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课堂教学高潮的形成
2017-09-10周安民
周安民
【摘 要】课堂教学高潮是课堂教学中产生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师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特别积极、活跃,教学效率也远远高于一般水平。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化学课堂教学高潮的形成。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和基础,而课堂教学中能否形成高潮则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那种教师津津有味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的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不会高。如果教师在每堂课中创设一、二个思维兴奋中心或采用其它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课堂教学高潮,使教学重点、难点得以突破,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定会显著提高。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高潮,教者应精心设计:
一、布局设疑,引起争论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追求知识结论多,体现学习过程少,但是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只靠灌输是不行的,要靠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发现和体会才能解决问题。教学必须充分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尽可能主动地参与、体验、探索、试验。教学形式有演示、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其中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高潮,而教师的设疑是关系到课堂讨论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在一个宏观的层面上整体地把握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巧妙设疑,可在某些问题上布下疑阵,或在例题上设置障碍干扰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超前性,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然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这样,学生才会"跳起来摘桃子",并始终有信心地去学习。如:"离子键"的教学,在与学生从微观角度共同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归纳出定义后,及时提出:(1)氯化镁中含有什么键?是怎么样形成的?(2)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怎么样确定的,其本质是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展开争论,在激烈的争论中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得出氯化镁中,镁离子与氯离子个数比必须而且只能是1:2,这不仅加深了对离子健、离子化合物和化合价的理解,而且为下一课的"共价键"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再如:在学习了核素之后,提出问题:"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之后,不仅加深了对宏观概念"元素"的理解,而且对分子、原子、离子、核素、同位素等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路,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互相争论后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是教师直接告知知识结论所无法相比的,因为与人争论时,双方都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二、应用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那种"粉笔加试管"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如学习氢气的可燃性,要求学生掌握氢气点燃前必须验纯,否则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可能爆炸。利用实验手段,点燃健力宝筒内混和气体,随着"砰"一声巨响,健力宝筒被掀在天花板上,同学们几乎同时惊呼起来,在他们脸上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此时,同学们非常乐意了解其中道理。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必须验纯。再如:学习氢气的验纯方法时,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检验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否则会发生危险,因为刚检验过纯度的试管内,氢气火焰可能还没有熄灭,如果立即用此试管去收集氢气,可能点燃氢气发生器中尚混有空气的氢气,使其发生爆炸。有同学提出疑问,只听到尖锐爆鸣声,并没有看见氢气燃烧的火焰,怎么会引起爆炸?面对一张张疑惑的脸,当重新检验氢气纯度,听到声音很小时,表明氢气纯净,迅速把导管移近试管口,纯净的氢气被点燃,前面的疑惑就自然消失。实验效益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
三、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教学中的启发式,不是简单的问答式,而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课题,即"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创造这种"愤"、"悱"的情境。1.言语提示法。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进行学习。2.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如在化学绪言课中,先作某些预备实验,从实验中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和要求。又如在上"分子"一课时,可先往教室里喷一点香水,由此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闻到香味?再提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求知欲正强,情绪高涨之时,学习效果定佳。
四、开展竞赛,激发参与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社会性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竞赛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在化学复习课中,可适当把这种竞争机制引进课堂教学,按座次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设制若干题目,形式分必答、抢答、补答,必答时有意把一些较易的问题留给中差学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学们定会斗志昂扬、情绪饱满,严阵以待,唯恐由于个人的失误而影响组分,注意力非常之集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特高。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作为教师,应当在发挥好师生双边作用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去创造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以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雎晓霞,《浅议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亞太教育 2016.1
史利平,《化学课堂如何实现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探究》教育教学论坛 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