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高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2017-09-10马添慧
【摘要】:家长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高幼儿自信心的策略有如下几种: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环境、锻炼幼儿能力,增强自信心等。
【关键词】:幼儿;家长;自信心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1.1 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支持,积极引导
赏识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是指积极地对待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评价,使孩子明确并巩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采取批评惩罚的措施,而是根据幼儿易受暗示,模仿性强,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采用“宽容感化,以情动情” “以身作则,导之以行 ”的方针,积极引导,正面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的一种方法。家长在赏识教育中要注意赏识有度,及时关注,适当鼓励。表扬要实事求是、具体到位、恰如其分;而對较不自信的孩子可以适当多表扬。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家长要赏识幼儿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巩固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幼儿不断地进步。鼓励幼儿时态度要温和,用真诚的爱心打动幼儿。当幼儿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成人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而不是一味指责,只有如此,方能培养出自信的幼儿。
1.2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幼儿的自我评价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但不能进行独立评价。他们常常会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即使有自我评价,那也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这一时期,作为家长应对幼儿的优点与进步给予及时的具体的肯定的评价,要经常地尽可能多的鼓励赞扬幼儿,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常说“你真棒”“你长大了”等。既让幼儿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从而真正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增强自信心。
幼儿晚期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给予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幼儿的评价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幼儿就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达反感。因此,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客观、具体、公正,不可褒扬过高,也不可随意贬损,切忌使用消极性、结论性语言评价幼儿,更不能一味指责训斥幼儿。如果家长经常随意地批评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那么幼儿就会感到自己很笨,不被父母喜爱。当幼儿在更改的过程中仍受到批评否定评价,幼儿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无心向上,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巩固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甚至导致自卑心理。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去弥补并耐心帮助幼儿分析原因,让幼儿在具体实践中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毅力。
1.3 对幼儿要求适度,循序渐进
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适度,这种适度是指符合其身心发展速度,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完成。此外,家长还要针对幼儿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对幼儿的要求要从幼儿实际出发,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幼儿的自信心的建立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并体验到快乐的时候,就会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求知探索的欲望。家长对幼儿适度要求,鼓励幼儿尝试、体验并能获得成功,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符合幼儿自身发展条件下循序渐进,提高幼儿的自信水平。
1.4 理智施爱,爱而不骄,适度培养幼儿抗挫折精神
理智施爱,爱而不骄主要指爱孩子要适度,既不能过分保护,一味迁就;也不能过分忽视过度批评,而应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去爱孩子,爱孩子的动机与效果相统一,适度培养幼儿抗挫折精神。过分保护事事包办会剥夺孩子自主发展空间,让孩子没有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独立性较差,容易滋生依賴、懒惰、畏惧的心理,对孩子各种能力发展不利,一旦遇到困难由于能力不足,往往会挫伤幼儿自信心。一味迁就幼儿的要求容易使幼儿形成不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家长同幼儿交流较少,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幼儿容易表现出自卑、孤独、不善于交往、自我否定的行为特征,因此,作为家长要理智地爱孩子,既不能骄惯孩子,更不能忽视孩子。
2.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营造温暖和谐充满愉快和爱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协调;二是创设幼儿自主空间。
2.1 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协调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于陶冶孩子的心情和情感十分重要。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的普通需要和自信的源泉。成人的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关爱的语言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地探索世界。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家长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往,力求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正确对待孩子的倾诉,能够倾听、信任孩子,充分了解、关爱孩子。幼儿生活在爱的环境里懂得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信任与被信任,幼儿在家庭中并不处于中心位置,不凌驾于他人之上,有利于幼儿去“中心化”意识,增强了幼儿的交往技能。在这种关怀宽松平等和谐与爱的精神氛围中,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2. 2 创设幼儿自主空间
家长为孩子提供活动场所和自主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干涉与束缚,放手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兴趣参加各种活动,鼓励幼儿施展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尊重幼儿的合理想法,鼓励支持幼儿的主动行为,主动与幼儿沟通交流,学会倾听、理解幼儿,相信幼儿有能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为了防止孩子发生危险或出现人身伤害,可以提前讲清危害建立必要的原则。家长的责任是保护孩子而不是限制孩子,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发展。
3.锻炼幼儿能力,增强自信心
实际锻炼是让孩子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在实践中锻炼幼儿的体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调动幼儿探索与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幼儿创造机会发展能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其次,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开展相应的家庭活动。
3.1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儿童从一岁半左右开始学习操作,使用物品。儿童会拿着东西做各种动作,会把物品当工具来使用,如端碗喝水、拿匙吃饭;两岁以后儿童学习自己穿、脱衣服,拿小毛巾洗脸;三岁以后自理能力增强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幼儿的独立意识在一岁左右就出现了,这时他拒绝成人的直接帮助而要自己来,家长应视幼儿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让幼儿自己吃饭、穿衣、洗漱、洗小手帕、洗袜子,系鞋带,收拾玩具,整理床铺等。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摆碗筷,收拾餐具,和家长一起打扫房间、拖地,帮家人到商店买东西,到邻家借还物品等。不论结果怎样家长都要认可幼儿的努力。让幼儿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在一点一滴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心。
3.2 开展家庭活动
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培养幼儿多种兴趣,发展多方面特长。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表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肯定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家庭活动,如家庭才艺表演(唱歌、讲故事、小舞蹈等)、家庭手工制作、绘画、鉴赏、养殖(饲养小动物或种植花草等)、家庭体育锻炼、观光旅游等。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进行。幼儿在父母的引导和关爱下会更加有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加深亲子关系,体验快乐,增强幼儿自信心。
作者简介:马添慧,女,(1988—)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