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写生研究
2017-09-10罗琳
罗琳
中国画以写生为根本,发源甚早,流衍甚久,最终写生的地位被临摹替代,导致今天美术界只知有临摹,不知有写生。对中国画的学习而言,对古代绘画作品的临摹研究无疑是学习中国画绘画语言和绘画技法最好的途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加之西方绘画的影响,中国画应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外出写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独立观察的能力,提高绘画水平。
写生是一种外出游乐的过程,也是绘画学习的必修课。写生就是一种回归自然、体味自然的过程,比用现在任何先进器材记录景物更加让人体会深刻。例如,齐白石画虾,不是一日而成,有书记载齐白石家中有一水塘,塘中虾甚多,齐白石每日观之,其在绘画时不时把虾养在案头观之,他之所以能把虾画得栩栩如生,便来自于他对虾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如果人们对所画之物没有深刻的了解,那就不能表达出它独特的神韵。每张写生稿都记录着自己对景物的认识、感受以及心境,回校后再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笔者又会多出几分享受和收获的快乐。
一、中国画写生的意义
通常写生的第一步就是仔细观察和思考,判断哪个位置的景物最佳最美,最适合表达自己的情感,最适合体现自己的立意,然后再开始构图绘制。刚开始由于写生的经历少,学生往往面对景物不知所措,无从下笔,会借助相机拍摄来完成取景和构图,还会不分主次,就如同用照相机拍摄一样,看见什么都想往画面上放。在经过了教师的指导和实践后,学生才慢慢有写生的经验。一幅好的写生作品中,主要的景物可以细致入微,深入地进行刻画;对于次要的景物则可以淡化,甚至可以省略不画,来突出画面的主题。在写生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抱怨自己所画之画不够传神,而且围观的游客也会在一边议论像与不像。而在绘画者看来,绘画本就没有固定形式,就如古人所说,中国画绘画是“法不定法,无法之法方为至法”。古人所说绘画主要讲究所画之物“在似与不似之间”,太相似则过于媚俗,不相似则欺世。但绘画的基本原则是不违背绘画的规律和大自然规律,也要注重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整幅作品才能更加完美。通过写生的学习和实践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画所讲究的意境美。
二、写生心得体会
这次写生课程主要分为外出写生和课堂写生两部分,外出写生主要是对花鸟的写生并且是对人物和山水素材进行收集的过程,课堂写生主要是对人物进行写生。现在,在写生时,笔者和学生都用普通的素描纸,将其固定在画板上,先用铅笔起稿,以便于改正。
(一)花鸟画写生心得体会
笔者记得自己外出写生的第一张画是在洱海旁边的一个小花圃画的,画第一张画的感觉就是无从下笔,看着什么都好,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把所看见的表现在一幅画中,最后选定花圃中鸢尾花来画。在画时,笔者虽然明白先从花朵开始画,先画出一朵或一枝,再画全株,但是用铅笔写生的感觉和用毛笔勾线的感觉始终是有所区别的,从线条的粗细变化、曲折变化,再到花的细微部位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以至于形似而神不似。后面的几张则借鉴了古画的绘画形式,相比第一张则好很多。然而,花鸟画有借物托情、借物喻志之说。仅仅是写物之形,而无“托物明志”之象,这种作品在中国画中连能品都够不上,更遑论妙品、神品或逸品了。
(二)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对于山水画而言,其绘画讲究“三远”法,即深远、高远、平远。其写生并无一定之定点,也没有一定的视点,更没有水平线和地平线之說,对于写生者而言,就如同坐在飞机上回望,如乘坐电梯,山下任意观之,也没有近大远小之说。古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这幅画在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现在山水画的写生方式由于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主要有用毛笔直接对景写生、速写、默写等多种写生形式。由于写生的方法相对直观,绘画者所画之山、水、树、石皆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因此山水写生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次写生笔者采用速写的形式表达,并拍摄图片回校进行笔墨整理。在整理过程中,笔者主要借鉴古代的一些山石的皴法和树木房屋的画法,结合现代山水的特点进行绘制。
(三)人物画写生心得体会
中国人物画最早本是从骷髅画起,然后是裸体之秘戏,最后才是画穿着衣服之人物,但是宋、元以来,除了人物画还讲究传神之外,中国古代写生之法渐失,现在所用的写生之法都是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形成的。人物画写生分为白描人物写生和水墨人物写生两类。以白描人物写生为例,虽说依旧是用白描的表现形式,但由于受西方素描绘画的影响,我们会更加重视所画人物形象的比例大小、透视变化以及人物重要关节点衣纹的转折变化等。而对于人物画写生而言,主要讲究的是传神。这次课堂写生选用老人作为模特,由于老人的皮肤比较松弛,不像年轻人的皮肤好表现,脸部、手部皮肤松弛感的表现,因此要表达出人物的传神,其对于脸部和手部皱纹的表现都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老人的眼睛部位,眼睛上细纹的表现,眼睛下垂感的表现都是表现传神的重中之重。东晋顾恺之在其《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四体妍媸,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论画以人物为最难画,因为人物“传神”最难,人物“传神”又以眼睛“传神”为最难,这就是他“传神阿堵”的理论。顾恺之把“传神”落实在眼睛上,可谓抓住了人物“传神”的本质。可见眼睛对于传神表达的重要性。
三、结语
写生不仅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寻找创作灵感的过程。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艺术重在创新变化,笔墨应该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易经》有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画作为一门艺术,贵在求变、求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而一幅绘画作品,如果没有实践的写生是达不到一定高度的,更无所谓发展。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