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向来萧瑟

2017-09-10郑平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洛神赋洛神

【摘要】:洛神的形象在中国的古典文艺作品中时常出现,本文通过对曹植《洛神赋》,顾恺之《洛神赋图》和易至群《洛神戏水》三件文艺作品表达方式的对比,探寻易至群先生对洛神作为现代人更为理性的情感寄托。

【关键词】:易至群;洛神;洛神赋

一千九百年前,一个卑微帝子对洛水宓妃涌出“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的盛赞;一千九百年后,易至群先生又用水墨以现代国画的形式将洛神的意态重现。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以《洛神赋》为题材的作品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顾恺之在这幅画里却将结局做了修改,以帝子与宓妃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告终。《洛神赋图》宏大庄严,有故事性,作者有意将残缺的结局圆满。而易至群老师的《洛神戏水》更印象化,以洛神为主体,不在执着于曹植《洛神赋》里铺陈的故事,着重塑造了光灿华美的洛神形象。

易至群先生惯用的手法是将背景的颜色做朦胧和渲染的处理。这幅《洛神戏水》中也是一样,日影、山川、河流全都朦胧成橘红和橘黄色的一团,让整幅画面看起来明亮温暖。也是因为这样洛神身着黑色深衣,配正红饰物,端庄的颜色压住了背景的轻浮。

将背景朦胧后,突出的自然是人物。洛神的脸,也是此幅画的视觉中心。在背景亮度过于高的日影的映衬下,人会自觉地把注意落在洛神的脸上。如果要为这幅画寻觅赋中场景,应当是那句“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洛神回转素白的脖颈,眉目留恋帝子,说出人神殊途的分别之语。画中洛神身姿轻灵、衣带翻飞,沙鸥翔集簇拥,水光晶莹灿烂。画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洛神与帝子分别之际,依旧面目含笑。这也是易至群先生作为现代人沉淀了一千多年的智慧后的理性表達——神秘且美的事物永远高贵。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成全了自己的遗憾,也在画中成全了帝子和神明,将《洛神赋》这样一篇求而不得的感慨变成了花好月圆的人神情爱故事。曹植更能洞察人与神明的距离,他知道终将消逝的结局,有“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的洞察,有“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悲泣。曹植感知人的卑微,相遇时写洛神远在河川隔水相望,离去时写洛神决然消逝、神光影遁,却依旧以情人的身份看洛神,写洛神离去时留恋帝子,寄语“长寄心于君王”,聊以慰藉。

易至群先生对洛神的处理要更客观理性。如果将洛神作情人的身份来看,与帝子分别的表情该是眷恋和痛苦。易至群先生的画中并没有体现,甚至刻意将似笑非笑、似语非语做洛神的神态,人只能从笑里去猜测洛神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如果无情,为什么对帝子回眸含笑;如果有情,帝子悲痛欲绝之际为何又带笑恍然离去?这是易至群先生一种悲观理性的体现,也符合他一贯的神秘偏好。就像他的敦煌飞天系列作品一样,在表达美的同时也表达了美的易逝,灿烂和消逝依存共生。洛神将瞬时的美和情带到了曹植身边,点燃了一颗浪漫的诗人的心,而后又永生消失。就像是將人短暂的带出洞穴又回归黑暗一样,洛神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未来的现实的失望和遗憾。我们可以想象,被灿烂的神光所照耀而暴露的,永远是身份和才华都装饰不了的卑微。

人永远被暴露,而神秘的永远神秘。

民间故事里诸如董永偷取七仙女衣衫的故事是不可取的,只是大众在辛苦劳作之后庸俗而促狭的幻想。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渴望真与美,渴望解开神秘的事物探寻本质。易至群先生的作品在我看来几乎一再强调人卑微的秉性、本质的不可触及,和美的灿烂与短暂。在被过分人文化和科学化的如今社会,这似乎是一帖镇静剂。我们冷静下来不再用现有的成就估算自己的得失,让以蝇营狗苟消磨岁月而感到满足的人重新质疑自己的满足。由于易至群先生的这幅画只是一个印象的片段,更相当于是通过这样的印象对看画的人发问,这就很容易让被启发的人陷入痛苦,我们对神秘是否永远无所作为?易至群先生的画没有给出解答。倒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隐约给了人摆脱困境的指引,帝子用诚心和忧郁的爱感动了洛神,我们能否从中臆测诚心与忧郁是顾恺之认为的能打动神秘的品质。

回归易至群先生的《洛神戏水》,洛神回首,炫然欲逝,画面光华灿烂。但从这幅画中我们也能看出深刻的萧索,这萧索并不是来源于画面的主体洛神本身,而是来源于隔水相望洛神消逝的卑微帝子,来源于此刻看画的你我。我们只能单方向地去感受洛神的灿烂,去卑微地以现实的经验揣测洛神的笑意。这种惴惴又遗憾的心情,并不好。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人生长在世界上,以遗憾、苦难为磨砺,自甘于被磨去灵性,以死亡作为劳苦人生的解脱。每一代人都长养在这样的悲观宿命中,于是理所当然,在光灿轻灵的洛神面前,曹植暴露了他的悲痛和怀才不遇;顾恺之暴露了他的遗憾和迎合;千百代人暴露了自己的忧思和萧瑟。我们面对着洛神不能控制地去倾慕、渴望、揣测,因为我们现实过于惨淡。

易至群先生画中洛神的一双似是调笑眼睛,望进了很多观者的心里,使人观照起了自己的心神。

参考文献:

[1]周晴.浅谈《洛神赋图》的时空表现特点[D].鲁迅美术学院,2016.

[2]张佳彬.《洛神赋图》对《洛神赋》中“我”和洛神的图像阐释[J].文化艺术研究,2014,7(03):149-157.

[3]常德强.《洛神赋图》情感表达中的三重蕴涵[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12(04):13-16. DOI:10.15954/j.cnki.cn32-1529/g4.2008.04.004

[4]申安宁.借离合之情 抒身世之悲——再论《洛神赋》的主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1):101-103+106.

[5]梁海燕. 《洛神赋》的渊源及其魅力所在[J]. 中国韵文学刊,1998,(02):88-90. DOI:10.16275/j.cnki.ywxk.1998.02.014.

作者简介:郑平(1989—),女 浙江温州人,研究生毕业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目前 她有一些双人展和群展在美国和英国,现阶段她的工作室和居住在纽约。 www.zheng-ping.com.

猜你喜欢

洛神赋洛神
洛神姿
观茶
荷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洛神花之味
是谁又懂“苟活”——品读舞剧《洛神赋》
赵孟頫《洛神赋》探究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花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