻力度去体现;表示强奏,肌肉要有一定的紧张度,但不是僵硬,而是在速度许可的情况下,肘关节的活动来带动前臂的有利的动作,手腕则不应随意的晃动,身体也应该挺直些,不能萎靡不振。表示弱奏的时候,肌肉就应该充分的放松,并充分利用手腕及手部的灵活运动性来带动其他各部分的动作。
三、合唱作品中指挥落点变化的设计
“同样一首歌曲,经过不同的指挥处理,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6](p38)同样是四拍子的合唱作品,有的指挥家可以将之以四拍子的图示来指挥,根据作品本身的情感色彩去指挥;而有的指挥家则可以将四拍子的图示按照合并拍两拍子来指挥,同样一首作品用不同的指挥落点图示去表达就会营造出不一样的合唱效果。
(一)不同的指挥落点位置表达不同的情绪
面对表达不同情绪和感情色彩的合唱作品,指挥落点变化的不同就会营造出不一样的情绪表达,在指挥的落点变化中可以分为腹前的落点位置、腰前的落点位置、胸前的落点位置以及并肩的落点位置。
“腹前的落点位置能够做出击拍最深、反射最大的指挥动作,所以比较适用于表达深沉、缓慢、雄伟庄严的音乐内容;速度则控制到中速或慢速,力度则在f到ff之间的音乐均适宜,动作的幅度较大”。
(二)个性化处理指挥中落点的变化
指挥也可以创造性的運用速度变化来个性化的处理指挥中的落点变化,通过个性化的处理,不仅可以改变作品本身单调的结构设计,使之更富有活力,而且可以通过变换式的合唱形式来调动整个合唱队的歌唱积极性。
所以说对合唱作品指挥图示中落点变化的处理不应该有任何固定的形式,而应该在遵守作品本身要求以及内涵和基础上进行各种有益的艺术探索。同时,对同一首合唱作品应当允许和提倡有不同的艺术处理构思,艺术不允许有雷同,合唱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1]唐德.试论合唱指挥中的“点”与“线”[D].湖南:艺术研究.2007.04
[2]许定中.指挥与合唱实用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5
[3]张耀.合唱与指挥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4]韩德森.合唱指挥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3
[5]聂中明.合唱与合唱指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第一版
[6]秋里.合唱指挥知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0.02
作者简介:苗超渊(1993.09.26—),男,汉族,山西忻州市人,中共党员,艺术硕士(音乐),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专业: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