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友克洋动画电影主题研究
2017-09-10杨洋
杨洋
【摘要】:从《回忆三部曲》到《阿基拉》再到《蒸汽男孩》,日本动画导演大友克洋的动画作品中无不显示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对机械元素的运用与对科技发展利弊的探讨深深地植根于其每一部的作品之中。本文以大友克洋动画电影《阿基拉》为分析的对象,从作品创作的背景、人物的塑造以及探讨科技的主题入手,分析大友克洋动画电影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大友克洋;凡人英雄;机械情节;《阿基拉》
一、《阿基拉》的创作背景
1.战后社会与失落的十年
大友克洋是日本二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二战的失败使得日本民族的自信心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为了迅速崛起,日本向欧美大国学习,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最终使得日本国民又恢复了以往的信心。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日本许多学者出版了带有“科学技术统治论”的著作,汽车、空调、洗衣机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已经深深渗入到了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享受到工业福利的人们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对机械的依赖逐步加深,产生了深厚的机械情结,这一情况反映到漫画上,就表现为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带有机械元素或者直接以机器人为主角的作品,如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友克洋也对机械有着深深的迷恋,《阿基拉》中各种各样先进的机械设定、以及主角铁雄的身体最后异化成了机械等桥段,正是这一情结的反映。
随着时间的推移,80年代的日本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公司倒闭,许多人失业,原本在生活中带给人们许多便利的机械产品也逐渐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科技带来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就业岗位变少,与之前反差巨大的社会现状对日本民众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恐慌,大友克洋把这一时期民众的患得患失和对机械的复杂感情,以及自己对社会、对科技的哲学思考全部体现在了《阿基拉》这一作品中,比如在影片中,政府不断地进行科技研发,但科技却最终成为了毁灭自己的致命武器。
2.地理环境因素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形狭小、四面环海,从南至北有这各种各样的自然风貌,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但日本位于大陆板块交接的地震带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再加上国土资源有限,使得日本人时刻生活在强烈的生存危机之下,这也使得他们对大自然抱有着崇高的敬意。同时,日本列岛由于气候原因常被浓雾笼罩,给人留下了变幻莫测、朦朦胧胧的印象。以上种种,使得日本人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独特的美学观——“物哀”美,他们认为美好的事物就如同樱花飘落般短暂,万事万物在时光中也不过稍纵即逝、化为乌有,因此美是不稳定的,而佛教“六道轮回”观念的传入,更是加强了日本人“物哀”的意识。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转化为了对机械和科技的追求,只有科技发达才能解决日本的资源问题,机械化作为人类强化自身能力并拓展生存空间的一种手段被日本人崇拜着。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正是在剧情中融入了机械和科技等元素,体现出了日本民众内心对机械的梦想,才最终得以成功。
二、《阿基拉》主题探讨
《阿基拉》内容庞杂、含义丰富,涉及到多个主题,将个人的抉择放入科技社会的大环境中去描写,以此展现人性。
1.凡人英雄的自我成长
在日本以往的机械动画作品中,从情节到人物都有着一套相对固定化的设定。比如主角是强大且富有智慧的,凝结了人们惩恶扬善的美好希望;而反派往往是恶的代表,是需要被谴责的一方。但这种固化的设定会使得观众在长时间的观看中产生审美疲劳,大大降低了剧情的观赏性与吸引力,而被概念化的英雄主角也往往难以获得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与心理上的认同。在《阿基拉》中这一情况得到改变,为了避免单一扁平化的人物设定,大友克洋将各个人物形象进行了世俗化的处理,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与矛盾,以此给观众带来真实感,比如主角铁雄不再是英雄的化身,他的成长也不再是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许多困难与考验。
铁雄是暴走族团体“飞车党”的一员,他是团队中最弱的成员,经常被其他成员嘲笑,只有首领金田从小帮助他,铁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小,对金田的感情也经历了由最初的依赖和崇拜到最后的反感与抗拒,他想变强大却不得其法,青春期的叛逆情绪也使得他焦躁不安,这种心态使得他对金田的态度十分矛盾,既在关键时刻依赖金田的帮助,又对金田充满着怨恨。在得到“阿基拉”的力量后,铁雄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他的体内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性格也变的狂妄自大。他杀死了前来追捕他的军队、杀死了曾经的飞车党成员,更是因为嫉妒妄图杀死金田。在这种逐渐膨胀的状态下,铁雄的身体不断经历着“暴走”与“变异”,他所表现出的“反英雄主义”代表了一种全面的“反抗”:反对越来越无意义的世界,反对用权力来制定规则的执政人物,这种青春期叛逆的主题无论何时在全球社会都能引起许多共鸣。
铁雄在身体产生异变的同时也在寻求着自己新的身份,在影片的最后,铁雄的身体异化为了一个巨大的机械婴儿,这也象征着他在孤独中寻求着毁灭与新生。最终,铁雄无法控制自己的变异和体内的力量,最终摧毁了新东京,自己的存在也随着大爆炸消失了。虽然铁雄最终走向了毁灭,但他不再迷茫,而是肯定了自己的存在,電影最终在铁雄的一句台词“我是铁雄”中迎来结束。
2.对社会与人性的思考——末世情结
大友克洋在《阿基拉》中描绘了一个残酷冰冷的科学与机械的世界,他擅长用科技的意象隐喻他想表现的主题。影片中,有几个不同的势力相互牵制着彼此:政府政客为了政治斗争利用不同的反政府武装团体;军队以为了日本发展为名义进行着强权统治;科学家为了自己的科学理想进行极其危险的研究;反政府团体为了各自的利益拿起武器战斗……在繁华先进的城市的角落,吸毒、犯罪时有发生,爆炸、枪战充斥着整座城市,令人眼花缭乱的摩托车、飞机、卫星等现代工业机械大量出现,在科技的发展下人的物欲极度膨胀、精神极度匮乏。影片中封印着象征权力与欲望的“阿基拉”的却是政府标榜着平等、和平的奥运会体育场地下,这一设定极具讽刺意味。
在《阿基拉》中,发达的机械和先进的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在大友克洋眼中,科技的发展是造成人类最终走向毁灭的源头。他的作品不像宫崎骏的作品那样阳光向上, 而是充斥着人性的黑暗、文明的堕落和社会的腐败。
在世界范围内,反科技的呼声日益增强,由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与家庭结构已然解体,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与社会分工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们内心普遍感到困惑与空虚。当科技的进步大于人类自身素质提升的速度的时候,科技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带来的就不仅是好处,而是巨大的灾难,具有毁灭性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贪婪的人性,人类反过来被科技影响、异化,《阿基拉》中铁雄无法控制“阿基拉”的力量正是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表现。
三、总结
二战和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深深影响了战后的日本人,大友克洋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夸张化的手法表现着自己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他用自己的作品警醒着世人,引起人们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关注。随着《阿基拉》在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大友克洋对科技的反思成为了他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也正是他作品的深刻之处。
参考文献
[1]Susan Napier.Anime from Akira to Howl's Moving Castle[M]. Palgrave MacMillan.2005.
[2]『BRUTAS』合併号別冊「新解説 大友克洋」マガジンハウス[Z].2007.
[3] 李林燕. 大友克洋动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