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流行文化看当代古筝艺术的新发展

2017-09-10佟桂影

牡丹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古筝创作传统

佟桂影

古筝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器乐艺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古筝也必然受到多种文化的共同影响,流行文化正是其一,对古筝创作、演奏和形制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从流行文化的含义谈起,就流行文化下的古筝艺术新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流行文化的含义

所谓流行文化,是指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一般由某一个行业内具有权威性的人物发起,使其倡导的事物、行为和观念等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整个推广速度是十分迅速的,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来说,流行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入时性,给人以新奇、时髦的感受;其次是个性化,流行文化往往是较为主观的,重在突出个人特点;再次是消费性,流行文化会带动多方面的消费,便于人们去追求和享受这种文化;最后是周期性,流行文化从发展到消失的时间并不固定,甚至在消失一段时期内又会重新流行起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世界的接触更加紧密,西方文化也如潮般涌入中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使人们的认知、思想和情感等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流行文化也因为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迅速发展起来,并对多个行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二、流行文化下的当代古筝艺术新发展

(一)古筝创作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更加鲜明,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全面和深入,特别是受到西方音乐的强烈影响,主要表现在标题、结构和和声等方面。

1.标题

传统古筝曲的标题一般都是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数字命名,如《三六》《八板》等,是对乐曲某一方面特点的突出;一种是以唯美和意境色彩的词汇组成,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但是,在西方音乐影响下,很多作品则效仿了西方音乐的标题名称。例如,徐晓琳、王建民和李焕之等,都曾创作了古筝幻想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西方音乐标题,表明了创作者将中西两种音乐融为一体的理念。

2.曲式结构方面

包含古筝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采用“散—慢—中—快—散”的结构,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向前发展。但是,很多当代创作者有西方留学的经历,系统掌握了西方作曲技法体系,所以也将西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用在作品中。例如,叶小纲创作的《林泉》就大胆采用了常见的奏鸣曲式,通过再现使主题得到了强调;王建民创作的《幻想曲》,作品采用了西方音乐的复三部曲式,但是ABA三个部分又分别对应着中国传统乐曲的“慢—快—慢”结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中西融合。

3.和声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旋律的线性发展效果,这与西方音乐追求的立体化效果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和声对中西融合的创作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难题。但是,很多创作者都以筝定弦的改变为契机,打破五声音阶三音列和弦的传统,进行了更加灵活的运用,从而让筝乐的色彩变化更加自然和细腻。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创作者理念是十分超前的,并没有一味地继承,而是敢于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出当代人对这门古老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古筝演奏的发展

古筝是一门以独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虽然自身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独奏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与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相比,如果仅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一批古筝协奏曲作品。古筝不仅与其他民族乐器相融合,也开始和西方乐器一起登台。例如,何占豪创作的《临安遗恨》和《西楚霸王》,都是古筝和钢琴的协奏;而王中山创作的《暗香》,则将古筝和大提琴融为一体,这种与西方乐器的融合,充分表现出当代创作者开放的创作理念以及对古筝这门乐器的深刻认识,结果也是不负众望的,获得了良好的音乐表现效果。

在舞台表演上,传统古筝演奏,多数都是演奏者身着传统服饰,在较为安静的舞台上演奏,给人以古朴、醇美之感。但是进入当代,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古筝在演奏形式上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将原来的以听觉为主变为视听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以著名的女子十二乐坊为例,这是一个由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组成的演奏团体,十二位美少女都身着现代服饰,一边演奏一边与观众进行互动,打破了以往民族器乐或坐或站的传统。不仅如此,演奏时还经常辅以大量的声、光、电手段,真正打破了传统的演奏形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客观地说,造成上述两方面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流行文化的发展却是最重要的。当观众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有了更加多元而新奇的审美需要时,古箏在演奏形式方面的变化也就不足为奇。

(三)古筝形制的发展

古筝在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在外观形制上有了明显革新,例如,筝弦从最初的五弦增加到如今二十几弦,更是在乐曲创作、演奏技术等方面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创造。近当代以来,虽然古筝在作曲和演奏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形制成为一个瓶颈。特别是五声调式的局限性和古筝转调的不便,使其在音乐表现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所以在创作和演奏的同时,乐器形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更好地推动了这门乐器的发展和普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制方面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流行文化发展的。

具体来说,首先是改编古筝的定弦方式。例如,三木埝创作的《华丽》和《风雨》,就采用了日本筝的定弦方式,虽然在演奏时要更换琴弦和个别琴码,却获得了全新的音乐效果。其次是制作新的古筝。当传统古筝已经难以适应新的音乐表现需要时,对新型古筝的研制也就成为必然。多声筝和蝶式筝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多声筝的全称是多声弦制筝,在外表上与传统古筝十分接近,由一个传统21弦古筝在左侧加上一个十三弦的演奏区,因此从本质上丰富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蝶式筝的主要创新在于部分弦之间增加了半音和变化音,而且装入了弦钩,可以用来改变某些音的音高。因为整个古筝看起来更像是蝴蝶的形状,所以称为蝶式筝。这种全新古筝形式的出现,充分满足了作曲家的表现需要,使古筝创作、演奏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四)古筝传播的发展

流行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广大民众对其的认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一股古筝学习热潮,古筝学习人数仅次于钢琴,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热门,从本质上推动了古筝艺术传播和普及,如各类古筝比赛活动的开展。在专业比赛方面,金钟奖、文华奖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古筝的专业化发展,扩大了民族器乐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大众比赛方面,赛事十分丰富,比赛形式也更加灵活,给众多古筝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此外,人们组织了很多社区古筝音乐活动。随着城市音乐文化活动的发展,社区音乐活动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在各类器乐中,古筝一直都是主力军。或进行独奏表演,或进行伴奏等,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

三、结语

古筝文化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几千年传承,植根于人民群众生活之中。其曲调优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流派众多,深得人民群众的追捧。作为民族器乐艺术的代表,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成就无疑是令人欣慰的,由此也说明,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应与时代发展相融合,善于吸收和借鉴新的文化,从中获得相应的发展助力,而不是将自身局限于某一个范围内故步自封。当然,一种新文化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有益的一面,流行文化给古筝艺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也是人们需要充分重视的。人们只有秉承开放的胸怀和去伪存精的理念,才能使当代古筝艺术在流行文化的推动下,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筝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创作随笔